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阅读中华国粹)
8933500000017

第17章 龙舞的种类(5)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吉祥物。节庆吉日舞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千百年来,尽管斗转星移,风云变幻,时代变化,但舞龙祈福的习俗却长盛不衰,且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姿多彩。同时,由于地域不同,又有“北龙”、“南龙”之别。北龙雄伟,气势非凡;南龙秀气,灵魂活泼。在厚重的客家文化土壤里成长、演变、发展而来的四川客家龙则有别于南龙,也与北龙不同,而独树一帜。

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客家人在保存原有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吸收、融汇当地文化,形成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与影响的客家文化。目前,客家文化及其有关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四川客家龙正是四川客家文化的产物。

2、“火龙烧龙”的起源

火龙烧舞,原始龙舞的遗留。火龙烧舞,是古代龙舞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这与龙的形象可能来自闪电有关。很可能是因为中国先民幻想中的龙源于闪电,而才有火龙烧舞,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一书中指出:“春、夏、秋之间,晴空中雷鸣闪电之后就是一阵大雨,这种现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雨是雷电带来的,并促使人们去幻想带雨来的闪电。这样人们就依据闪电的作用和形状,把它幻想为一条行进很快、身子细长、曲折前进的动物,人们据此而幻想出了神龙。”根据闪电幻想出来的神龙,就是火龙。在农业社会里,人们靠天吃饭,天旱就可能没有收成;而闪电“带来”雨水,滋润土地。闪电多,雨量充沛,才能给人们带来丰收与富足。后来,就演变为心情地放烟花烧火龙,越烧“财气”才会越旺,烧得愈盛事业才会愈兴旺。这其中所蕴含的民俗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反映了先民对丰收与富裕的强烈渴望。

3、“刘家龙”产生的传说

四川客家龙的前身“刘家龙”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刘家究竟从何时开始舞龙,已不可考。但有一个传说,可以说明刘氏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舞龙世家之一。相传夏代孔甲帝时,刘氏祖先刘磊曾担任养龙的官职,因不慎而将龙放归水泽之下。刘磊恐被降罪,遂率家人避祸江西上川。但他心怀内疚,所以每当农历春节,刘磊就所起草龙,让族人舞龙,为孔甲帝祈福祈寿。西汉初年,家居江西上川的刘氏家庭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舞龙世家。清康熙年间,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刘氏先人刘立章率领族人从江西迁到距成都30余里的洛带镇,同时也把龙从江西舞到成都洛带镇,并在这里吸收、融汇北龙的一些优点,形成为独树一帜的刘家龙---四川客家龙。

一、四川客家龙的历史溯源

1、民俗的融汇

刘家龙之所以能够发展、演变成为独树一帜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四川客家龙,被人们誉为四川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龙舞艺术的奇葩,除了世代传承的原因而外,也同它的生存环境,同它生长在厚重的客家文化土壤中是分不开的。

刘家龙所在的成都洛带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相传它的得名,就是因为三国时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玉带在此落井。清初,在清王朝“移民垦荒”政策推动下,一批又一批客家人相继涌入因连年战乱而荒芜的古镇,垦田创业,重建家园。经过来自中原、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客家人300余年胼手胝足的辛勤劳作,终于把古镇建成了四川客家聚集区的腹心。镇外,阡陌纵横,田舍炊烟;镇内,石板铺路,商号林立,会馆相望,古建筑成群,全镇百分之九十的人户都是操“土广东话”的客家人,既保存了古镇古朴典雅的风貌,又有着浓重的客家文化氛围。

客家移民在保存祖先固有的文化、风俗、语言的同时,也吸收、融汇巴蜀文化,形成为独具特色的四川客家文化。与四川客家文化的形成同步,刘家龙舞也吸收、融汇巴蜀龙舞和北方龙舞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四川客家龙及一整套龙舞、火龙表演程式。农忙时,他们把龙供奉在宗祠里,农闲时,在收割过的土地上,在房前街头,人龙共舞共乐;节庆吉日则是客家龙大展风采之时:白天舞彩龙,晚上彩龙、火龙齐舞,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成为当地岁时节日民俗文化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出古镇、迎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古镇客家民俗风情游的兴起,随着客家文化研究的发展并开始成为“显学”,四川客家文化与中国龙舞艺术的奇葩---刘家龙也渐渐声名远播,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999年“国际旅游日”,刘家龙舞出古镇,应邀在成都分会场进行表演,使世界第一次认识了刘家龙。紧接着,四川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为了迎接西部大开发热潮的到来,为了把刘家龙推向成都、四川旅游发展的大舞台,开展客家民俗文化风情游,又在龙年春节兴办了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

3、精益求精的舞蹈套路

为了办好首届火龙节,四川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与刘氏族人对世代传承的刘家龙及其表演程序、程式做了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和提高的工作,将表演程序分为四步:迎龙归祠、出龙仪式(包括祭祖、祭地、拜水等)、彩龙腾舞、火龙烧舞。这样,就不仅较完整地保存了具有民俗象征意义和世代传承的刘家龙舞的特色和主要程序、程式,而且也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要求,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刘家龙也被正式命名为“四川客家龙”。

刘家子弟按照四步程序,全力以赴投入排演。舞龙队成员中,有当地的农民,也有一些是在外地工作和学习的教师、工人、工程师、退伍军人、商人、政府官员和大学生等。他们应召回乡参加演练,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6岁,横跨刘家“龙、贵、大、学”四辈,真可谓“工农商学齐上阵,四代同堂共舞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用精湛的技艺为人们送上千禧龙年的祝福,同时也告慰他们的祖先-中国最早的舞龙人。

4、古朴的制龙方法

刘家龙彩龙与火龙的制作方法也是原始而古朴的。除有些原材料与过去不同外,完全是用古法手工制作:先用竹条、铁丝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上面蒙布或糊纸,用彩色绘成龙的形象,再贴上金甲等饰物。连头尾在内,一般从三节到数十节不等,但须为单数。节与节之间用1-1.7米左右的彩布缝成筒形相连,每节中可燃烛,下面装有木柄。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共有4条龙参加表演,彩龙、火龙各二。彩龙长54米,火龙长25米。其中,制作彩龙仅布就用了400米,同时还用了锦缎70米、金甲100余张等。

5、隆重的“出龙”仪式

平时,刘家龙都供奉在刘氏宗祠。节庆吉日“出龙”前,首先祭祖,请求出龙;再拜萨官(土地);最后拜水。同时,还要杀鸡祭献,用纯色雄鸡的血点染龙头、龙角、龙目、龙口、龙珠等。经过这一系列仪式后方能“出龙”。在出龙祭献过程中,祭祖之礼隆重严肃,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遗风依稀可见。其中,不仅蕴含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而且也凝聚着人们趋吉避凶、追求幸福美好愿望。

6、讲究的表演特色

舞龙时,由舞龙头者率领,众舞龙者手持木柄随而起舞。舞龙队少则10余人,多则50余人。“龙头不摆,龙尾不甩”,舞龙头者为全队之领舞者,往往由最杰出和有经验的舞龙者担任。在龙头前有一人手持彩绸扎的“宝珠”引龙起舞。刘家龙---四川客家龙龙舞的动作、招式复杂多变,步法灵活,有“垛龙”、“金龙盘玉殿”、“龙抱柱”、“波浪浮”、“龙打滚”、“龙心脚”、“龙摆尾”等一些传统技巧。真是:一招一式都有讲究,一技一艺令人叹为观止,奔放、豪迈、火热、痛快、兴奋,使人热血沸腾,给人以鼓舞、激励和美的感受。

7、舞龙驱灾

按照烧火龙的规矩,舞龙者只能穿一条紧扎裤脚的短裤,头扎头帕戴草帽,赤裸上身,飞快舞龙,迅如闪电,争相吸引人们将焰火指向自己。如果舞龙者被焰火烧起血泡、疤痕,不仅预示今年将大吉大利,而且也是勇敢者的标志;同时还可以驱邪避灾,兴旺村寨家族。这显然是古代火龙烧舞的遗风。

二、火龙腾飞

龙年春节期间,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隆重举行。闻讯前来的中外游客连续三天挤满了古镇。笔者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过节,凑热闹。火龙节的欢乐景象至今犹在眼前。每当夜幕降临,鼓乐齐鸣,两只彩狮在前开路,四条彩龙先后出场亮相,满场游走,上下腾舞。一道道焰火射向天空,一束束烟花喷向火龙,彩龙顿时变成火龙。舞龙人攻防进退,快速舞龙;围观者争相用烟火喷射火龙与舞龙者。舞龙者意气风发,奔放激昂,有一种勇敢者的自得与自豪;围观者兴高采烈,开心刺激,有一种参与之乐。双方在舞龙与焰火中你来我往,你烧我挡,上跃下跳,如醉如狂,气氛热烈,热闹火爆,欢乐喜庆,使火龙节达到了精彩和高潮。

首届火龙节,不仅使蛰伏已久的刘家龙腾飞盛世,而且也敲响了四川2000年神州世纪游的开场锣鼓。当然,火龙表演也还有一些需待改进、提高的地方,但是舞表演与火龙节作为一项重要的客家人文旅游节目,已经为人们所认可、接受和大受欢迎。舞龙和火龙表演,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驱灾避邪、图保平安,而是四川客家人发展旅游、发展经济、迎接西部大开发高潮到来的一个发展项目,是人民庆丰收、度佳节、迎远客、颂太平的一种娱乐方式。

第三十四节铜梁龙舞

1、铜梁龙舞的历史溯源

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的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唐宋时期就有龙舞活动了。即便按现在公认的说法,铜梁龙舞“起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距今也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清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记载了铜梁龙舞的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这个风俗保留至今。

铜梁龙灯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誉于当今。1984年和1999年,铜梁大龙两度赴京参加建国35周年与50周年大庆,以气贯长虹之势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铜梁火龙更是独具魅力,打铁水,喷火花,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场面热烈多彩。

农历正月,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山城海滨,旱埠水乡,举国扮演“龙灯会”,(也称“闹龙灯”“盘龙灯”“舞龙灯”“掉龙灯”“耍龙灯”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全国闻名,国庆五十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便出于此。

2、独具特。的龙灯舞种类

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板凳龙、正龙、小彩龙、竹梆龙、荷花龙十个品种,其中以大蠕龙最有特色。

【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学士、亮狮、开山虎、蚌壳精、犀牛望月、猪啃南瓜、高台龙狮舞、雁塔题名、南瓜棚十二个品种。

3、风味独特的“铁。打。花”

重庆铜梁“火龙”被冠为“龙舞”之首,这种舞以铁水打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升天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极为热烈多彩。每到元宵节,人们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以烟架、禹门等多种火焰表演。最长的火龙长达40多米,表演时场面壮观、惊险奇特,受到群众的格外青睐。首先,它风味独特、套路多变。交织的火花、炸鸣的鞭炮、激烈的打击乐,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调动着人们的观赏热情。其次,贴近民间生活情趣。舞龙手赤膊上阵,拼搏向前,阳刚气十足,反映了人们对火热生活的热爱。再就是民间传说认为,火烧龙火花袭人,可以除去身上晦气,可为来年祛病免灾,事事称心如意。火花越大、鞭炮越响,舞龙人和观龙人就越有兴致。

4、烧龙祈福

四川铜梁流行的“烧龙”,其中具有多重意味。在铜梁人看来,烧龙是为了送龙上天,龙上天后才能负起职责,及时地兴云布雨。于是,在龙灯会达到高潮时,狂欢的人们,或点燃鞭炮朝龙身上扔,或释放焰火喷龙,或把熔炉里滚烫的铁水倒出来,让四溅的火花烧龙。

古老的烧龙是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和彰显力量为一体的综合性习俗。因为所烧之龙,既是水神或火神,也是帝王之象,通过烧龙,既能送龙上天,让其负起布雨的责任;也能产生十分壮观的场面,让目睹者喜闻乐见;还能体现一种力量,正胜邪,善胜恶,受压迫的民众反抗、戏弄皇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