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26

第126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3)

接着,捷舟要求大家分头了解盛丰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向东还是向西,是向南还是向北,千方百计把信息搞准确。大家虽然不清楚了解这些信息的意图,但都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去打听。几个月后,捷舟组织大家一块讨论,还特别请了几个城市规划专家当顾问,分析的结果是,过两年,市的发展方向是向东。

有了这个底数,捷舟经常到市区的东郊去转转,慢慢认识了这里几个乡的乡长、书记、村主任、支书,一来二去,成了朋友,经常到小酒馆里吃着小菜、喝个小酒。

一天,兴达村支书和朝屯乡书记,在酒桌上哀叹:“现在,好多村、镇搞企业项目致富,我们也瞅准了几个项目,就是没钱!”

捷舟问:“需要多少?”

两人答:“得五六千万。”

捷舟说:“现在盛丰的土地不是很值钱吗?有些村就是卖地,集资搞的企业。”

两人说:“那是紧靠城边的乡镇,我们和市区还隔了两个镇呢,土地不值钱,也没人要。”

捷舟说:“我想办法给你们找个买主怎么样?”

“那当然好啦!”两人回答。

回到机关,捷舟组织后勤部门进行了论证,认为:不用两年,盛丰市就能发展到朝屯乡以东,趁现在这里土地价格便宜,赶快买上几百亩,既支援了农村经济发展,又为在外地工作和下一步退下来的干部建房积蓄了土地。经过认真讨论,意见很快报到总指挥部党委。

会上,争议很大。

甄玉望说:“这个地方离城区那么远,干部谁愿意去啊?”

“这六七千万的资金到哪里找啊?”宫义男也提出疑问。

“现在看着离城区远,但不用两年,城市就会发展到这里,这点我可以立军令状;把在建的楼以市场价卖掉一栋,就能解决资金问题。”捷舟回答。

“已经盖起来的楼,算军产,卖是违法的。”甄玉望不依不饶。

“那我可以想其他办法,先批准这个方案好不好?”捷舟坚持道。

“我看这是件好事情,现在已经盖起的楼,用的是地方的地,不能说就是军产。当然,如果不卖,能想到其他办法更好。还是由捷舟同志看着办!”田总指挥最后拍板。

会散了,这六七千万元到哪里找啊?捷舟冥思苦想,他翻着干部花名册,边翻边想,心里慢慢有了办法:“明年、后年退休的干部,一千多人,住房公积金将近七个亿,建房总要打点儿提前量,不能等到退下来再建。如果财务部门提前给我们垫点款,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

按照这个思路,他去找上级财务部门,从处长到局长,反复阐述自己的想法,诉说当前的困难。星期天,也不断约他们出来活动活动,联络联络感情。

财务部门的领导感动了,觉得是个好办法,只是按规定,干部退休后,住房公积金才能划拨,提前划拨不符合要求,需要上级点个头。

捷舟几次找到李逊,几乎磨破了嘴,终于争取到支持,同时找到地方财政部门,最后以暂借的方式给了三千六百万元。

“还差一半呢!”捷舟闷闷地走进一个饭馆,刚到桌旁落座,门帘一掀,姬鑫走了进来。

“姬总,这里坐!”捷舟热情地招呼道。

“有喜事吧?看你挺得意的。”姬鑫问。

“哪里得意啊,正愁呢!”捷舟答。

“你储备了那么大的一块地,还犯愁吗?”姬鑫笑笑说。

“钱不够啊!”捷舟说道。

“噢,还差三四千万吧?我帮你们垫上好不好?”姬鑫好像什么都知道。

“谢谢!这哪好意思。”捷舟没顾上多想。

“应该谢谢你啊!是你们的行动提醒了我们,我们也在这里购了几块地,不过,帮你们垫的钱,不能打到你们账上,我们可直接打到村镇的账上。”姬鑫说。

“为什么?”捷舟问。

“官场复杂啊,我们不想沾官场的边。”姬鑫说。

“唉!”捷舟想要解释,但想了想,又觉得他说的也不全错,又把话咽了回去。

不几天,姬鑫把垫款打到了乡镇,捷舟赶去签了意向合同,兴冲冲地回机关等待审批。

这些日子,药店伙计一直盯着捷舟的举动,得到消息,匆匆赶回药店报告。

药店掌柜田利听后着急地请示道:“盟主,我和甄玉望是好朋友,同宫义男也熟悉了,我到他俩那里煽乎煽乎,让他们拦下!”

一木摆摆手答:“且慢,有山魂的消息吗?”

“没有,回来路上,碰到邢冬浩,他让带话说,也没发现蛛丝马迹。”伙计回答。

“唉,咋断线索这么久了!”一木煞眉思索。

“我先找甄玉望他们去吧?”田利抬脚要走。

“慢……算了吧!”从冥思中清醒过来的一木迟疑地制止道。

“为什么?”田利问。

“唉!这个捷舟啊,也不容易,他一无后台,二无关系,靠着一番求实的苦心,跑来跑去,应付自己的差事,放过他吧!我们的任务是找山魂。”不知怎的,一木起了怜悯之心。

“那我们怎么向霍克教士交代?”田利问。

“我们不是已经给他做过两次工作了吗!”一木答。

“噢!”田利迷惑地坐了下来。

一木心绪烦乱地站起,来回走动:“霍克的目标是西化分化这个国家,这是个长期的任务,我老了,管不了那么多了。在有生之年,找回藏宝图,不负大和民族军人的责任,就足够了!”周围的人惊讶地望着他,他走了几圈,继续说,“要西化分化这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们看,这几年他们的发展有多快啊!”

资金到位,捷舟组织人,和朝屯乡签约划地,报区、市各级审批。其他几个缺资金的乡,也找捷舟联系。捷舟利用这个机会,又买了两块地。

事有凑巧,拿到土地没几个月,市里要承办一个大型国际活动,场馆选在了这几块地的东面,市里向东发展的规划提前出台,几万元一亩买来的土地,一夜之间升值到五六百万元,不少干部争着要参加这里的建房分配。后勤机关算了一下,高兴地告诉捷舟:“有了这几块地,干部住房十年内不会再有问题。”

捷舟心情沉重地对他们说:“建房只是工作的一半,应对各种非议是个大头,你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转眼,年底到了,捷舟翻着台历。11月2日,用铅笔注着:潘仰星与母亲聚会的日子。他找夏惠军问了一下,潘仰星的分房方案已经下发,房子已快封顶,他将分到一个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居室。今天下午,已把房号通知本人了。

第七十一节房地产利弊共剖析

晚上,捷舟兴冲冲地来到饺子馆,不一会儿,潘仰星和他夫人也来了。翁竹手里拿着一束鲜花,显然,这是准备献给母亲的。夫妻俩不停地扬头向窗外张望,寻找着母亲的身影。

“我们马上要分到房子了,到时,把妈妈接过来。她辛苦了一辈子,还没见过那么大的房子呢!”潘仰星说。

“刚才,有人给我说了,你出去这九个月,我被单位派到缅甸开辟玉石商业路子,手机都没信号,部队上门征求过我们对楼层的意见呢!可惜,我们都不在,今天下午回到家,我才知道的。一会儿妈见到我们,还不知怎么高兴呢!”翁竹说。

服务员轻轻走来:“晚上好,这边请!”然后把他俩带到一张大桌子前,“这是九个月前你们预订的,十天前,老太太托人送来一封信,让交给你们。”

“一会儿就见面了,还带什么信,妈妈也真是!”翁竹接过信拆开,轻轻念起来,“仰星、翁竹:我的孩子!你们能赶回来参加妈妈的约会,甭提我有多么高兴!可惜,妈妈见不到你们了……”翁竹的声音越来越弱,脸色变白,“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潘仰星接过信来,看了几行,也伏在桌上放声痛哭。

“孩子们,别哭了!”姨妈在姐姐陪同下走了进来。

“妈妈的肺癌,是六月三日查出来的,发现时已是晚期,我们多次要通知你回来,她说啥也不同意。”姐姐劝慰着。

“‘孩子他爸修了半辈子自行车,没想到儿子在为国家干这么大的事!’这是你妈今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姨妈跟上来劝慰,“你妈说这句话时,满脸洋溢着幸福。她说,忠孝不能两全,让儿子多为部队做点事,她比什么都高兴……”

这时,儿子、儿媳、表弟、表妹、外甥们都来了,坐了满满一桌。潘仰星特意把主位空下来,留给妈妈,他端起酒杯,双手洒在妈妈座位的桌前说道:“儿不孝,既未给您老人家养老,也未送终!”话刚出口,他已泣不成声。

在大家的劝慰下,潘仰星情绪平静下来,大家吃起了饺子。

“妈妈!您和爸都回来了,我们明天搬出去住吧!潘宇看好了一间房子,每月租金一千五百元,不算贵!”儿媳妇看准机会提出来。

“孩子,不用搬了,你爸马上分房了,一百五十平方米呢,够你们住了!”翁竹说。

“嗬!那么大啊!”满桌人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那得多少钱啊?”

“不贵,每平米四千二百元,你爸的住房公积金能顶一多半了,到他退休时,差不多也就够了。”翁竹说道。

“啊!这么便宜,这太不合理了。我们买一平米要三万元呢!”外甥杜羲忿忿不平地叫起来。

“是啊!我们这辈子买房是没希望了!”邻桌几个青年人围了过来,“我大学毕业分到公司,一月挣三千九百元钱,租房七百五十元,吃饭五百元,公交费一百二十元,话费……”

“甭算那么细了,我一月薪金两千五百元,不吃不喝,买套一百平米的房子,也要一百年。”一个青年抢过话题。

“住房如同粮食和饮水,是公民的基本需求,国家既不能让它搞成单纯赚钱的产业,也不能成为单位领导替成员谋福利的物品。”正在此时,吃完饺子的观通老人,甩下这句话走出门口。

“是啊!”饺子馆里的人齐声呼应,“居者有其屋,是政府关注民生的一个重点,可现在我们多少人无房啊!”

“哎,那不是我们区长吗?该问问他,我们这辈子住房还有没有希望?”杜羲突然喊道。

窗外,交通堵塞,区长的车正停在门前,杜羲走出去,拉开车门,把区长“请”了进来,算起了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