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情绪掌控课
8478600000011

第11章 上篇了解才能掌控,一起分享情绪的秘密(10)

西藏与内地由于经济、地域的局限,孩子的生活习惯与学习基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这里的孩子对所学知识没兴趣。丁杰主要教他们英语,负责是两个大专班。虽然是内地学生初一的教材,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在批改他们的补考试卷时,在判卷标准已经非常低的情况下,全班最高分也只有57分。他们是大专班的学生,毕业之后是要去西藏各地当教师的,这样的水平肯定不行。

丁杰非常着急,他分析原因,然后苦苦寻找解决的办法。虽然,他已经非常认真地备课,在上课时也尽量用幽默、生动的语气,让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班上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上课就是集中不了注意力。可能是“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让这里的孩子好动、散漫、不喜欢安静。

看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这里的孩子,丁杰觉得自己必须要变通一下,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丁杰开始苦苦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方式被孩子接受、喜欢。这天,他把一条穿了彩色衣服的玩具狗带到教室,小狗非常漂亮,还有音乐,同学们看了非常好奇,也很喜欢。丁杰一看时机到了,就开始向他们介绍小狗的衣服,红色—red,蓝色—blue,黄色—yellow,最后他把小狗当场奖给了学得最好的学生。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丁杰还把课堂设在了教室以外,指着绵羊—sheep,马—horse……丁杰还用英汉结合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其他生活在草原上的国家与地区居民的生活情况,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也开始用英语句子描述自己的生活。英语不怕错,就怕不开口。丁杰对教学方式的变通与创新,不仅让全班的英语成绩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不再害怕、排斥英语,转而喜欢上了英语。

许多时候,困扰我们的正是自己固有的方法、习惯,以及我们的思维定式,不愿也不想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别小看这种思维定式,它对我们的生活、情绪影响很大,如果我们一直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生活,从不尝试走另外一条路,久而久之,消极厌世、得过且过、疲惫乏味的感觉,就会成为我们主要的情绪。

北大情绪管理SPA:

只要方向与目标是正确的,方法却可以是多样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要坚持,但更要学会在坚持中变通、修正自己,当感觉到曾经的方法再不适用眼前的问题时,懂得及时尝试新的方法。

(1)审时度势,打破思维定式

我们要心平气和地看待造成自己情绪困扰的事情,这样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突破思维定式,就是要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敢于尝试。

(2)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事物往往是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也要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要有勇气面对变化。变通,意味着变化,意味着要面对我们没有经历的未知情况;同时,也意味着放弃固有的习惯,改变自己。

(3)对自己的改变,要有信心

如果我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改变,相信自己会成功,我们所做的努力才会意义。

(4)善于使用逆向思维

如果总是顺着同一种思路去解决问题,当条件或者要求稍微变化时,我们就常常会陷入思维的死角,这时,采用发散或者逆向思维,常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2.换个事情做,摆脱情绪之殇

当我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或者无法摆脱的痛苦时,如果任凭自己沉溺于消极情绪中,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妨碍我们主动解决问题,让我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当我们遇到这种无法回避痛苦、暂时克服不了的困难时,最佳办法就是尽快地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减少刺激让我们情绪爆发的敏感点,尽可能地减少负面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同时,转移注意力,换点事情做,也是一种可行性高、简单易行、效果非常好的情绪调节方法。

听一个朋友说,当年她去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旅行,听加油站老板说过一件事:以前底特律的加油站没那么多,车主为了加油经常需要排长队,因此人们的情绪非常不好,发生争执吵闹是常有的事。后来,有些加油站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和轻音乐的方法转移顾客的注意力,结果等待加油的人们情绪再也没有之前那么焦躁了,他们的注意力被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心情好了很多。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进行情绪转移时,有“消极转移”与“积极转移”两种途径。所谓消极转移,就是把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某种极端、偏激的方式转移到他人身上。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但却是以伤害他人、破坏人际关系为代价,不可取。

积极转移,就是当我们有不良情绪时,会通过理智的方式排解,这种方式通常不会伤害到他人,比如当我们想发火骂人时,对着枕头或者独自在空房间里发泄。这种方式,既转移了不良情绪,又不会造成二次伤害,所以是我们提倡的积极转移。

北大张筑生教授是一位具有非常高学术天分与创造才能的教授,难得的是,他却甘愿从事最基础的教学与教材编写工作。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张筑生左手残疾,十多年前又患了鼻咽癌。即便如此,他还是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生理上的不适,作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主教练,带领中国奥林匹克选手连拿五届总分第一。

根据当时参加过奥数的学生回忆说:“数学奥赛搞了几十年,出题是最难的。因为参赛选手都是中学生,所以,每道题都要把高等数学初等化,这种倒推的过程非常艰难,要搞出一个既有新意、又有难度、还能分出学生优劣的题目,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而张老师每年都能拿出几十道新题,非常令人佩服。”

张筑生教授在1990年被诊断出了鼻咽癌后,他又患了结肠炎,同时,癌细胞也转移到了肝部。他拒绝了北大让他休息的建议,在2001年夏,在天津南开大学,他一人为200名预赛选手办培训班,从讲课、出题、改判题到讨论,他独自撑了七天。他口腔有溃疡,癌症让他骨头疼、腰疼,以及下肢浮肿,每天只能吃点流质食物。

就这样拖着病体,张筑生带领着一帮学生,五年间在70多个参赛国中,中国队连续摘取五届总分第一的桂冠,其中三次所有参赛选手都获得了金牌。这就是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这一成绩在全世界尚无先例,而此后也没有任何国家获得。

张筑生教授是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最大量放疗的患者,其所忍受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为什么他还这样投入地工作,是“他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张筑生觉得,与其在痛苦中煎熬,不如投入地工作,用工作与思考来忘掉痛苦。于是,张筑生教授,就这样用工作来代替生命结束前的痛苦,没有抱怨沮丧,淡定执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情绪的自我转移,并不是对自己的情绪不负责任,一味逃避,而是一种在不触及情绪爆发点,顺其自然的积极心态下,寻求正确解决方法的行为。良好的情绪转移,才能让负面情绪得到释放与缓解,才能让我们的身心达到平和宁静的自由状态,才能让我们远离消极情绪,从而让心灵获得充满积极能量的积极情绪。有了积极的心态,才可能让我们有积极的行动。

北大情绪管理SPA:

(1)不必执着于问题本身

生活中随时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应当避免在不愉快的事情上纠缠不休,应该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否则,我们越是执着于问题,越可能让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妨想想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当我们情绪平静后,才容易理清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谨防闲则生事

人们常说“闲则生事”,当人无所事事的时候,最容易胡思乱想。所以,要避免自己陷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情绪中,就要让自己忙碌、充实起来,让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胡思乱想。如果你认识北大毕业的学生,看看他们,有几个人因为太闲而烦恼呢?

(3)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转移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感兴趣或者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感兴趣、擅长的事情,有助于我们找到自信,减少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从而让心态获得平衡。

(4)参加社会活动,多关心他人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到帮助他人上时,我们会获得生活与学习的信心与能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感。同时,积极地帮助他人,也有助于我们关爱他人的能力的提高,更能感觉到生活中的爱与善意。

(5)空虚时投入学习与工作之中

如果觉得自己的消极情绪无处排解,感觉很空虚,没有意义,那就投入精力去学习或工作。在学习或工作中,我们需要动脑动手,不仅可以转移负面情绪,更会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3.与其纠结反复,不如重新开始

如果比尔·盖茨当年老老实实地待在哈佛大学念完法律,现在他可能是美国无数名律师中的一员,自然也不会有微软帝国,而我们也可能还使用着DOS系统。我一想到,如果马云还站在讲台上做一名可有可无的英语教师,而我心仪的那款衣服,始终只能在杂志上过过眼瘾,就觉得生活过得没有滋味……有人说,工作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

这绝对不是托词,而是有科学根据的,人的大脑在擅长的方面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擅长形象思维的人,通常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这就是为什么偏科是常态。当然,有人会举一堆例子,达·芬奇是画家,但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但我们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凤毛麟角的伟人,更不能对自己有这样的奢望。那些可以拯救宇宙的全才,就留给像达·芬奇这样的异类,普通人术业有专攻就行。当然,就像公主在吻上王子以前总会遇到几只癞蛤蟆,我们在遇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前,也很可能要走走弯路。走弯路没什么,最重要是要懂得回头,重新开始。

我的一位朋友,长得很漂亮,曾经疯狂地迷恋上了芭蕾,努力了无数次后终于进了芭蕾舞剧院,却由于先天的身体原因以及个人天赋平平,十多年,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公演,年龄渐渐大了,只能待在芭蕾舞剧院做后勤。突然有一天,她猛然领悟,觉得自己已经为芭蕾浪费了最好的年华,证明自己确实不适合芭蕾,再熬下去也没有意义。她辞去了在剧团的工作,凭借自己多年来跑龙套的经验与人脉,开了一家化妆品店。没想到这一开,生意非常好,于是,她又开始卖服装,然后又开了一家健身俱乐部。数年的时间过去,昔日的芭蕾舞主角们也老了,或者在剧团后勤混工资,或者干脆就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只有她,生意越做越大,心也越做越宽。提到从前的日子,她有点遗憾地说:“其实,当时是年轻,不懂得重新开始。如果早点重新开始,不纠缠于过去,我的时间不会浪费那么多。”

事实证明,一件事情,喜欢与合适,真的不能画等号。当我们用行动证明喜欢的事情却不适合我们的时候,要懂得及时放手,重新开始。生活、事业如此,爱情也同样如此。而且,如果我们及时放弃,损失的并不是我自己。我们放弃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却获得了重新去寻找真爱的机会,这不仅不是损失,还是收获。

张健从北大建筑系毕业后,顺利进了市设计院,从一名助理设计师开始做,两年后,成了设计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建筑设计师。可以说,他在设计院里如鱼得水,前途无量。但没人知道,张健给自己设计的人生并不是这样的,他希望能到法国、美国,去参与其他国家的设计,能真实地感受西方国家的设计理念。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亲戚朋友说时,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你疯了!放着好日子不过,瞎折腾。”是啊,张健在设计院上班,薪酬稳定,过几年职称评下来,升职是肯定的。这样的生活别人求都求不来,他居然想放弃,不是疯了是什么?

迫于现实压力,张健只得继续在设计院上班,却怎么也无法投入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规中矩的工作。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能就这样度过,想到昔日跟北大同学们关于梦想、未来的讨论,他就觉得自己是在虚度人生。每天到设计院上班,围绕在一堆图纸中,他都有种翅膀被束缚的感觉。

张健的女友理解他的想法,鼓励他趁着年轻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她说:“你与其这样反复纠结,不如重新开始。”女友的话,给了张健很大的鼓励。他开始考虑自己出国留学的可能性。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明确地告诉他:“不行。如果你执意要这样,我们不会提供你任何经济帮助。”张健明白父母是希望这种釜底抽薪会让他放弃。但张健重新开始的决心已下,父母不提供经济帮助,他可以自己努力。

很快,张健从设计院辞职,然后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在这里,他向公司老总介绍了国外的建筑行业,分析国外的建筑业比中国建筑业成熟的原因。为了尽快筹集到出国的费用,他没日没夜地加班,甚至说服了女友,准备把在北京结婚用的新房也卖了。

他的态度打动了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经过与董事会商议后,决定由公司出留学费用,让他去国外深造,当然条件是回国后要继续在公司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