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身较短,一般7—9节,龙脊上有15—18公分的上开口。龙皮原来用锅底灰画成,现在用颜料涂染。
(三)龙脊每节内装有2支油沽肚。
4、精彩的龙舞表演
从古至今,每年正月十五期间,龙台村的“火龙舞”都要到附近各地参加汇演,组织多条火龙闹新春。火龙舞在蜘蛛灯的带领下,左上右下,右上左下,翻腾着向前行进。遇柱则缠,有时盘旋,还不时向蜘蛛灯喷射焰火。特别是晚上,将炸制的“油沽肚”插入龙体内舞动,犹如真龙下界,栩栩如生、奇妙无比。辘轱圈、三叠脊、龙上桌、龙口喷火、破四门斗、龙缠柱等造型奇特、动作惊险、招式丰富、气势宏伟,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场面十分热烈壮观。在锣鼓和螺号的欢快伴奏下,仿佛把人带入一个梦幻的世界。在焦作市辖区,有“天下火龙一绝”之称。
第三十七节山西龙舞
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称之为“龙灯舞”。这是在山西省境内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五闹“红火”、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时表演,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民间艺术,这种传统的艺术节目,大都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西龙舞的制作
龙舞中的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是龙的主体。在制作这种表演的龙时,用竹蔑或者铁丝为架子,外面抹上纸或者是布,龙身的节与节之间,用布缝成筒状连接,然后彩绘其形。龙身、龙头、龙尾制成后,在龙身的每节中部插置蜡梗,下部安置木柄,供表演的人用手抓握。
2、西龙舞的表演
龙舞在开始表演时,由许多人每人各举一节木柄,左右挥舞,使龙体在空中悠悠蠕动。夜晚舞龙时,要点燃龙体内的蜡烛,辅以彩灯、莲花灯等各式花灯,同时施放烟火、爆竹,造成一定的声势,吸引观众,使龙舞呈现出不同凡响的风彩来。
3、山西各地龙舞不同的表演风格
○1平定县龙灯舞——“双龙戏珠”
流行于平定县境内的移穰村一带的“龙灯舞”,是以“二龙戏珠”为主要表演内容。这里的一条龙身长有九节,龙头似驼,龙眼似虎眼,龙耳似牛耳,龙角似鹿角,龙鳞似鱼鳞,龙身似蛇身。
平定县的“龙舞”表演开始后,以跑阵为主,有双龙交错跑;有四边形的“开四门”;有龙头向前、龙体左右对称盘圈形的“凤凰展翅”;有双龙相对、扭“8”字形的“长蛇阵”;有对角盘扭的“八宝”、“三碰头”、“卧龙搅珠”、“三环套两环”等。表演时,两条龙追逐着两颗宝珠,时而昂首如飞腾于云天之上,时而低回若游于波涛之中。龙舞时,两旁还伴有号角声和口吐缕缕烟火,表现出龙的呻吟和龙的吞云吐雾状。
○2运城龙灯舞——“龙灯魔女舞”
流传于运城市贵家营一带的“龙灯魔女舞”由三部分组成,开始是魔女、龙女集体舞,表现出星月皎洁的夜晚,龙女们从天上来到人间,龙女们手持莲花灯渊翩起舞,以表答欢悦的心情。接着,是龙灯独舞。独舞中的“三出庙门”别具风彩。这时的龙摇头摆尾,口喷烟火,连续冲过三层庙门,才告结束。第三部分,是龙和龙女们的群舞。这种群舞,气氛欢快热烈,不断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变换着队形,使龙舞达到了高潮。
○3上明村龙灯舞——“蜘蛛引龙戏舞”
流行于晋西北岚县上明村的“龙灯舞”,龙的体长为十二节,长度为三丈六尺。前面,有一盏蜘蛛精灯引龙戏舞,后面由二十四盏牌灯伴舞。表演中,分成“激龙”、“蛛精作乱”、“蛟龙出海”、“环林擒珠”、“泰山压顶”等五个段落。在“蛛精作乱”表演中,表演者用“撑杆虎跳”、“扫堂”、“倒八字”等技巧动作,体现蛛精的灵巧多变和东奔西窜。而“穿门楼”、“跃月台”、“龙盘柱”等舞姿,使龙的盘旋飞腾的姿态更加壮观。此外,牌灯在表演中队形多变,对整个表演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4龙泉村龙灯舞——“二龙捉蜘蛛”
在阳泉市的龙泉村,表演“龙灯舞”时演出了二龙捉拿蜘蛛精的场面。它的表演阵式有“二龙戏珠”、“跳龙门”、“双盘蛇阵”、“双龙会”等等。
○5太古县龙灯舞——“二龙戏珠”
太谷县境内表演的“龙舞”,是将龙悬挂于空中,借助铁索和麻绳的牵动而舞动的“二龙戏珠”。有的表演者还将龙体各节分别抱于右腋下,随着布龙身体的拉动而舞动出“抱龙”的动作。
○6新绛县——“氢气龙舞”
近年来,晋南的新绛县等地还试制了内装氢气球、外用塑料布套连接,下面由数人牵住绳索,使龙在场内腾跃,继而,牵动绳索的人撒手,龙即腾云驾雾向天空飞去,直至在天空消失。这是活灵活现的龙,比平时的舞龙就更加有飞腾的意味了。
第三十八节栖霞龙舞
1、栖霞龙舞的历史溯源
栖霞区“龙舞”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栖霞摄山地区农村舞龙活动便蔚然成风,至今未衰。其起源与栖霞山川地形风土面貌有关。在栖霞,至今还有叫做龙王山、白龙山、乌龙山、青龙山、黄龙山、龙潭镇、龙坞等地名。每年元宵节,方圆十几里的百姓都要聚集摄山,舞着龙灯,走村穿户,共庆新年。
2、求雨抬龙的习俗
从栖霞西湖村《重建张山龙王庙碑铭》的碑文可以得知,村民求雨抬龙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明初的正统年间。据《栖霞区志》里记载:“历史上摄山、江乘等地有求雨的习俗,并沿袭多年。”其基本情形是:求雨时,主办村中派出身强力壮的青年,用红绸带背着龙王庙的菩萨下山,放在神台上,次日在神场上用泥塑两条大龙,第三天,拜神求雨,每天十名男童跪在菩萨、龙雕塑前,高喊“一求天,二求地,三求龙王下大雨”,还有“下场大雨送龙王”,轮番叫喊。然后,百名男人头戴柳条编制的遮阳帽,手握柳棒浩浩荡荡去宝华山“取龙”(其实是蝾螈),次日再赴长江取水。取水途中,人们在村口、重要地段设香案,烧香磕头,供应茶水蜜饯,女人一路回避。把龙和水取出来之后,供于神龛(kan)上,村人再一同来烧香膜拜,直到下雨为止。雨后给龙王挂红、贴金,将龙送往龙王庙,主办村再到各村去募捐、大摆宴席,搭台唱戏以酬谢。
3、早期的栖霞舞龙——“柴龙”
传出中村民们用泥塑龙,再挂红贴金,就是栖霞龙舞的雏形。后来,村民们用泥塑龙简化为用竹篾搭成龙身,再用木板固定,以木销相接,就出现了最早的栖霞舞龙——“柴龙”。
4、柴龙古朴的造型
柴龙造型古朴,其结构是用竹篾编制的节节圆筒组成的龙身和龙头也、龙尾,用木板固定,用木销相接,串成长龙。头、尾、身外表均用纸糊,内装外向灯架,供点蜡烛。舞龙者都人肩一节,通体透亮,在夜幕下十分壮观。
5、栖霞龙舞的演变与发展
柴龙虽然历史悠久,但它存在的局限也是明显的。因它仅适于夜晚搬演,表现机会很少,目前濒临失传,因此栖霞龙舞的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滚龙”上面。20世纪90年代,栖霞区文化馆自行研制龙舞道具,形成了一支制龙的骨干队伍,他们已完全掌握了滚龙、手龙、鼓龙的轧制工艺,可用竹篾做支架结构,先后制作了一大批各种规格的滚龙,并设计制作了巨龙、儿童龙和梅花龙等形式,发展了供小学生舞的小龙、手龙、鼓龙以及群龙舞蹈,先后制作道具龙达五十余条,编制了30多种套路。由于继承和发展得当,栖霞现有表演龙舞的队伍近四十支(条)。1998年,栖霞区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民间艺术(龙舞)之乡”。
第三十九节长兴百叶龙
1、独特的荷花龙
舞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活动,而浙江省长兴县的“百叶龙”无疑是舞龙表演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因“百叶龙”,顾名思义,由“百叶”构成。而此叶却非一般的树叶、茶叶,乃是一瓣瓣荷花的粉红花瓣组成。
2、百叶龙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苕溪岸边有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无数朵出水荷花,袅袅婷婷,鲜艳无比。
荷花池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夫妻俩男耕女织,相敬相爱。这一年,荷花怀了孕,过了十个月,孩子却没有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生下来,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下了一个男孩。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心里好生喜欢。再仔细一瞧,倒是错愕不已: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数一数,有九百九十九片。旁边的接生婆一见,大吃一惊,嚷道:“哎呀,了不得,你们家里生了个龙神!”
消息传遍村子,人人都来道贺。消息惊动了村里的老族长,他儿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边留着个横行霸道的丑孙子。这祖孙俩一听到百叶家里生下龙种,立刻手持钢刀要来砍杀。乡亲得到消息,马上给百叶报讯,大家细细商量,想出了个办法:将孩子放在脚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门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长和他的孙子带人冲进门来,孩子已经不见。族长老头儿见找不到龙种,抓住百叶逼他交出来。孙子见荷花长得美丽,心生一计,举起钢刀杀死了百叶,把荷花抢到家里。老族长心想:龙种没有了爹娘,即使活着,也必定饿死。再说荷花会生龙种,将来龙种会生在自己家里,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抢到老族长家里,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族长老头儿逼着她去淘米,荷花拖着淘箩走到池边,轻轻漾动池水,忽然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花叶纷纷倒向两边,让出一条水路来,只见自己的儿子就坐在脚盆里,向她漂来。荷花又惊又喜,连忙将儿子抱到怀里,喂饱了奶水,仍然放回脚盆里。一阵凉风,脚盆又漂回到荷花丛中去。荷花晓得儿子没有饿死,心里十分高兴。
自此,她一日三次到池中淘米,就给儿子喂上三次奶水。这样喂了九百九十九天,儿子渐渐长大,满身龙鳞闪亮金光。到了夜里,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里的老百姓知道龙种没有灭掉,暗暗高兴。老族长得知龙种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计。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边淘米,祖孙两个躲在杨树丛里察看动静,只见碧波荡漾,花叶浮动,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徐徐漂来一只脚盆,盆中坐着个满身金色的孩子,欢乐地举着双手向淘米的荷花扑过去。荷花满心欢喜,正要伸手去抱,杨树丛中闪出个人,举起明晃晃的钢刀直向孩子砍去。刹那间,只见孩子从脚盆里倏地跳起来,化成一条金色小龙,向池中跃去。可是迟了,那一刀砍着了小龙的尾巴。荷花丛中停着的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忽然飞过去,用身子衔接在小龙的尾部上,用一对美丽的翅膀就变成了小龙的尾巴。
小龙长吟一声,霎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也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霹雳闪电之中,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化成了数十丈长的巨龙,在荷花池上空翻腾飞跃。这时,一阵龙卷风卷了过来,小龙腾空而起,乘风直上,飞入云端。这阵龙卷风好不厉害,那个砍龙尾巴的人被卷到半空,抛得无影无踪。族长老头儿见孙子被风卷走,“噗通”一声,吓得跌进荷花池淹死。
荷花看见儿子化成一条蛟龙飞上天空,大声呼喊,但蛟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
当地百姓为感谢它,就从这个池中采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叶花瓣,精心制作成一条花龙。因为不到一千叶,所以取名百叶龙。
每逢新春佳节,村民便舞龙赛灯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3、百叶龙的制作工艺
“百叶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组成。在制作龙头时,先用金属丝或竹片做出龙头骨架,再用桃花纸糊面,纸糊彩绘后,用荷花做出龙颈,接着用线制成龙须。一共有130多道工序,80多种材料,由一朵特大荷花精心构成。古人云:“画龙点睛”,制作龙的眼睛难度很大,不但要使龙眼有神,且开闭自如,眼珠又要能转动。由于龙眼的“点睛”作用,“百叶龙”静则憨态可掬,动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即使整条龙呼啸而来,也不会有凶猛的感觉,而是让人感受它的活泼可爱。龙鳞由900多片粉红色花瓣缀结,龙躯是主体部分,由81朵荷花分9段连接组成,每段有9朵荷花,每朵用63片布或透明的双条彩绉制成的花瓣缀结,龙躯长16米。制作龙尾的巧妙在于要做出可以张合的蝙蝠状骨架,纸糊彩绘后固定在木杆的一端。双翅张开时为“蝙蝠”,合拢时即为龙尾。整条百叶龙的各个部位都具双重性质,既是龙躯龙头又是荷花。别具一格、设计巧妙的道具,使“百叶龙”更具江南神韵和独特意境,堪称“江南一绝”。
4、别致的舞蹈表演
百叶龙由17人两手分持特制的道具表演。开始时,演员手持荷花、荷叶形的道具分开站立,边唱边舞,表现蝴蝶飞舞于荷叶、荷花丛之中。片刻后,演员分别将特制的道具翻转成龙头与龙尾,其它人以荷花的道具相配合形成龙身,随即一条花龙腾空而起,舞蹈优美、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