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词选
8209000000078

第78章 蓦山溪

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

饭蔬饮水〔1〕,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2〕。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3〕;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4〕。病来止酒,辜负鸬鹚杓〔5〕。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6〕。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7〕?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8〕。

【题解】

赵昌父名蕃,寓居信州玉山县,上饶诗人,有诗集《乾道稿》、《淳熙稿》和《章泉稿》行世。赵昌父曾任职于吉州太和县和湖南辰州,均为州郡属吏,庆元二年请祠归,这首词是庆元三年春间所作。赵昌父曾为作者寓居的一丘一壑写词,作者认为昌父的词风韵高雅,文词古朴,就效仿其体制写下这首词。诗词讲格律,赵昌父原词不存,所谓其体具体形态,已经无从捉摸,但从这首效赵昌父体词韵味高雅,疏宕有致,语言明快、洒脱,也许能看到赵昌父词的风格。一丘一壑,是作者居处的象征,是庆元间作者摒弃功名意愿,甘心与深山为伍,不与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志向的见证。这首词也是为一丘一壑而写,上片从乐在一丘壑间说到不堪功名,只堪对月垂钓,是借自嘲痛斥这一时期投机取巧、谋取功名富贵的人物。下片则自嘲先于赵昌父而归,但并不等于先觉者一定是贤者,并诙谐地戏称梅花就是春天的先觉者,这不仅是以归来为乐,而且是以归来自豪,同作者寓居带湖时期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注释】

〔1〕《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巾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疏食:粗糙的食品。蔬,则指蔬菜。〔2〕高处看浮云:即看高处浮云,喻指不义而富且贵。一丘壑中间甚乐,言在一丘壑中间很快乐。〔3〕《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尚何堪:还能做什么。堪钓前溪月:能在月夜下钓鱼。〔5〕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鸬鹚杓,酒具。黄庭坚《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诗:“病来孤负鸬鹚杓。”〔6〕岁晚念平生:晚年回顾平生事。待都与邻翁细说:等着和邻家老翁细谈。〔7〕《论语·宪问》:“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以上两句是说,作者比赵昌父去官归来要早,然而未必先觉者就是贤者,所以作者不敢以贤者自居。〔8〕陶岳《五代史补》卷三:“僧齐己,长沙人。时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不若一枝则佳。”郑谷《咸通十年府试木向荣》诗:“庾岭梅先觉,隋堤柳暗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