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成功全集
9154800000035

第35章 识人之学(4)

显然,曾国藩对上述五人作了相术观察之后,记入《日记》之中的笔法亦有褒有贬,其中“挺拔,有静气”、“矮而精明”者或可提拔重用;而“眼圆人滑”、“眼圆而动,不甚可靠”、“神昏”者皆不宜委以重任。

咸丰八年九月廿三日的《日记》记载:

是日,意城为我抄陈希夷《心相篇》,因熟玩数过。

曾国藩在不断相人的实践中,又时时回过头来温习宋初大相士陈抟的《心相篇》,以便知而行,行而知,进一步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总结理论。孔子当年虽未曾提倡钻研相术,但曾氏这种“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风格却还是谨遵儒家先圣之教导哩。

曾氏《日记》中有关相人的记载极为丰富,以下作一些简明的摘录:

刘长春:湘乡城内人。咸丰五年在后营刘峙衡处当亲兵。……聪明而滑。面貌俗。

胡玉元:……六年至瑞州,温甫(曾国华)保以蓝翎把总,……漂亮,微滑(咸丰八年十月十五日附记)。

丁长胜:前充二旗左哨。……身文而笨,讷于言辞;目不妄动,为可靠。

龚隆贵:二都人。……七年十一月与石达开战最很(狠)。身长视下,有壮气,好说话(咸丰八年十月十六日附记)。

刘湘南:甲午生,八都人。眼黄有神光,鼻梁平沓,口圆有童心,腰挺拔,面英发可爱。

熊登武:……目有精光,三道分明。鼻准勾而梁方,口有神而纹俗……。三年入罗营,从救江西(咸丰八年十月廿一日附记)。

廖世霖:衡阳人,……充哨长。鼻梁直,腰身正。在家小贸营生。头发、眉毛有浊气。

李楚盛:湘乡十二都人。……目有精光数道。田业为生,耕作四十担。朴实可用。面有骨格(咸丰八年十月廿二日附记)。

周惠堂:东晚坪人。……充水营营官。颧骨好,方口好,面有昏浊气,色浮。不甚可靠。

李祖祥:年卅二岁。……沅(甫,曾国荃)保千总守备。目定鼻定,坚实可恃。

傅裕昆:年卅九岁。……六年正月入罗营,二月受伤,九月入沅营。鼻歪,不可恃,色亦不正(咸丰八年十月廿四日附记)。

黄东南:年廿二岁,……目光三道,面麻,声不雄(咸丰八年十月廿六日附记)。

王春发:口方鼻正,眼有清光,色丰美,有些出息。初当散勇,在吴稳正处打大旗,五年冬当百长。

毛全陛:鼻梁正,中有断纹。目小,睛无神光。口小,不可恃。……现充哨官(咸丰八年十月廿八日附记)。

陶日升:宁乡人,……鼻小,腰挺,伶俐有情,亦虑其滑(咸丰九年二月廿八日附记)。

萧赏谦:……武人而有儒雅气,身段稳称,鼻正眉疏,似有用之才。中哨哨长(咸丰九年三月初二日附记)。

张恒彩:……目精光而动,小有聪明,不甚可靠。右哨长(咸丰九年三月初六日附记)。

哈必发:塔军门之亲兵,……鼻削,目有清光,似吃洋烟。滑。

李廷銮:……目动面歪,心术不正,打仗或可。

刘烈:……咸丰七年,来江西投效,现带潮勇廿八人。目深,天庭高,面有正色(咸丰九年三月初七日附记)。

李祥和:常汉人,……眼有光而浮,心尚明白,亦虑其滑(咸丰九年三月初九日附记)。

“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焉。”大千世界,人们禀性不一:有恃其蛮力而桀骜不驯者,有趋炎附势转眼又落井下石者,有略具小智小才而临难脱逃脚底抹油者,有平时朴讷而临危能得其死力者,有急功近利而易扑跌偾事者,有平日高谈阔论而遇战事惊慌失措全无章法者,有不问道义所在而孳孳唯利所趋者,有外装疏狂而背后细针密线给人下绊子者,有日常放浪形骸放荡不羁而临大事却具胆略骨力能作中流砥柱者,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如何从外在面貌去探究一个人善恶智愚的内在本质与贵贱穷通的命运历程,乃是千百年来相术所孜孜追求的目标——虽然有时这仅仅是一相情愿地钻牛角尖罢了。

曾国藩观相识人,首先抓住人物的眼睛这个关键点,如:“目有精光,三道分明”;“眼黄有神光”;“目有精光数道”;“眼有清光”;“眼无神光”;“目不妄动,为可靠”;“眼圆而动,不甚可靠”;“目精光而动,……不甚可靠”。相术认为:眼睛须有神有光采,这是富贵的表征之一,而目无神彩者是难以成事的。相书指出:“眼中有神者,贵;无神者,不贵”(《月波洞中记》卷上)。“凡瞻视无力者,不可与立事”(《照胆经》卷上)。

何以曾国藩觉得对象眼珠不停的转动,就认为其人“不甚可靠”呢?原来古相书武断地认为“晴屡转动者,多奸诈”(《照胆经》卷上》)。

其次,曾国藩注重的是人物的鼻子嘴巴,如“鼻梁直”,“鼻准勾而梁方,口有神而纹俗;”“鼻歪,不可恃”;“口方鼻正”;“方口好;”“口小,不可持”;“鼻正眉疏”。相书指出:“鼻为中岳,五行属土,……须要端正耸直”;“鼻梁不正,中年受困”;“鼻头斜曲,寿命亦促”(《相理衡真》卷四)。关于口,相书认为:“若口不方者不贵”(《月波洞中记》卷上)。“口如一撮,孤独贫贱”(《玉管照神局》卷中)。可见曾国藩对于人物口鼻的价值判断皆奉古代相书之论为圭臬。

复次,曾国藩还观察对象的腰身及身段,如:“腰身正”;“腰挺拔”;“身段稳称”。原来古代相术对于人物的腰身亦有一定的审美标准:“腰者为腹之山,……直而厚者富贵,细而薄者贫贱”(《太清神鉴》卷五)。“男儿腰细,难主福财”(《神相全编》卷六)。

此外,曾国藩也没有忽略人物的声音气色,如“声不雄”、“面有昏浊气,色浮”、“面有正色”。这在相术看来亦有许多奥妙玄机可供阐发。不过,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曾国藩相术实践的记载比较集中于咸丰八年至九年的《日记》之中。原来在这两年中,湘军与太平军的交战极其惨烈。咸丰八年(1858)十月,陈玉成、李秀成统率的军队在庐州三河全歼安徽巡抚李续宾带领的湘军精锐部队数千人,曾国藩之弟曾国华在这次战役中亦被击毙。闻鼙鼓而思良将,曾国藩此时亟须选择将才,分兵围攻太平军,故每见下属,必仔细端详,考量对方的才、德、福这三者,并记之于《日记》,作为夹袋中的储备人才,以供随时调遣。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曾国藩指挥湘军与太平军进行生死大战,一夕数惊,不免感到部属的忠诚可靠最为重要,故在用相术甄别将士时,往往把“可靠”、“可恃”与否放在第一位,如:“目不妄动,为可靠”;“朴实可用”;“色浮,不甚可靠”;“目定鼻定,坚实可恃”;“鼻歪,不可恃”;“口小,不可恃”。曾国藩同时感到那些略具小智小慧小聪明者未必可靠,故每每下一个“滑”字的断语,如:“聪明而滑”;“漂亮,微滑”;“小有聪明,不甚可靠”;“伶俐有情,亦虑其滑”;“心尚明白,亦虑其滑”。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宣称:“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有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但令人不能乐观的是天下“血性男子”、“抱道君子”由于所持政见不同,未必皆与你曾国藩同心同德而同仇敌忾。相传当时钱江、王韬等人就与太平军有种种瓜葛:“钱(江)上《兴王策》十四条于太平军,天王用之以取金陵;再用钱谋,以覆败江南大营。王(韬)上书忠王,献取上海策。李若用之,事未可知”(《花随人圣庵摭忆·曾国藩之幕府》)。不仅如此,就是后来围剿太平军甚力并以战功升至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传说他早年亦曾投奔太平军,“以策干洪秀全,不用,缒城遁去”(《花随人圣庵摭忆、曾、左二人赋性不同》)。

这些传说或真或幻,扑朔迷离,但至少可以表明:当一个王朝因体制内部的原因日趋衰亡,新旧双方力量激战及相持之际,大局形势消长起伏,瞬息万变,读书士子或伏处一隅,或徘徊观望,或见风使舵,或改换门庭,或孤注一掷,人心飘忽不定,最最容易分化瓦解。

此时此际曾国藩朝思暮想,就是如何运用相术来甄别人才,“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六美六恶: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遁”(《曾国藩日记》咸丰九年三月初八日)。此段日记就透露出曾氏当年这样一种迫切而焦虑的心态。他企图寻找那些具有胆略骨力、“历九州而戡大乱”的忠心耿耿之士,来共同匡扶清王朝这座将倾之大厦。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对于曾国藩以相术选拔官员将士的生涯作了较高评价:“湘乡(指曾氏)出入将相,手定东南,勋业之盛,一时无两。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

8

异乎寻常识人术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宣称:“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有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

曾国藩具有异乎寻常的识人术,尤擅长于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前途作出准确的预言。

某天,有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见面寒暄之后退出大帐。有人问曾国藩对此三人的看法。

曾国藩说:“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乃一小心谨慎之人,是适于做文书工作的。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乃属机巧狡诈之辈,不可重用。唯有这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将的风度,其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过于刚直,有偏激暴躁的倾向,如不注意,可能会在战场上遭到不测的命运。”

这第三者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罗泽南,后来他果然在一次战争中中弹而亡。

某日,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拜见曾国藩(李是曾的学生),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恰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让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自己去到里面。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禀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曾国藩摇手笑言:“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谨慎,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大有作为,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是惊奇,问:“还没用他们,大人您如何看出来的呢?”

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在厅外见到了这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可见是一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实肯干,无需多少开创精神和机敏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神色不端,可见是个阳奉阴违,机巧狡诈之辈,断断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成就不在你我之下。”

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