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的九大方略
7956500000028

第28章 方略训练办事技巧(2)

当你偶然发现某位跟你十分投契的同事,竟然在你背后四处散播谣言,数说你的不是和缺点,你才猛然醒觉,原来平日的喜眉笑目,完全是对方的表面文章!

在伤心之余,你会跟他一刀两断吗?大家是同事关系,你若摆出绝交态度,一定吃亏,一则外人以为你主动跟他反目成仇,问题必然出在你身上,这无形中给对方又多一个借口去伤害你,太不理智了。更何况你俩还有合作机会,加上老板最不喜欢下属因私事交恶而影响工作。所以,你应该冷静地面对。

暗中拉远自己跟对方的距离,远离这个不可信任的人,但表面上最好保持以往跟他的关系,面对狡猾之人,你是忠直不得的!

5.吃苦是办事的本质资本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吃苦耐劳同时也是办事的本质资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得苦中苦,才可成大事。

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是金庸先生在杭州讲学时,所概括的七苦。

众所周知老、病、死自然是苦的,但是,生为何也被说成是一种苦呢?金庸先生说,一个人只要认真地生活,就会遇到许多麻烦与苦恼。另外三苦,就更意味深长了。

求不得是一种苦,是因为你一心想追求的东西(包括金钱、荣誉、地位),尽管费心费力,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

怨憎会是一种苦,俗称冤家会,有的人生性凶悍好恶,言辞刻薄,工于心计,对这种人避之惟恐不及,偏偏他是你的同事,或不幸成为你的伴侣,怎么办?你必须忍耐。

别离是苦,是因为一个人一生要遇到一个真心倾心相爱的人很不容易,遇到了却要分手,岂不叫人肝肠寸断痛彻肺腑?

人间七苦,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生活是一杯苦咖啡,香醇中掺杂苦涩。人活着就要接受许多挑战,要面对许多难题,所以生活的本质是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苦是一种警讯,它告诉自己有了难题,有了危险和困境。如果自己不愿意正视它,设法解决眼前的难题,那些难题就会累积重叠,构成更严重的困境,集合成更巨大的痛苦,导致生活的溃败。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设法消除困境,解决问题,才能够泯灭痛苦。

俗话说得好:“吃得菜根香,啥事皆可为。”

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老人曾为《菜根谭》一书配绘过“双想图”,大师绘后加题十六字云:“先人作过三代农夫,方知得此根有真味。”

清苦、艰辛是菜根要表达的意味。一个人如果想事业有成,则他必须经受得住日常工作、形形色色的诱惑以及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在这些考验中,他应该能行得正、走得稳。而且,他也应该经受得住实际生活的痛苦和考验。

火车发明家史蒂芬逊就是一个吃得苦中苦的人,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1781年,史蒂芬逊出生于英国,双亲都是矿工,家境清苦,他十多岁便在矿场上班,18岁时,才有机会上学,毕业后,又到矿场当技工。由于从小目睹矿工工作的艰辛与危险,史蒂芬逊决定为矿工解决工作的难题。首先他发明了巧妙的矿坑安全灯,解决了采矿的照明问题,减少意外的灾难发生。其后,他看到矿井底下运煤困难,又致力于火车的研究,希望帮助解决矿井工人运煤的辛劳。在当时想研究火车,需要大的经费投入,史蒂芬逊虽然每天过着清苦的生活,但追求成功的意志鼓舞着他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取得成功。

懂得努力吃苦,是我们做什么事,经营什么事业或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成功的保障。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错误立刻改正,才是成功之“道”。人不只是要养成一种真正吃苦的习惯,还要把它当作是一种修行。吃苦耐劳是精神生活的核心,这是佛教教义的基础。至于中国儒家的精神,也是大力提倡勤奋,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态度!

因此我们要有苦干实干的精神。

一个肯吃苦的人,才能享有福气。在中国的传统中,勤俭是一种美德;苦干实干,才能体会成长的喜悦。在一些成功的事例中,无论是事业上、学术上、工作上成功的人,都是以苦干、实干为基础的。

再者,我们要从积极想像着手,不断前进。

积极的人能看到人生的光明面,做事就不会畏缩,能朝着前进的方向去努力。你充满着干劲、朝气,能勤奋地朝向目标努力,而且目标本身也会鼓励着你向前迈进,这样做事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6.送礼是办事的技巧

送礼已成为求人办事的潜规则,同时,送礼也成为了一门交际艺术,艺术性的送礼,可以被人接受,从而办事成功,成大事。

求人办事就要送礼,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则,同时这也是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不是能够被简单地批判、痛斥所消灭的,有待于干部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净化以及法律的健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改善,我们有希望等到这一天。

撇开这个话题不谈,研究一下“礼”,考察一下这个“礼”字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先看下面一则小故事:

一个人想求官老爷办件事,官老爷见他两手空空,顿时不悦,只冷冷地道了一声“难办”,就只顾埋头打瞌睡。那个人从怀里掏出一个金镯子,官老爷顿时两眼发亮,将那“难办”的事办了。有人问他为什么“难办”的事可以办到,他笑而不答,心里道:我开始只是无“礼”取闹,后来是见“金”行事。

有一份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之一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

也许这句话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完全在于精明的日本人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三是他们又很执著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如今商品社会,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如此看来送礼也是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在求人办事时也不例外。

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是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与,是感情的物化。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只有合情合理,有艺术性的送礼才能使事情成功。

7.送礼的时机

送礼要送对人,送对时机,只有抓住送礼的机会,送对人才能有利于你所办的事获得成功,也只有这样,才能助你成大事。

送礼要择时而动,以下几个时机是选择送礼的好时候。

(1)选择生日时机

平时准备一个小本子,把上司同事和下属以及亲朋好友的生意记下,并在家里的挂历上用红笔划个圈标个记号,待到他们的生日到来这天,你可以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甚至为他们筹办生日宴会,这会很令他们感动,是达成办事效果的有效手段。

(2)选择利用偶发事件

比如当你听说某家楼房煤气爆炸,某栋住宅区发生盗窃,某个住宅突发火灾或是某个地区遭遇洪灾,而这些出现灾情的地区正好有你的亲戚、朋友或是熟人,这时你不妨打个电话去探问探问,或寄上送上一些应急物品。这样,得到你关心的人会有遇到真朋友的感觉,从而会对你铭记于心。日后有事去求他,他一定会尽心尽力帮助你。

(3)选择卧病在床的机会

如果亲朋好友因病休假在家,你就应该抽空带着礼物去他家里探病慰问。闲聊时不要谈及工作,多讲些轻松、有趣的故事和消息。告辞时说些祝福的话,要表现出衷心、关心和同情、诚恳的样子。

如果你因故没有机会去探视,在其病好后与之相遇,最好只问一下他病好了没有或装作不知道,千万不要愧疚地说没有去探病请原谅之类的话,那样听起来会让人感到很虚伪。

探视看病时效性强,越快越好,不要犹豫不决。

(4)选择婚丧嫁娶的时机

送礼的绝佳时机就是结婚、生小孩及丧礼期间。亲朋好友、上司或下属的孩子有婚嫁之喜、生小孩之喜时,要及时地送去礼金礼物,或在婚礼、宴客的场合尽心帮忙,或在难忘的时刻替他们照相,日后可作为一份礼物送给他,这样会很讨得他们的欢迎。当你听说有人去世了,应主动慰问死者的家属,举行葬礼时去送行。如果实在抽不出时间,可以用电话致意。

送礼,选对时机,那么你也就为成大事打下了基础。

8.做到点子上,不要瞎忙

办事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这句话看似简单,人人都会,但一旦落到实处,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有的人整天忙东忙西,到头来发现忙得一团糟,什么都没把握好。

“我不太确定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我只是做一天算一天。”缺乏主次关系的指引,往往使一个人不能集中冲刺的力量,不知道什么事应该办,什么事可以暂时放弃。成功人士断言,先准备好再上路,是很重要的。

这里有一则关于卡耐基的故事:

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卡耐基,而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公桌让他感到十分惊讶,他问卡耐基:“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老板紧迫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卡耐基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态,卡耐基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完了。”说到这儿,卡耐基双手一摊,耸了耸肩。

“噢,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的老板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没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的老板,就凭借这种办法,几年以后,成为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

由此可见,我们为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一定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出一个事情表来。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制订一个顺序表,你会对突然涌来的大量事务手足无措。

根据你的人生目标,把事情排序。有助你实现目标的,就把它放在前面,依次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个顺序,并把它记在一张纸上,就成了事情表。养成这样一个良好习惯,会使你每做一件事,就向你的目标靠近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制订一个先后表,再配上一个进度表,就会更有利于我们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了。

办事失败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每天都稀里糊涂,一点儿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无怪乎他们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内心依然空虚,叹道:“难道人生就是如此?”

没有弄清楚主次目标的正确含义,常常使许多人在办事中走偏了路,不仅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上,而且常常遭受痛苦。

9.分清主次

现实生活中,各种事情纷至沓而来,令我们应接不暇。但是请记住,不论事情有多少,永远是要事第一。把当前该做的事做好,分清主次,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人生的成功。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把时间用在最高回报率的地方。

人们处理事情一般都是被动的,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序来安排先后顺序的,成功人士一般不会这样工作。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把时间用在最高回报率的地方。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向效率专家艾维·利请教“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的方法。

艾维·利声称可以在10分钟内就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把他公司的业绩提高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

“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舒瓦普用了5分钟写完。

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

这又花了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