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算了!”捷舟挥了挥手,“想在盛丰买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农民种三亩地,每亩纯收入四百元的话,要从唐朝种到现在,才能凑齐;工人每月工资一千五百元,需从鸦片战争上班工作至今;白领年薪十万,需从1960年上班就拿这么多钱,且至今不吃不喝,才能凑齐……”
“嗯,这位大叔倒很了解情况。”杜羲凑了过来,“看来,您也是个无房的?”
“哪里,我有房子,你舅分的房子,也是我组织人盖的。”捷舟说。
“您是?”潘仰星站了起来。
“我是捷舟。”捷舟看了看潘仰星,示意他坐下。
“捷舟副总指挥!”潘仰星不由喊了一句。
“您还是个副总指挥啊!真行啊!能给部属解决那么大的房子。”杜羲喊着,那口气,听不出是佩服还是揶揄。
“唉,我也说不清自己做得对还是错,功还是过。”捷舟真诚地说,“仰星当兵二十八年了,现在是个副军职干部,可到现在,没房子住,为此闹得三代人不和,不为他们解决住房,心里不安啊!可是,看看你们这些年轻人,我也常想,我给他们解决了,你们怎么办?单位人有操心的了,社会人怎么办?我能想出这些办法,为部队干部解决住房,靠的是公权力、人民对军队的热爱、领导有条件掌握城市发展信息。可是,广大的市民、工人、一般职员又该怎么办呢?他们不是脑细胞比我们少,是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听到捷舟讲得这样坦率、真诚,杜羲反而不好意思了,大家安静地坐了下来。
“你们看,这本来是我的事,怎么让部队领导替我检讨起来了!”区长不好意思地说。
“与你区长有什么关系?是我们的政策需要跟上,这也是改革攻坚的一个课题吧!”捷舟真诚地说,“改革开放这些年,我国住房自有率达82%,这是很不简单的。”
“可是,我们确实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现在房价太高了,这不,我们正研究打压房价呢!”区长说。
“打压?只能短时间内起作用,要害是完善政策。”捷舟说。
“请谈谈高论!”区长谦虚地探了探身子。
“哪有高论啊!我是耍枪弄棒的,不懂经济。”捷舟也谦虚着,“不过,这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国家规定了粮食安全政策、土地红线,这住房也是生活必需品,能不能也规定些硬性的政策?”
“什么样的政策呢?”区长问。
“首先,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保障房要早建、快建,这一点,政府已开始大抓了。”捷舟说。
“是啊,我最近正在抓这项工作呢!”区长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简报。他正准备念,突然想到身边的捷舟,“想不到你对住房也有研究,那还是先请你讲一讲,也算听群众意见吧!”
“好,您是想考考我!”捷舟继续说,“土地是农民、市民的财产,是国家的财富,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能不能作个规定,明确提出建房用地及其收入,只能用于解决住房问题。比如:政府拍卖建房土地,从房地产商那里征了税,其收入只能用于为低收入者建廉租房、保障房,特别是要多建廉租房,这样土地拍价越高、房价越高,你盖这类房子的钱也越多,一个低收入者,一个就业不久的年轻人,能租到十平米的房子,先住着也可以吧!”说到这里,他怕青年人不高兴,转过头来说,“你们别嫌小啊!我们这代人,孩子七八岁时,还住筒子楼,孩子十几岁时,一家只有八平米呢!随着收入的增长,再慢慢增加。”
“那可不能太贵!”杜羲喊着。
“不会的!”捷舟又转过头和区长算起账来,“盖一平米廉租房一千八百元够了吧!一间十四五平米也就是两万元,月租一百元左右,每年不到两千,十年也就收回成本了。”
“差不多,你真是个好人呐!只讲办法,不批评。这几年,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太厉害了啊!用卖地的收入,搞基本建设,搞大型场馆,为政府运转充血,搞政绩工程,搞GDP增长,没有投入廉租房和保障房建设,直到最近两年,我们才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区长惋惜着。
“是啊!按理,政策要有前瞻性,如果刚实行房地产开发政策时,就规定下这一条,住房矛盾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大。但是,亡羊补牢,也不算晚。”捷舟补充说。
“过去,政府靠土地财政搞活经济,房地产商靠开发赚钱,住房差距越拉越大,我们改得有点晚了。”区长自己也抱怨起来。
“中国人口太多了,又要住房,又要吃粮,哪有那么多土地啊?以后,廉租房要有健全的退出机制,只要买了保障房和其他形式的住房,廉租房就要退出。保障房和其他形式的住房,以后要提倡小户型,对大户型要多征税,征得没有极高收入和特殊情况的人,不能住大户型。在日本,住大户型房的人就很少,积蓄多的,住得好一些,收入少和就业时间短的,住得差点,只要有住的,就不会有那么多意见。”捷舟转过身看着几个年轻人。
杜羲不好意思地笑了,捷舟摸摸一个青年人的衣服说:“哎呀!你这还是名牌呢,要上万元一件吧?你看我,两百八十元的外套穿五年了,我没有对你们穿名牌而心理不平衡,住房也应该这样!”
“我们还以为您那是名牌呢!这年头啊,老板和领导穿的不是名牌,人们也以为是名牌,我们穿的真名牌,人们认为是假名牌。”杜羲自嘲着。
“喜欢名牌是你们年轻人的事,到了我们这把年纪,穿身上暖和就行。”捷舟调侃地说。
“嘿,你们赶上了个福利分房的时机,我们这代人可是再也没这个机会了。”杜羲也跟着调侃。
“唉,你们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不少人可要把房子当累赘了。”捷舟说。
“为什么?”杜羲问。
“我理解,捷舟副总指挥的意思是,四十年后,我们这代人将不在了,你们这一代可多数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妻守着两家的房子,不是累赘吗?”潘仰星禁不住插话道。
“哈哈,倒也是!”杜羲笑起来。
“噢,有道理,你这是提醒我,不要再推广以房养老的事了。”区长说。
近来,为应对老龄化,不少人在动员有钱的老年人多买套房子出租,以备将来养老。
“我是同年轻人开玩笑呢,倒没想到这一层。”捷舟不好意思地说。
“这饺子又贵了这么多!”临桌,传来一位结账客人的埋怨声。
“先生,对不起了!这菜价、油价都在涨,饺子能不涨吗?”服务员耐心地解释。
“这物价涨得是太快了,当年,我初来盛丰时,春节菠菜卖到三分钱一斤,大家叫,太贵了!往年一角钱八九斤的呀!现在多少钱,春节每斤要两块多吧!涨了百倍啊!”捷舟帮服务员向客人解释道。
“咳,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平抑物价呢!”区长说。
“是的,听说你们下了很大功夫,我这是在帮服务员做工作!”捷舟生怕区长误解。
“您说得对啊!现在什么都在涨,这菜价也水涨船高,不过,这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不能让它涨得太快了!”区长说。
“我家是农村的,前天,老家来人说,农民的菜倒没多卖几个钱,是流通环节把菜价弄高了。”捷舟说。
“是啊,我们在抓产销直接见面,要求高速公路对蔬菜少收过路费。”区长说。
“做得好啊,高速公路是在老百姓的土地上建起来的,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不该收那么多钱,应该不收费才好啊!”捷舟说道。
“捷舟副总指挥,您对菜研究得还这么细?”翁竹好奇地问。
“这不,我也得吃菜啊!”捷舟叹口气说。
“我刚进门时,还以为你是个食堂管理员呢!看来,你还真了解蔬菜行情。”饭馆服务员感谢捷舟帮他说服了客人。
“那我就再给你们来一手!”捷舟说着,转过身去说,“区长,这菜,也贵在菜市场上,有人垄断批发市场,菜店里有菜霸。前天,你们打击了一次,打得好啊,菜价降了不少。”
“就是这位领导去打的!”饭馆采购员从餐厅路过,认出了区长,一脸的敬佩。
“可是,菜价降得还不理想。”区长自责地摇了摇头。
“我再给你提个建议怎么样?”捷舟问。
“好啊!”区长答。
“过去,菜市场、肉市场都是国营的,后来搞市场化运作,政府为每个菜市场投入一百二十万至两百万元的资金。政府投了钱,却没有掌握菜价调控的基本公共设施,菜市场成为一些人和部门的摇钱树,租金完全由资方说了算。”捷舟正说着,有人喊起来:“是啊!现在卖菜的一个摊位费,一年要十几万,这几年也翻了几十倍了,这些钱最后还是要加入菜的成本里,菜价肯定不断翻番。”
“噢,这一层过去真没想过呢!政府想平抑菜价,只能给菜市场老板贴钱,政府贴了钱,摊位又涨价,政府还得贴,这些钱不都是纳税人的钱吗?说来说去,还是用了老百姓的钱,提高了老百姓买菜的价啊!”区长若有所悟地说。
“蔬菜是关系民生的物资,在国外,包括在香港,种这种大棚菜是不收费的,鼓励菜贩竞争摆摊,谁的菜质量好、价格低,谁能占好摊位。”捷舟说。
“嗯,有道理,这个钱也不知让什么人收了,这样一改,菜价还会下来不少,继续讲。”区长鼓励起捷舟来。
“另外,我看有的卖菜网点,还有收税的,还有收管理费的,卖点菜能收多少钱?收来的,还不够这几个人发工资的呢!建议这税啊费啊的,就免了吧。菜市设上一两个流动人员,负责蔬菜抽样检疫和鼓励竞争上摊。散市了,留下几元钱,请个钟点工,把卫生打扫一下就行了。”捷舟真的知无不言了。
“哎呀,我们要下班了,还要赶到郊区住呢!这人越聚越多,我们怎么走啊!”服务员催促起来。
“在哪里租的房子啊?”捷舟关切地问。
“在郊区呢,城里房子太贵,租不起啊!”服务员答道。
“是啊,现在房价太高了。”捷舟感叹道。
“可不,郊区便宜点,十二平米,一千元差不多了,只是路上要一个半小时呢!”服务员答。
“唉,又是住房问题,这可真是个世界性难题,现在美国、英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哪里不在喊房价高啊!难怪马克思百多年前就专门撰文谈论住宅问题!真需要下功夫改革了!”捷舟顺手拉开了大门,大家跟着走出,一阵寒风袭来,空中飘起了雪花。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风雪中,捷舟吟着这首古诗,忆起了今晚住房改革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