书城传记曾国藩成功全集
9154800000050

第50章 养生之道(2)

4

养生之悟

耽情于山水花竹。曾国藩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在双峰的每处故居,都是竹林茂密。他还在《家书》中嘱子侄:“在家则莳养花什,出门则饱看山水。”花竹养情,山水悟性。

曾国藩在养生方面颇有研究,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很多,这里列举六条如下:

(一)养生要言。道光二十三年(1843),曾国藩在入蜀道中写了《养生要言》五则,积理甚厚,积学甚精,可以看做他32-35岁研究程朱理学养生方面的总结。其《要言》是: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仁”所以养肝也。

内而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事有恒,容止有定——“信”所以养脾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顺。——“义”所以养肺也。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智”所以养肾也。

曾国藩的仁、礼、信、义、智,源于理学家程颐“仁识”。他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在古代阴阳五行中,仁、礼、信、义、智就是“五常”。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孔颖达说:“道达人情以五常之行,谓金、木、水、火、土之性也。”曾国藩把它与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显示了他性命双修的思想。其《养生要言》,大体不外心神交养,起居有常。如果加以分析,就积极方面而言,以多运动为锻炼体魄的条件,也可以说是“动的养生法”;就消极方面而言,以少恼怒保养精神的条件,也可以说是“静的养生法”。

(二)养生五事。同治五年(1866)六月,56岁的曾国藩在《致澄弟》家信中写道:“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惩忿,即余《八本》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也。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年,余亦学行七年矣。饭后三千步近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

先说“眠食”。曾国藩多次强调,养生要在“眠、食”二字上下功夫。这除接受其先祖的教训外,也有他自己的经验。如他在同治二年(1863)四月初八日记中说:“余少时读书,见先君子于日入之后灯上之前小睡片刻,夜即精神百倍。余近日亦思法之,日入后于竹床小睡,灯后治事,果觉清爽。余于起居饮食按时按刻,各有常度,一一皆法吾祖、吾父之所为,庶冀不坠家风。”起居饮食,既有规律,又有定时,这与现代的卫生学非常相符合,我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求精神上的愉悦,曾国藩之说,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佐证。

再说“惩忿”。已在前面述及,这里不再重复。

三说“节欲”。欲,即欲望,在古代指五色、五音、五味。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至人为肤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也。”古人对欲望危害人身与心理的论述很多,如老子说:“嗜欲伤神”、“财多累身”;列子说:“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乱则伤”;严遵说:“名利与身,若炭与冰”,等等。曾国藩不贪财,也不好色,就是难过名利关。正如他自己所言:“余三十多岁时十分好名,与人交谈总是喜好论辩,这就是好名;喜欢作诗,也是好名。”他曾称自己为“盗名之具”,就是盗取美名的工具。对家族的名望,他也十分看重,总是希望曾氏家族能表率一方。此外,曾国藩还非常在乎成功与失败。他打了几次败仗,曾三次想投河自尽。可见,曾国藩对“节欲”是领悟很深,实践起来好不容易啊!

四说“睡前洗脚”。在曾国藩看来,洗脚是一种养生之道。因为文人的习惯是:坐着看书、坐着写字,坐着办公。一个人长期坐着,使血液凝在脚下,临睡前洗脚,尤其是热水泡着,可使血液流布全身,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同时,脚上有着人身上许多重要的穴位。即使不是文人,只要未睡觉,就要起立、走动,每天的运动量是人身体各部位最大的。累了一天,睡前用温水洗洗脚,可以解除一天的疲劳,而且有利于睡眠。

五说“饭后三千步”。曾国藩的“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与自古流传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同一个道理。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更有利于血液循环。曾国藩对儿子纪泽说:“每天饭后十数千步,是养生家的第一秘诀”。他规定儿子在家每顿饭吃完后要到唐家铺走一趟,或者在黄金堂澄叔(曾国潢)家走一趟,往返大约三千步。他说:“如果你能坚持走三个月,一定收效甚大。”

(三)视息眠食。曾国藩在同治年间一则日记中写道:“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重要。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归海,谓藏息于丹田气海也;垂帘,谓半视不全开,不若用也;虚恬,谓心虚而无营,肤虚而不滞也。谨此四字,虽无医药丹诀,而足以却疾病矣。”

曾国藩悟出这一养生之道,说明他此时已有一定的气功经验了。“息必归海”,是呼吸应当深沉,达到并藏于丹田。这是历代养生家所注视的;“视必垂帘”,是练气功时眼睛不能睁开,也不能闭拢,只能处于“半视不全开”之中;“食必淡节”,是进食一要淡,二要少。古人言:“食淡精神爽”(陈继儒)、“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陶宏景)。食淡又少,保持腹中空虚,才能气在体内运行;“眠必虚恬”,是人在睡觉时,心思应处于空虚状态,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如果心事重重,则转辗难眠,夜不成寐,必然损心劳血。曾国藩还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之说。他认为:眠,不一定要睡得久,只要睡得香;吃,应少食多餐,“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四)处静。曾国藩除了“君逸臣劳”的养生之法外,还有“处静”之法。这一静、一动是对立的统一。运动是他所谓的“臣劳”,在于练身;而处静则是他所谓的“君逸”,在于健心。他说:“君逸臣劳”,唯有结为一体,方不失为完整的养生之道。“淡泊宁静”,是历代养生的第一要诀。特别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要保持心态的宁静,实属不易。道光二十三年(1843)正月的一天,曾国藩早上起床后吐血数口,他把罪责归咎于“不能静养”,并决心从今以后“日日静养”。他认为心静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可见,如何处静,使身轻、心清,当为现代社会保健养生的必由之路。

(五)耽情于山水花竹。曾国藩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在双峰的每处故居,都是竹林茂密。他还在《家书》中嘱子侄:“在家则莳养花什,出门则饱看山水。”花竹养情,山水悟性;花竹因人而风雅,山水因人而灵秀。历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山水。曾国藩可称得上是一个旅游家,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仅在其《日记》中记载的就有近两百处。他有一个习惯,所到之处,大都记于《日记》,多则几百字、上千字,少则几十字。所记之处,既有闻名天下的胜迹,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景。只要有一孔之见、一己之喜,他就欣然录之。

(六)练功益身。曾国藩在同治九年(1870)五月初九的《日记》中写道:“阅《福寿金鉴》。午正,数息静坐,仿东坡‘养生颂’之法。而心粗气浮,不特不能摄心,并摄身不少动摇而不能。……酉刻,服药后行‘小周天法’,静坐半时许。”从这篇《日记》中可以看出:(1)曾国藩在研究养生典籍;(2)曾国藩在模仿苏轼数息静坐功法;(3)曾国藩在练小周天功法;(4)曾国藩在静坐。一言以蔽之,曾国藩在研究气功。除静坐是他常习的功法外,也在兼习其他功法。

其实,曾国藩不具备练习气功的条件,因为练功一要保证时间,二要保证环境,而曾国藩俗务太重,功名心切,欲息交加,心浮气躁,自然也就难以成事。但不管怎样,中国养生文化已在曾国藩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5

养生之行

曾国藩认为读书确能养生。他在早年就说过这样的话:“书味深者其面自润”。他还常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曾国藩在他数十年的养生之中,勇于实践,身体力行,虽然他自身未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那也只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他一生总结归纳出来的养生之道,不但于他的弟、侄及儿孙受用,而且于我们今天仍大有裨益。

一是保持幽默。曾国藩在养生方面,除了借围棋、散步、静坐以及阅读、写字、游历等调养精神以外,还有一付调剂身心的妙方,这就是保持幽默。如李鸿章曾记云:在营中,我大帅(曾国藩)要我辈大家一同吃饭,饭罢即围坐高谈阔论。他老人家又最爱讲笑话,常常惹得大家笑痛肚皮,他自己偏一点也不笑,只管穆然端坐,捋须,若无事然。

李鸿章的描述,生动有趣,说明曾国藩讲笑话的技巧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另外,欧阳兆熊在《水窗春呓》中还记载着曾国藩一则笑话:某家家规,无论老少妇女,都必须纺纱至二更后始寝,新妇来时,亦不能例外。一夕,新郎转辗床头,不能入寝,一声呼其母曰:纺纱车声音嘈杂,令人不能安眠,请速将尔媳车子打碎好了。其父在隔室闻之,亦大声呼曰:如果要打碎,连你自己那个车子也打碎,我亦睡不着也。

相传这个笑话,是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府“就地取材,现身说法”之作。确否,无从考证,唯曾氏勤俭持家,妇女夜间纺纱至深夜,十足可信。由此而知,曾国藩借幽默、风趣小故事以休闲,已历有多年。他在创作和说出此笑话时,虽“若无事然”,其心中之乐亦可想而知。

幽默可以逗笑。“笑一笑,十年少”。保持幽默,不仅有助于自我的身心健康,笑对人生,而且有利于促进自己和身边人群的关系融洽。曾国藩统帅湘军数十万,指挥镇静,上下协力同心,取得战事上的成功,这与他宽博的人格和幽默的态度不是没有关系。

二是以书为乐。曾国藩最喜欢南宋诗人陆游,因为他既是个文人,又是一个军人;既精于作诗,又善于养生。陆游的诗雄浑豪迈,凝重沉郁,明白流畅,清新婉丽。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都是世代传颂的佳句。曾国藩说:陆游“胸次广大,盖与陶渊明、白乐天、苏子瞻等同其旷逸。其于灭虏之意、养生之道,千言万语,造次不离真,可谓有道之士”。可惜我在军队之中,不曾在闲静中探讨道义。近来夜里睡觉很好,是否因玩味探讨了陆游的诗,才获得裨益的。

曾国藩认为读书确能养生。他在早年就说过这样的话:“书味深者其面自润”。他还常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读自己喜爱的书,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曾国藩一生不仅自己读书有恒,而且经常教子侄,“惟读书万不可间断”。

三是勤劳早起。曾国藩还有一件持之有恒、终身不渝的自律事情,便是早起。他常说:“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他的治家“八字”,第一个字就是“早”;其治家“八本”中,有“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他曾说:“吾近有二事法祖父:一曰早起,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其实,早起不仅于身体有益,于工作也很有益。俗话说得好:“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三早当一工(天)”。曾国藩一生坚持早起,从不睡早觉。湘军之所以有战斗力,便是能吃苦耐劳,而湘军每天起床早、吃饭早,也是比人家强的地方。

四是嗜好问题。曾国藩一生之中除了读书以外,最大的嗜好莫过于吸烟和围棋。道光十一年(1831)他在湘乡涟滨书院求学时,因“吃烟太多”,受到山长刘象贤的训斥,自此,他决心戒烟。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二十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折烟袋,誓永不再吃,如有食言,明神通之。”以后虽然烟瘾时有发作,他拼命苦熬,连续经过几次,终于将烟戒掉。这就是他在同治元年(1862)四月二十日《谕纪泽》家信中说:“余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1842)十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

曾国藩一生事功,但对养生之道讲求最力。尤其是对于“窒欲”一项,从在京师做翰林时起,便毅然决然地以最大勇气去做,又做得相当彻底,如吸烟就终于被他戒掉了。但围棋的嗜好,始终没有戒掉。只要读曾国藩的《日记》就可知,他在同治十一年(1872)临死的前一天,还照常“围棋两局”,真可算“死而后已”矣。

6

养生之方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虽然对自己没有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但对其德性的修养、身体的保健和事业的成功,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他的这番养生之道,对于今天的自我保健仍然有着一定的启示和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