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情绪掌控课
8478600000010

第10章 上篇了解才能掌控,一起分享情绪的秘密(9)

还有一位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职业经理人,从步入职场至今以严谨克制著称,颇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从没有因为生气发怒而失态过。下属都很好奇,就问他不生气的秘诀,他笑着指着办公室里的跑步机与拳击袋,解释道:“自己并非没有失望、愤怒等情绪,而是通过运动,让负面情绪随着汗水一起宣泄了出来,之后我才能心平气和地去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每次运动对身心都是一次有益的大‘排毒’,能让我保持身心舒畅,你们不妨也试试。”

通过运动宣泄不良情绪的做法并非北大人开创,很多日本公司早就发现这种方式的优良性,这些公司都设有“发泄室”,里面有根据公司领导外表制成的假人,提供给被领导批评、对领导不满的员工打骂发泄。发泄后的员工,往往能继续认真地工作,也能服从尊重自己的上司。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在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入门》一书中提出运动是释放心理能量、宣泄不良情绪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跑步、游泳、击剑等平常的项目,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北大人很精明地借鉴这样的方式,学为己用,有效缓解了自身压力,舒缓了情绪。

在北大有一位心理学教授,非常受学生欢迎。这位教授不仅治学严谨,性格也非常淡定平和,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大动肝火。他同时也是一位博学的国学大师,还擅长工笔画,也颇有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之风,然而,这位教授却有一个与他形象反差很大的爱好:搏击。

搏击是一项激烈的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对体力、耐力、反应能力要求都很高的武术项目,这位看起来清瘦的教授怎么会有这种爱好呢?教授在授课时,跟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位教授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来自偏远的山区,刚来北大时,非常不适应,极度的自卑与自尊,让他变得脾气暴躁也很敏感。而与他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却是一位标准的“富二代”,周围总是围绕着几位同学。这天,因为一壶开水,他与那位“富二代”发生了争执,他冲动之下打碎了对方托人从国外带回来的“walkman”。后来,父亲卖掉了家里准备过年的猪,赔偿了对方,事情才算了结。寒假里,其他人家喜气洋洋地杀猪过年,他们家却冷冷清清,妹妹盼了一年的新衣服也成了泡影。这件事情对他触动极大。父亲安慰他:“这也是好事一件,你只砸坏了东西,如果伤到人,就更糟了。”父亲的话让他更惭愧了。

之后,这位教授开始有意识地练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后,再遇到让他不开心的事情,他就利用运动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发现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当尽情地出了一身汗以后,他再回头想想那些让自己愤怒的事情,就觉得其实只是小事情,完全没必要生气。

刚开始,他是为了平复情绪而进行运动,但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的性格也开朗了不少,他真正喜欢上了运动。他骑自行车、攀岩、练习搏击、跑步,同时,他又加入了北大的“足球”“网球”俱乐部。

运动,让这位教授发泄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让他拥有了阳光心态,获得了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北大情绪管理SPA:

并不是运动越多,甩掉的“情绪垃圾”就越多,过量的与不恰当的运动,往往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根据不良情绪的差异,适合的运动方式也不相同。让我们看看北大人是怎么做的吧:

(1)当情绪萎靡不振时

一旦北大人感到失落悲伤,精神萎靡不振,他们就会参加一些带有娱乐性质的、动脑筋多、最好是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动脑分散了注意力,而集体性参与,又富有趣味性,能让人从集体欢乐的环境中,汲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从而改善消极情绪。

(2)当压力过大、紧张过度时

如果是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北大人往往会采取运动量不大、不太激烈的休闲运动,比如游泳、钓鱼、骑自行去郊外等,通过与美丽自然环境的交流,舒缓心情,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将要面临的问题。

(3)当情绪达到临界点时

对于一些亟须爆发的情绪,比如愤怒、冲动等,北大人会采取最直接的方式——剧烈运动,比如拳击、有氧搏击等,如果条件不允许,他们也会通过在无人处大喊大叫、快速跑步等方式,让情绪在短时间内恢复平静。

(4)当情绪无人诉说时

不是所有问题产生的坏情绪都能够轻易与人倾诉,比如失恋、惋惜、沉痛等情绪。这时北大人会采用一些相对激烈且非团体性的运动方式,比如游泳、跑步等,既能缓解情绪,也可以免受他人打扰。

5.想哭就哭,情绪也需危机公关

“为了不哭大声笑,为了不烦大声呸”,这是一首歌的歌词,歌名就叫《穷开心》。第一次听这首歌时,估计大家都会跟着傻乐一番;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劲啊:为了不哭大声笑?敢情“笑”是为了掩饰“哭”,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没必要动辄把自己弄成余则成吧?公司给小舟出国考察的机会被人替了,他懊恼得要吐血,有好心人安慰他:“哎,想哭就哭吧。”结果,他眼睛一瞪:“哭?哭有什么用?哪个大男人动不动就哭?”

看吧“男儿有泪不轻弹”不知道害了多少男人。刘德华实在是看不过去了,也才小声地站出来哼几句:“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其实,哭,不代表软弱、也不代表无能,不仅不是罪,在需要哭的时候,尽情地哭,对自己的身体,对不良情绪的发泄,都是大有裨益的。电视剧里不都这样吗?女主遭遇了变故,旁边总有人摇着她的肩膀说:“哭吧,你哭出来就没事了。”虽然哭出来就没事,是有点夸张,但哭确实有助于我们平复自己的情绪。

在北大,心理学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哭对情绪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播放悲伤的音乐,然后营造出非常压抑的环境,以此诱发学生的悲伤情绪,让学生们大哭起来。课后,哭过的学生表示,自己感到很轻松,心情也更为舒畅。从此,很多北大学子再也不会假装坚强,当情绪不好时会选择痛哭一场。毕竟,谁难受谁心里清楚,何必为难自己呢?

生活中,我们固然需要笑声,但哭也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是人情绪的直接外在流露,是必需的情感体验,我们没必要逃避与否定。事实证明,哭,无论是对身体还是心灵,都是极好的宣泄方式,我们不仅不应该摒弃这种天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更要学会运用。

哭,不仅是情绪的宣泄,还能帮助身体“排毒”,这也是为什么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为长寿的原因。因为女性没有世俗的压力,真正做到了想哭就哭,能让体内的毒素尽快地排泄出来,减少了生病的概率。其实,男人们也真的不必死撑着,想哭就哭吧,随着社会对个体的接纳与宽容,男人哭哭,流点眼泪,也不算是个事。怕哭了丢脸?那就找个角落,尽情地哭,哭完了,擦擦脸,又是一条好汉啊。

张亚莉是1980年考进北大数学系的,目前的职务是Verizon公司的全球网络产品执行总监。Verizon是全球排名第15位的通讯公司,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通讯业服务商之一。作为它的网络执行总监,张亚莉的足迹遍布近80个国家与地区,而拓展的服务网络通达超过150个国家,让很多人感受了世界的缤纷。张亚莉更是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国际商务领域,书写了她精彩而绚丽的人生。2013年,张亚莉当选为北大数学校友会第一届理事。

张亚莉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是医学院教授,母亲是医生。1980年,年仅17岁的她考入北大数学系,在身边都是数学优胜者的北大,她感到的是一种在强人身边的兴奋,同学们的优秀并未对她造成压力。她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在北大毕业后的经历。

1984年,她本科毕业,父母希望她能继承衣钵,她顺从父母的意愿,进入了中国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在研究所里,她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从事医学信息与图像的处理,让她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她做得顺风顺水。然而,这样的生活却不是张亚莉所希望的。

IBM在中国的招聘改变了张亚莉以后的人生轨迹。要放弃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张亚莉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当时刚进入中国的IBM前途未卜。放弃了一切,重新开始的张亚莉顺利通过了IBM考试,顶着压力从一名系统工程师培训生做起。之后,就张亚莉就职IBM,去美国攻读MBA学位,为了能留在美国,在一家台湾人开的小公司卖电脑,一卖就是三年,直到取得留美资格。1995年,她进入了Verizon公司,开始了她在公司19年的历程。

从一名普通的系统工程师培训生到世界最大通讯商之一的全球网络产品执行总监,张亚莉一次次地挑战了自己,变不可能为可能。而张亚莉的加压绝招就是“哭”,每当她感到极度压抑、疲惫、沮丧的时候,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放上音乐,然后默默地哭上一小会儿。哭完之后,她整个人就轻松多了,情绪也趋于稳定,此时,她才重新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坚持,如何应付眼前的困境。

张亚莉说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就是:“想哭就哭,哭完又是一个晴天。”

恰当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很好的办法,相比运动、看书、倾诉等方面更直接,也更有效,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哭,能帮我们打开心门,让藏在内心与身体里的“毒素”与“垃圾”更快更彻底地释放出来。

北大情绪管理SPA:

既然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不应当压抑,而应顺其自然,真正做到想哭就哭,否则强忍不哭,容易患上抑郁症。

(1)哭不压抑,但也要有节制

哭泣不能如同洪水泛滥,无休无止,也需要适度。你没见过哪个北大学子在课堂上哭个没完吧?也没见过哪个北大毕业的学生在公司哭哭啼啼影响工作吧?这都是因为他们很懂得自我节制。专家指出,哭泣应掌握在15分内,以感觉心情舒畅为宜;否则,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太累、太压抑、太难受……大哭一场吧

当北大人出现以上征兆时,他们会有想哭的冲动,甚至还会以阅读煽情小说、看悲情影视剧等方式作为催化剂,让自己哭个痛快,彻底宣泄消极情绪。

(3)怕被看到,那就躲起来哭

想哭就哭,很多北大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在外面假装坚强,但他们很清楚负面情绪的危害,所以即便是躲起来也要大哭一场。如果你也怕被人耻笑,那就躲到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吧!

§§§第五章情绪转移:遇到消极情绪绕着走

1.变通处事,别总跟自己较劲

关于变通的重要性,古人早有经典的论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墨守成规,只会获得失败;而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变换一下自己的方式方法,或许就会获得成功。制度需要变通,为人处世也需要变通,而对于我们的情绪,更需要学会变通,这不仅是平衡情绪的诀窍,更是快乐的秘诀。

人生充满意想不到的变化与矛盾,而顺境与逆境,是相对的而非绝对,因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面临困境时,我们如果能恰当地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勇于尝试与创新,从多方面审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将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邻居家的女孩是学舞蹈的,一次,舞蹈老师告诉大家学校将举行一次舞蹈比赛,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女孩和她的新舞伴都说想去。

然而,女孩发现她的舞伴不仅和自己搭档,还和其他女孩子一起参加了另外一项比赛,这让她很不开心。原来,她的舞伴很有舞蹈天赋,只是想多参加一项而已,但邻居家的女孩怎么也想不通。

回家之后,女孩开始胡思乱想,钻牛角尖,情绪变得很糟糕,我住在隔壁都能听到她跟母亲的抱怨声:“舞伴可能是间接想和别人搭档吧,不愿意跟我搭档就直说!”最后,这个女孩甚至不愿意搭理她的舞伴了。

当一件事情导致我们情绪消沉时,我们就要尝试用另外一种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情绪转换的关键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要审时度势后积极主动地转换,不要跟自己较劲,不让自己在消极情绪中沉溺太长时间。我们只有学会让自己情绪变通,才有机会看到人生的其他美妙风景,从而创造生活的奇迹。

同一风景,不同角度会欣赏到不同的景致,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也是这样。我们应当承认,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生活给予我的考验,而我们通常是在克服一个个挫折之后,成熟发展起来的。如果我们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到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就会看到隐藏在其中的机会,或许,这些困难反而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前奏。

如果我们固执地较劲,只看到困难,认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总带着悲观情绪去看待生活,当然不可能有快乐的人生,即使好运在我们手边,也难以被察觉。

丁杰是北大2004届政府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也是北大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团长。在西藏支教的日子,是丁杰终生难忘的时光。学生们的好学、淳朴与善良给丁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一年的支教生涯也是丁杰遇到过的最大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