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要来
1918年爆发的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德国的君主制,资产阶级利用社会民主党篡夺了政权。1919年2月6日,国民会议在小城魏玛召开,讨论制定宪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即魏玛共和国。8月,魏玛宪法生效。宪法规定了国家为议会制共和国政体和德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在镇压了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和平定了极右反动势力的暴动后,共和国暂时得到巩固。魏玛共和国大力扶植垄断资本,借助外国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使工业生产迅速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1929年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当时的德国被禁止拥有坦克,然而德国国防军却暗地里同苏联合作,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专家到苏联喀山的试验基地秘密测试了英国劳埃德4型坦克,并购买两辆回国,这就是后来德国Pz1型坦克的原型,其军事野心也可窥一斑而见全身。
1925年,军国主义分子、前帝国元帅兴登堡当选为总统。外交上通过合法途径,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加入国际联盟并任常任理事国,重新取得在欧洲大国的地位。1929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魏玛政府反危机措施不力,便极力嫁祸经济危机于老百姓身上,这更激起民众强烈的不满。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乘虚而入,利用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1934年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如愿以偿地独揽大权,自称“元首”并兼任总理。德国的军事“春天”来临了。
2.古德里安其人
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国防军摩托运输部队总监,开始大力发展坦克。提到这一时期的德国坦克就不能不提及古德里安,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德里安其人。古德里安(1888年—1954年)德国坦克兵的创建者,陆军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库尔姆城。1908年开始服役,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骑兵部队中任职,战后服役于国防军。20世纪3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坦克作战理论,认为坦克是在战略上具有决定作用的武器,提出了集中使用坦克作战的思想。他奠定了德国坦克以及坦克兵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古德里安的另一成就是闪击战术思想的确立和运用。1939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时,以他所指挥的坦克部队为主力的德军,采用猛打猛冲的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就击败了波兰。他因此而成为远近闻名的“闪击英雄”,获得了由希特勒授予的二级铁十字勋章。1940年5月,德军开始闪击西欧,他又指挥所属坦克部队以破竹之势向前突进,使德军在不到两个月内就征服了荷、比、卢、法等西欧国家,再次显示了坦克闪击战术的威力。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古德里安的坦克闪击战术在战争初期尽管获得了某些成功,但很快遇到了克星,并迅速走向没落。当年12月,他作为德军坦克第2集团军司令,在参加莫斯科会战时,遇到苏军最沉重的打击,被迫下令撤退,他因此被希特勒解职。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后,他又被召回,担任坦克兵总监。他组织研制出了德国著名的虎型和豹型坦克(在后文有更详细的描述),并大量增加了部队的装备,但是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德军又以惨败告终。他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德国坦克闪击战术,终于彻底破产。
古德里安在1944年7月希特勒遇刺后,一度代理陆军总参谋长,但到1945年3月,又因战场失利而再次被解除职务,从此转入预备役。纳粹德国投降后,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不久即获释。1954年病死。著有回忆录《坦克指挥官》和《注意,坦克!》等。
按照他的设想,德军装甲部队将拥有两种坦克,一种是装备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实现突破,一种是装备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炮火支援。这其实就是后来的Pz3型和Pz4型坦克。但是当时的德国军火工业没有设计制造先进坦克的经验,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不能指望外援,只能白手起家。德军急切需要坦克训练装备部队,因此只好因陋就简、降格以求了。1932年,德军军械署提出一种轻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最后奔驰的车体和克虏伯的底盘分别中标,组合起来就成了“装甲战车1型”坦克,简称Pz1型坦克。
Pz1型坦克重5.5吨,乘员两人,装甲厚度6~13毫米,这个厚度勉强可以抵挡轻武器射击。武器是两挺MG13机关枪。引擎是克虏伯公司(是现在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的前身)的MG305汽油发动机,功率44129.94瓦。Pz1型坦克高仅1.72米,还不及一人高。跟同时期的欧洲其他国家的现役坦克相比,这款坦克更像是个玩具,但德国国防军却毫不嫌弃,大量订购。而最初的德军装甲部队就是在这些微型坦克里磨炼技术,为二战时期德国的坦克工业技术打下基础的。Pz1型坦克从1934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39年停产,一共生产了1500辆。
面对Pz1型坦克的诸多缺点,德国人更热衷于它在性能上从“玩具”向坦克的转变。1934年德国军方提出了新的Pz2型坦克的性能要求,并举行投标,Kruppe公司当仁不让、力拔头筹,次年开始批量生产。Pz2型坦克的乘员增加到三人,重量增加到9吨,正面装甲厚度15毫米(后来增加到35毫米),武器是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机枪。20毫米机关炮射速每分钟280发,使用穿甲弹时,在50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10毫米的装甲,勉强具备了攻击轻型坦克的能力。德军统帅部下令大批生产,到1942年停产时,共生产了1800辆Pz2型坦克。
如果说Pz1、2型坦克完全出自德国人自己的手笔,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能对德国坦克将来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德国人开始取长补短。
3.“剑与盾战术”
1937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以佛朗哥为代表的叛乱派受到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德国派遣陆军、空军辅助佛朗哥,空军便是著名的“秃鹰军团”,而陆军包括“第88坦克营”,总共有200辆Pz1型和Pz2型坦克,指挥官是冯·托马少校,此人后来成为隆美尔手下的一员悍将。88坦克营的任务主要是训练佛朗哥军队,并没有参战的任务,但不甘寂寞的冯·托马还是争取到不少实战机会。德国坦克部队在西班牙收获颇丰,发展出反坦克炮和坦克协同歼敌的“剑与盾战术”,并首次使用88毫米高射炮攻击坦克,效果极其理想。
对德国坦克更有现实意义的是西班牙内战为苏联和德国坦克同场竞技提供了一个舞台,德国人受益匪浅。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提供给共和军数百辆坦克,而当时苏联T-26坦克让德国人大吃一惊。T-26是和德国Pz2型同一级别的轻型坦克,重9吨,正面装甲也是15毫米,但装备一门45毫米L/46(指炮管长度是口径的46倍)加农炮,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38毫米装甲,这样猛烈的火力德国坦克直到1940年以后才得以赶超。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末期,苏军已经装备了比T-26更先进的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8中型坦克,著名的T-34和KV坦克原型正在测试,可以说苏联坦克的研发已经远远领先于德国。可惜的是西班牙共和军并不懂得怎样有效使用坦克,因此大批T-26坦克被佛朗哥的北非部队缴获,成了战利品,而这些坦克则成了德国人无声的老师,冯·托马最后用苏联坦克组建了四个连。1939年,冯·托马回国述职,在报告中称Pz1、2型坦克为“沙丁鱼罐头”,认为它们根本不适合现代的坦克战。然而德军军械署却置若罔闻,依然大量生产装备这两款轻型坦克。
4.Pz系列恩仇录
通过Pz1、2型坦克的基础经验和苏联坦克的启示,接下来出场的Pz3、Pz4型坦克则是很有实战意义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