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阅读中华国粹)
8933500000018

第18章 龙舞的种类(6)

5、扎龙艺人对龙造型的精益求精

铜梁众多的扎龙艺人中,有三位被称为“铜梁龙灯三大传人”:蒋玉霖,周均安,傅全泰。蒋、周二人已逝,唯有72岁高龄的傅老还在创新着他的扎技。见到傅老是在他的小作坊里面,熟悉他的街坊邻居讲,傅老最善彩绘,是远近闻名的“重庆市十大民间艺术家”之一。老人见证着铜梁龙灯的发展,说起龙灯的历史,傅老津津乐道:“铜梁龙灯起于明,盛于清。相传,在县内1400年前的著名古刹侣俸寺和稍后的波仑寺,有各种龙的装饰和图案,人们都以耍龙为乐……”“铜梁是稻米之乡,最早的龙是稻草龙,因玩舞时施放烟火,易于烧伤人体,以后又改制出了硬颈龙。它昂首而立,节内点灯,交相辉映,十分壮观。由于此龙颈长而硬,玩舞不便,仍不理想。”据老人讲,大约1924年前后,城关著名扎师李杰之、刘连山在此龙的基础上每栋再增设一圈圈的肋骨,把龙身做得浑圆壮实,各栋能伸缩随意,转动自如,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有骨有肉、蜿蜒蠕动的龙,民间就称为“大龙”或“蠕龙”。就这样经过一代代如傅老这样的能工巧匠的精心制作与改进,原有的20余人玩舞的布脊大彩龙缩减成为5人或3人玩舞的新型小彩龙。根据行业和时令、用意的不同,又出现了简便实用的板凳龙、旱季求雨的黄荆龙、追悼用的孝龙。铜梁以龙为题材的工艺制品,多达百余种,不但用于玩舞,而且用于装饰,远销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市和美、法、意等10多个国家。

6、铜梁龙舞的活动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铜梁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向本体回归。

1980年元旦,铜梁县文化部门组织民间艺人扎制一条大龙在县城公开玩舞。自此,蛰伏20余年后,一年一度的铜梁龙灯会得以再世。

1982年,在全国性的民间文艺大搜集活动中,经重庆市文化部门的指导,铜梁县全面整理了自己的龙灯艺术。

1983年底,铜梁龙灯参加重庆市广场文艺调演,受到好评。

1984年元旦,铜梁文化局组队数百人,将铜梁龙灯会主要品种带至重庆主城区街道游展,引起新闻媒体广泛关注。1984年4月,重庆杂技团携两条铜梁蠕龙赴西欧法、英、瑞、比等国演出,受到当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1984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的盛大庆典上,首钢工人舞着9条铜梁大蠕龙参加天安门大游行,世人为之瞩目。

198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舞龙大赛上,铜梁蠕龙舞获第一名金奖。

1992年,获第二届沈阳国际秧歌节最嘉奖。1994年获福州“佐海杯”全国舞龙邀请赛第一名。同年,铜梁龙具被国家体委指定为比赛标准道具;铜梁龙舞套路被国家体委指定为比赛标准套路。

1995年5月,获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舞龙比赛第一名。同年7月获广东“挂绿杯”国际龙狮邀请赛金奖。1996年,铜梁龙灯代表团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

1997年,铜梁舞龙团在北京首届龙舞艺术节夺得最佳表演、最佳组织、最佳编导3项大奖。1998年,铜梁龙灯赴新加坡举办灯会。

1999年,铜梁龙灯赴马来西亚举办灯会。同年9月,铜梁舞龙队在淅江获“龙港杯”舞龙邀请赛冠军。同月,铜梁舞龙队在济南全国舞龙锦标赛上夺得“中国国家舞龙队”的冠名权。同年10月,450人的铜梁龙灯代表团组成的“九龙方阵”、“龙凤牡丹呈祥”、“二龙戏珠”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庆典,再次轰动海内外。

2000年9月,铜梁舞龙队在全国第四届农运会上,夺得标准套路金牌和团体总冠军。同年10月下旬,重庆·首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在铜梁县城举办。其时,“龙之魂”大型歌舞晚会、“龙之风”中华龙舞邀请赛、“龙之本”中国龙文化与中国龙舞艺术学术研讨会、“龙之韵”2000年龙文化艺术展、2000年中华铜梁龙灯会等项目次第展开,把中国的龙灯文化和龙文化显著地提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2001年6月,铜梁龙灯代表团再度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同年,铜梁龙灯赴阿联酋举办灯会。

2002年5月,铜梁舞龙队在全国第二届运动大会上,夺得标准套路金牌和团体总冠军。2002年1月和7月,铜梁舞龙队分别到香港、澳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2003年1月,铜梁龙灯赴泰国举办灯会和舞龙表演。铜梁龙舞获得35周年国庆大典纪念、八喜杯第一名、北京旅游年金奖、挂绿杯第一名、全国二届体育大会金牌、农运会金牌、龙港杯金牌等众多奖项。重庆铜梁龙舞凭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压轴戏。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展示巴渝文化独特风情。

第三十五、醉龙舞

1、醉龙舞的源起

醉龙舞又称“剪龙”、“转龙”,流行于现中山、珠海、澳门一带,因起舞时要“醉态朦胧”,故名。舞醉龙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源起宋代,盛于明清。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早期舞醉龙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呐喊声,后随舞狮鼓点,以“三星鼓点”为主。

2、转龙逐疫

醉龙舞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又称转龙头、舞木龙、舞柴龙、舞龙船头。宋景定三年(1262年)朝廷大臣黄宪(献,号敬斋)到安南国加封陈日暄,回国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暴,官船随波逐浪漂到长洲,黄宪辞官到长洲开村,并在村中建有一间侯王庙,庙中除供奉神像外,还供奉木雕龙头、龙身、龙尾,作龙图腾崇拜,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在庙宇和宗祠中祭祀和转龙。据《香山县志》(乾隆志)记载:“四月八日,僧家浴佛,里社祭神于庙,曰转龙头。是日里人奉祠,锣鼓旗帜,歌唱过城,市日迎神,家以钱米施之,或装为神龙,歌舞数日而罢。”另据《香山县志》(道光志)记载:“四月八日,浮屠浴佛,诸神庙雕饰木龙,细民金鼓旗帜,醉舞中衢,以逐疫,曰转龙。”

3、醉龙舞的历史传说

关于这一习俗的形成,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说200多年前“浴佛节”那天,一个和尚来到香山县(现中山市)龙塘的小河边洗澡,他刚脱下衣服,一条大蟒蛇闯了出来,直向他奔去。那和尚拔出宝剑,把蟒蛇斩成几截,丢在河里。这时正好来了个老渔翁,他醉熏熏地抓起蛇头,又搬来蛇尾,胡乱地跳起舞来。这一舞,竟使那条蟒蛇死而复生了。它变成了一条龙,腾空而去。余下的几截蛇身,居然在河边变成了几棵小树,就是现在的栾樨树。有一年夏天,当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人。河边有户穷苦人家,无钱请医购药,闻到栾樨树叶发出阵阵清香,便摘了一把,回家捣碎冲水喝,不久病就好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采摘栾樨叶,冲水喝,做饼吃,后来每年四月八,人们还做栾樨饼来贡神呢!为了纪念这件事,后来中山一带就兴起了舞醉龙。就像当日老渔翁耍舞的那样,只要龙头和龙尾两截。龙头用木雕刻,配上一副真鹿角,装上眼睛,活灵活现。

4、醉龙舞的流传和发展

醉龙源于中山,流传于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尤其是从长洲等地移居到澳门的中山籍邑民,也将四月八舞醉龙之习俗传至当地。醉龙舞由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发展到道具舞蹈醉龙舞,深受乡民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在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龙图腾舞蹈,如金龙舞、银龙舞、云龙舞、板龙舞、纱龙舞、草龙舞等,醉龙舞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以其特有的表演艺术,融汇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醉龙舞于1951年后沉寂,1996年进入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工作,2000年开始,长洲醉龙舞得以复苏。2008年6月,醉龙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5、醉龙舞的表演特色

醉龙舞表演时,起舞者故作醉态,举步轻浮,东歪西倒;龙尾随之摆动,时而伏地翻滚,时而金鸡独立,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舞醉龙要求有一定的武术功底,马步如山,腰法灵醒,举手投足,力鼎千钧,所以要经过一定的训练。舞醉龙常与舞醒狮相结合。一是山中霸主,一是海上大王,一山一海,一醉一醒,相当默契。龙腾狮跃,高潮迭起。锣鼓助威,鞭炮轰鸣,更加热烈可观。不但中山市有醉龙耍舞,澳门渔行工会也常举办醉龙表演,以志乡情。有一年,他们还组织了一支醉龙队回乡探亲,到中山石岐传艺联亲,两地同胞有了共同的语言,分外亲切。这一古老的舞蹈,更恢复了青春。

6、讲究的舞蹈内容

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原舞醉龙者是在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

第三十六节龙台村火龙舞

“火龙舞”是十分典型的中国民间祭祀风俗舞蹈文化遗存,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火龙舞”起源于焦作孟州槐树乡龙台村。该村地理位置特殊,是孟州的制高点五龙庙所在地,南接洛阳、孟津,北与济源搭界,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故里,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

1、龙台村火龙舞的历史溯源

龙台村“火龙”造型奇特,极象麒麟,实属罕见。根据传说,很可能起源于商周时期,据乾隆57年“孟县志”《金石文》记载,该村“火龙舞”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期间,在“五龙庙”前已参加祭祀乡赛活动。并且那时也是鼎盛时期,由此推测应该起源更早。元代五龙庙前的碑文记载:“自汉中兴,著名人民更弟绵绵展祭,迄今不绝”,“咸称乡赛之神龙也”。《史记》将吕后乱政后,汉武帝重新将国家又恢复兴盛的这一时期称为“汉中兴”。汉武帝即位之初,博士董仲舒为汉武帝谏言献策,为汉中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上表一书为《春秋繁露》,建议舞龙祈雨,造福天下苍生,并把春夏秋冬各季祈雨舞的龙颜色、长度和舞龙人的服饰都做了规定。他的素材来源于龙台村,又进一步巩固了龙台村火龙舞的传承和发展。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祭祀风俗代代相传,保留至今,成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2、火龙舞的历史传说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蜘蛛成精飞到天空,用蜘蛛网罩住了天河,污染了天河圣水。春天到了,却无法降雨滋润天下万物。此事众仙上报给玉帝,玉帝立即令青龙处理此事。青龙来到天河边,见蜘蛛精携带一群小蜘蛛正在嬉水,致使天河圣水污浊发臭。青龙气的大吼一声,天地震动,他迅速扑向蜘蛛精,本想一口吞灭他,不料却被蜘蛛网罩住。蜘蛛精一看,青龙落网,便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将青龙一圈一圈牢牢捆住。

众仙见此情景,大为震惊,速报玉帝。玉帝速问:“众爱卿谁又消灭蜘蛛精之策?”殿下鸦雀无声,玉帝有点为难。此时太上老君站住来说:“微臣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玉帝急忙说:“快快讲来!”太上老君说:“火龙能毁其网,灭蜘蛛精。”玉帝说:“现在哪有火龙?”太上老君答道:“玉帝贵人多忘事,三万年前,火龙用强火烧地上万物,殃及生灵,是您下令捉拿并将其栓在蟠龙岭上受刑。”玉帝恍然大悟,叹了声:“火龙虽能灭这蜘蛛精,却不知它是否能悔过自新?”太上老君说:“让微臣下界劝说,想必能成。”玉帝准奏。

话说太上老君得旨,速乘五彩云来到蟠龙岭,见火龙俯台睡觉,便上前唤醒火龙。待太上老君说明来意,火龙十分高兴,表示愿造福天地。太上老君即刻报于玉帝,玉帝赦免火龙,另其速去消灭蜘蛛精。

火龙得幸释放以后,只听一声炸雷,山摇地动,火龙一闪飞上天空。火龙飞到天河边,见蜘蛛精还在飞来跑去嬉水玩闹,根本不把火龙放在眼里。只见火龙双目怒瞪,大吼一声,雷声大作,熊熊怒火从口中喷出,瞬时将蜘蛛网化为灰烬,此时蜘蛛精才知大事不妙,迅速携子逃跑,火龙急忙追赶。狡猾的蜘蛛精上下左右飞奔,火龙也跟着上下左右翻腾着追赶。眨眼间蜘蛛精飞入皇宫,众天将纷纷助战,齐声大喊:“打死它!打死它!”蜘蛛精不敢久留,只好飞出殿外,火龙怕自己烧坏宫殿,不敢上前捉拿。这时青龙说:“让我来。”直扑蜘蛛精而去。蜘蛛精急忙围着每根大柱转圈,一条青龙上去缠到柱上,再上来一条又缠到柱上,不一会儿青龙将所有的柱都缠满,形成青龙缠玉柱的奇特景观。

蜘蛛精见无柱再转,想飞到月宫避难。当蜘蛛精刚要飞走之时,火龙飞速上去,口喷熊熊火焰,将蜘蛛精烧成红红的火球。

火龙得胜,玉帝甚喜,命火龙驻守龙台,每年开春追吸蜘蛛,让天河水能及时播雨浇田,滋润万物旺盛,为天下百姓造福。

当地群众为了纪念火龙的丰功伟绩,因此建造庙宇,并用“火龙舞”进行祭祀活动,以纪念火龙为民除害。每年春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舞动火龙灯追逐着逃命的红蜘蛛上下左右翻腾,见柱则缠,时而盘旋,时而追赶,不断口喷火焰。民众观看,无不喜笑颜开。人们通过舞火龙灯,祈祷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火龙”罕见的造型特点

“火龙”的造型古朴,十分罕见,制作靠身传口授,主要有三个特点:(一)龙头造型奇特,极象麒麟,龙口内巧设机关,表演时可以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