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仙板龙”的传说
据传,清乾隆年间,苏州花灯舞龙之风盛行,理人肖洪灼赏其景,暗将空的造型、样式及龙舞套路熟记在心。回乡时,便将所见言于族之长辈,并建议仿效迎灯。此举甚得族众支持,于是,次年春节,肖族便制成龙四条(名为“天”、“地”“人”、“和”),制花灯数十盏,择元月十五、十六两夜,始游于梅仙。
2、“迎龙”、“解龙”
舞龙灯会都在正月十五、十六举行。迎龙前,由“灯头”在长公庵向长公求卦。迎龙全程听“三口铳”指挥。共五次,每次三响。第一次铳响,吃晚饭;第二次铳响,开始迎龙,由梅仙水尾,舞到河岸沙坂。到纱坂后,各条龙便按逆时针方向兜圈,待所有的龙到齐后。龙头便朝统一方向排列,等待花灯队经过。这时,四次铳响,所有的龙同时往顺时针方向转圈,谓之“解龙”。等一条龙由内圈舞回外圈,第五次铳响,龙开始上岸,尔后,沿街舞回各家。梅仙板龙灯会每次都从上午六七点时迎到次日清晨五六时。
3、引路“飞虎旗”
在龙的前头有一面旗,叫“飞虎旗”,长宽均为五尺三寸,用白绸制作,上面一只黄色猛虎,虎额画一风火轮,虎眼披飞翅。旗顶上,挂一红灯,此旗是威武的象征,当地人视为至尊,现仍有一面为民国三十一年所画。迎龙时,飞虎旗在前头引路,所经之处,大男小女供香膜拜,祈求庇护。
4、“接龙”
迎龙结束后,龙头龙尾和龙珠分别由富有人家保管,俗称接龙头。接龙头者,要备办宴席供奉,有“一年接龙三年累”之说,即一年将龙头龙尾接进门,第二年要将它们送出门又将龙珠接进来,第三年还要把龙珠送出去。
5、起舞套路
起舞的套路较为简单,一般是龙头随同龙珠上下左右起伏舞动,龙尾跟随摇摆。舞龙珠龙头者多由年富力壮的年轻人担任,左五步右五步“之”字形前进。虽然套路简单,但在沙坂起舞时,龙灯倒映在水面上,远看犹如蛟龙戏水,其优美之感不可言状,故有“近赏花灯远看龙”之说。
二、大田板龙
“大田板龙”盛行于三明市大田县均溪镇、湖美镇、石牌镇等。
1、道具特点
整条板龙由龙珠、龙身、龙尾组成。龙头高达八九尺,形象威武。龙身长达数百节,每一节一块木板,上用竹条和彩纸扎成龙灯,表面饰以鳞纹,画上花鸟,写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词句。
2、表演特色
“大田板龙”一般于元宵节夜晚表演。表演时整条龙点上“龙烛”,一人扛一节,龙头、龙尾由数人扛起,一人持龙珠,由村道向开阔地前进。表演时伴以锣鼓、响铳,铙,动作有“炮龙”、“穿龙”等。
第五节百叶龙
1、花龙腾飞
“百叶龙”主要流行在浙江省。舞蹈开始时,人们分别手持装有木柄的荷花灯、荷叶灯和蝴蝶灯,穿插起舞。最后一只大荷花灯变做龙头,蝴蝶灯化做龙尾,其他灯结化成龙身,犹如一条花龙腾空而起。
2、花灯化龙
浙江省流行的“百叶龙”,是一种构思、制作均极奇巧的龙。舞者手执荷花灯、荷叶灯、蝴蝶灯,翩翩起舞。人们只见朵朵盛开的荷花,在片片荷叶中飘移、舞动,似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翔。一段优美抒情的舞蹈后,舞者齐聚场中,突然间,一条巨龙在人们的眼前腾跃而出。原来那一朵特大的茶花灯(或聚宝盆),背面绘制的是一个辉煌壮丽的龙头,朵朵荷花紧紧相扣连,组成龙身,片片花瓣,变成龙身上的片片鳞甲,美丽的蝴蝶成了抖摆的龙尾,而荷叶则成了朵朵白云。舞龙的姑娘们喜欢一尘不染的荷花,就把天性神秘、时而神形毕露。时而隐身藏形、时而又依附在各种物体上招摇过市的龙与荷花联缀一体,舞起了荷花龙,让气吞万里的神龙平添一股妩媚之气。
第六节段龙
段龙,主要流行于江苏省。龙头、龙身和龙尾互相不用布相连,只在龙头和每节龙身上扎七到九尺的红绸。段龙多由妇女舞弄,轻盈优美,具有江南水乡舞蹈的特色。
第七节纸龙
纸龙,主要流行于湖南省。用十厘米宽、数米长的皮纸条系在一条短棍上,一人持短棍挥舞,纸条便似龙一样盘旋飞舞。这种龙舞只求神似,不求形似。
第八节舞龙灯
舞龙灯,是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里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性,不仅在街头,场院也可以舞弄,有贺喜之意,称“送灯”。
第九节舞龙头
舞龙头是福建舍族祭祖活动中的一种仪式,由日、月、星等组成仪仗队。
舞龙头的表演
龙头用木雕成,涂上色彩,显得古朴、庄严。祭祖时,执龙头者随着鼓点作出各种动作,或进或退,或舞或止,或跳或蹲,有一定章法。舞龙头表现了“九龙”出世及成长的过程,包含了“九龙出世”“东海嫁水”“行云布雨”等套路的表演。
第十节麻龙流舞
“麻龙”流传在四川济州龙溪一带羌人民之中,是祭祖中的一项体育活动。
舞麻龙的表演
近年来羌族人民对舞麻龙这项活动加以改进,剔去糟粕,取其精华,保留了“耍花棒”“龙凤相会”等套路动作。表演者腰间系一串铜铃,女的手执一根扎有彩球和彩带的彩花棒,棒上镶铁环扣和铜铃。男的手中的彩棍,一端用麻扎成精美龙头,另一端用拖有七米长的麻髯为龙身。锣鼓声起,龙首时低时昂,麻龙飞舞,花棍旋转,龙击花棍,球戏麻龙。龙身甩动中发出的啪啪响声,与腰间的铃声、棍上的铁环声、呼喊声交织混合,风格独特。
第十一节泼水龙
泼水舞是湖南湘西土家祭神求雨的仪式,早在土司时期就普遍兴起。一旦出现旱灾,当地头面人物就出来泼水龙,演出极其隆重。
1、泼水龙的制作
泼水龙,是用柳树条扎成,由龙头、龙身、龙尾和滚宝组成。龙的全身一般为12洞,即每月一洞,闰年为13洞。龙头有眼、鼻、嘴、舌、角、须,形象逼真,龙尾翘上,能左右摇摆。举龙头的人一般是土家山寨有名望的长者,龙身、龙尾随人着举。滚宝,也是用柳条编成如圆球状,在龙口前上、下、左、右飞舞,形成“龙抢宝”。
2、泼水龙祈福
舞泼水龙,是在农历六七月烈日当空时议定于龙日举行。这天,土家山寨家家户户将装满水的水桶、水盆和泼水的水瓢、水枪等放在门前,待吹牛角、唢呐和敲锣打鼓的泼水龙队伍来到门口,在鞭炮声中男女老少,齐用水瓢、水枪、木盆的水不停地泼在水龙和赤身舞龙人的身上,谁家的水泼得多,就预兆谁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舞泼水龙时,全村寨男女老少可自由参加泼水,场面激烈欢快,热闹非常。
3、泼水龙的表演
表演时有龙头一个,龙身九或十一节,都不糊纸,不披布,只通插柳条,取“愿得柳枝甘露水”之意,并有雨,虾,蚌,蛤等执事陪衬,表演时赤膊者沿街舞龙,围观者以泼水之,舞龙人被淋的满身湿透,以此祈求天降大雨。水越多预示雨越大,故周围村寨人人参加。舞龙和执事者无特殊要求,但龙前执龙珠者须有武功,按“四门架子”“八虎拳”“苏公背箭”“猛虎跳涧”等一套路表演。相沿成习。
第十二节香火龙
香火龙流传已久,在湖南汝成县志有记载,其在南乡一带较为盛行,多在元宵佳节举行。
1、香火龙的制作
香火龙的全身用竹子和稻草扎成,“母龙”长度一般为七节,“子龙”一般长度为五节,用当地特殊的“罗汉香”插满龙的全身。当夜幕降临时,以土炮三响为号,锣鼓管弦奏响,花炮齐鸣,众人手持火把点燃龙身全部香火,抬龙出游,情景十分壮观。
2、香火龙的表演程序
香火龙在表演程序上有:翻滚,喷水,沉海底,吞食,睡眠等动作。“沉海底”和“吞食”表演技巧上难度较高。引路和尾随的两头狮子,除各自作翻滚跳跃的动作外,还作些引龙和随龙“驾龙”动作。
3、火龙驱虫
民间舞香火龙常在虫灾发生时举行,点燃的香火插在龙身上,点点火光组成了一条条闪闪的龙在夜空遨游,虫萤追随龙身的点点火光飞起。“香火龙”穿过在街巷,舞在田边地头,飞虫追逐香火,越集越多,突然,舞龙队伍在水塘边停下,猛地将草龙连头带尾,深深扎入水中,水淹没了龙,也湮没了飞扑香火的虫群。香火龙在出害虫这一点上,较其他形式的舞龙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第十三节烧火龙
烧火龙又名舞龙,是流传于广东丰顺一带的独特的民间传统项目,一般在春节和元宵夜举行。
1、烧火龙的传说
关于烧火龙。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丰顺地方来了许多图爱龙,浑身喷火,兴妖作怪,从此,土地干裂,禾苗枯死,农民心焦如焚。
这时一对年轻夫妻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凿山饮水。然而,水通了。火龙又来了,张开血口,喷出烈火,烧死年轻夫妇,烤干了水的源头。年轻夫妇留下男孩张共,继承父志,峨眉山求仙学法。张共三年后归来,与恶龙苦战三天三夜,用神水将恶龙烧死在洞里,他自己也已经力竭身亡。从此,此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民众为纪念张共,庆祝丰收,每年元宵之夜都举行烧龙活动。年复一年,形成风俗。
2、“纸做火龙”
烧火龙的“火龙”,是用纸扎成的,长十五至二十米,分为五节,四周扎满五颜六色的鞭炮。
3、烧火龙的表演程式
起舞前,先燃响鞭炮以引龙出海。然后一队赤膊袒胸,举着火棍的舞火龙者,随着快速的锣鼓声在场上快跑,反复三次,名叫“请龙”。接着,“火龙”出场了,它在场上绕着大圈子,先从龙嘴里喷出火来,然后龙身上扎着鞭炮被点燃了,从头到尾,火光四折霹雳连声。巨大的龙身就在烟火和炮响的包围之中,上下翻飞,左右腾舞,煞是好看。此时,预先准备的场上的烟花架,朝天射出串串烟花,五彩缤纷,璀璨夺目,从而把舞火龙推向高潮。整个活动持续十多分钟,待烟火熄灭,火龙也被烧掉了。而火龙者的胳膊上胸脯上烧起一个个血泡,以血泡最多者为“吉利”。
第十四节花腰彝舞龙
云南石屏县冲乡居住着古羌彝族尼苏支系,人们称之为“花腰彝”。花腰彝的龙有雌雄之分,女子舞青龙即雌龙,男子舞黄龙即雄龙。
1、“德培好”节祭大龙
彝族每年都要举行祭龙仪式,他们崇拜龙,他们的祭龙、舞龙仪式神秘而又独具特色。逢年十二年一轮的马年、马月、马日,则要祭大龙,彝语意思是过“德培好”节。每个寨子都在附近的山坡上选一棵龙树。祭龙时,各村都要先推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龙王”,有龙王带领大家拜龙树、祭龙神。祭龙是一项神人都要过了通道才能上山,绝不能乱窜,不许走错,出来时也要如此。点燃香烛、献上贡品,拜祭龙神,一般人只能在两个神坛前拜祭,第二个神坛以上就算禁区。除了龙王可以上去之外,不论何人踏上半边即是犯了大忌,都会受到惩罚。而龙王上到龙树跟前做些什么,也就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了。
2、花腰姑娘舞青龙
祭拜后,就把龙接回寨,此时的龙更有了灵性。彝龙队举着巨龙进村走寨,为村民驱除邪气,祈求平安。而最开心刺激的,莫过于舞龙了!姑娘舞青龙即雌龙,舞龙姑娘年龄都在十五至十八之间。一条长龙有十二个姑娘共舞,代表十二生肖,也代表十二年。花腰姑娘舞龙,有独到之处,龙头一动,虎虎生风:见姑娘倒地平舞,翻起千层浪花,又见长龙破空而出,荡起万朵祥云。舞龙活动结束后,人们跳起换了的烟盒舞。
第十五节浙江宁海龙舞
1、山涧“龙潭”
浙江宁海山川秀丽,有很多的山涧深潭,自古以来,当地山民视这些深潭为龙之藏身处,并取名为“龙潭”,在龙潭边修起许多龙庙。每当自然灾害发生,特别是旱情出现,山民们就结队赴龙潭边“请龙”,祈求老天降雨。
2、源远流长的龙舞种类
宁海及邻近县市的龙舞主要有宁海的断尾龙,奉化的布龙以及象山的白龙、打结龙、三门的板龙等。这些龙舞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多是从过去的敬神请神、娱乐的祭祀活动,逐步转变为被人们娱乐欣赏的民间艺术形式。
3、欢快的宁海龙舞
宁海龙舞表演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前后,以欢庆丰年,祈求吉祥、富裕。龙舞演出一般在祠堂、庙宇、广场、街巷、庭院等地方。在宁夏农村,龙舞队到外村演出,进村还要吹“龙灯号子”放鞭炮,以形成一种热闹、欢庆的气氛。每个龙舞队都配有专家给分发“龙灯帖子”,上面写有龙舞队员和新年贺词。有些乡村通过舞龙结下了传统的友谊,这样年年都要互相舞龙拜年,有时还请民间剧团进村社戏联演三天三夜,好不热闹!
第十六节龙坞五彩龙
龙坞镇位于杭州西湖区西南方,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万担茶香,更是西湖区龙井茶的主产地之一。当地乡民自古就有舞龙的传说,因为龙寄寓了他们对祥和安宁,富足生活的向往。
1、龙坞五彩龙的传说
龙坞的五彩龙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蜇伏山坞的五条纹龙耐不得寂寞,在此修炼。有一年,不忍百姓遭受百年未见的大旱,它们毅然撞破山崖,霎时地裂山崩,暴雨骤至。于是,静静的幽谷深山就有了飞流直泻数千年的白龙潭瀑布。从此,当地的村民就扎编起五条颜色各异的彩龙来以示纪念。为此,每遇逢见过节,五彩龙汇集在白龙潭畔,期盼来年风调雨顺,祈求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