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笑的动物
来中国旅游的韩国人和日本人都说中国人不亲切,缺乏服务精神,自我中心观念太强,给人一种特别冷漠的感觉。
这是事实,中国人的“不亲切”和“冷漠”在国际上已有公论。
韩国人的服务态度虽比中国人好,但不及日本人。
韩国人对家庭成员或自己共同体内的成员还算亲切,但对外界他人的态度却很冷漠。
比如西餐馆来了客人,如果断定该客人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那就以不亲切的态度对待他。
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不亲切的态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有不知羞耻的举动。曾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韩国某报社记者P也阐述了这一点:
他曾去过北京一家小胡同里的饭馆,服务员见来了客人却置之不理。无奈,他就自己找座位坐了下来。好像是前面的客人用完餐后刚走,饭桌因没有来得及收拾而乱七八糟,于是他叫服务员擦干净,服务员却面无表情地说“没关系”。
该说“没关系”或“不”的应该是客人而不是服务员,当时P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一举动。在北京生活了多年后,P才知道这是中国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
P 在中国的宾馆、机场、旅行社多次受到过类似的冷遇。该说这是盛气凌人好呢,还是根本不顾虑别人的想法好呢?总之,对外国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管客人是蓝眼睛还是黑眼睛,中国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不恭敬态度,同时用盛气凌人的口气发问“什么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现在还好一点,但大陆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中国的一些作家也经常开玩笑说,中国女店员和女乘务员以及护士是“不会笑的动物”。
我的一位朋友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他去大连的一家百货店买裤子,表情冷漠的女店员拿出一条裤子来递给他,朋友细心检查后,发现裤裆处有斑点似的痕迹。
“咦?这是什么?”朋友指着裤裆处给她看,女店员像碰到乞丐似的瞪了一下眼,道:
“我以为是什么大事呢,下面这么小的痕迹别人又看不着,没什么嘛。”
朋友无可奈何地说:
“那就给换一条别的,或者退了它。”
这次女店员像遇到了什么仇人似的大声吼起来:
“那你就早说呀,票据都给你开了,现在又找借口,你想让人怎么样嘛?!是不是回家的车费不够才找理由让给退?以后买东西,先数清了钱包里有多少钱再买吧。到底要不要?”
我朋友说当时非常生气,最终还是退掉了那条裤子,离开了那家百货店。
这就是中国服务行业的一个缩影。
日本人的服务态度
日本人亲切的服务态度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
无论是韩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不停地赞叹:“日本人太亲切了!”就连十分讨厌日本人的韩国朋友L也这样说。
他说日本女人太亲切了,以至于他以为那些女人喜欢上自己了呢。
好多外国男人刚开始都以为那些动不动就鞠躬、笑吟吟地迎接客人的日本银行女职员,对自己抱有好感。
如果有人走过去向日本人问路,他们就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像对待老朋友似的画详细的地图来指引方向及怎么走,有时候还亲自送到目的地才放心。
这与韩国人和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韩国人或中国人或是很不耐烦地说“不知道”,或是只摆一下手说“那儿”。
向日本人问路,如果恰巧他不是本地人不知道本地路况,他就会说“应该告诉您的,但很抱歉我不熟悉这儿,实在对不起”,说完好像犯了什么大罪似的低下头。
韩国人或中国人在日本都有这样一种亲身体会:本来只是出来逛逛百货商店或超市,但因为服务员实在太热心,以至于你不好意思空手而归,最终还是买了一两件东西提回去。
顾客是上帝,没有人不佩服日本人的这一服务精神。
日本人十分热情,韩国人也知道自己远远不及日本人,中国人待人更是硬邦邦的,但没必要因此而气馁。
经济的宽裕和心灵的宽裕是酝酿服务精神的土壤,这两个条件具备了,才可以有周到的服务。
或许热情是日本人的一种天性吧,事无巨细,精益求精,不喜欢给对方添麻烦,处处替别人考虑,这是岛国风土所产生的一种“强迫观念”。为别人奉献的思想已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深深扎下了根。
与此相反,中国人和韩国人长期在大陆和半岛生活,这造就了人们慢腾腾和“差不多”的脾气,所以不需要过多的亲切。
长期的战乱形成了保全自身比什么都重要的意识形态,这就是韩国人和中国人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不能简单地定论亲切和热情是好的,而冷漠和硬邦邦是坏的。亲切也好,硬邦邦也好,都有各自的理由,通过表象了解其蕴含的不同文化背景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比较,发现与对方的差距,找出差距产生的原因,缩小差距,这才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