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7679500000010

第10章 破译经典心理学定律及效应(4)

例如在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加上是正午时分,士兵们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思考片刻后大声对士兵说:“少安毋躁,前方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加快步伐。

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目的是用来鼓舞士气。曹操的暗示是起积极作用的,但现代有些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暗示却是简单粗暴的消极状态,如此一来,效果自然不佳。

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暗示,那么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个人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一因素主要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作出的。这样主观的决定和判断,在生活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非常“自我”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想法”的人。但是,人不是万能的,没有绝对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因而“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所以说“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在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暗示效应在本质上就是用别人的智能及想法,影响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中,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就好比刚学话的小孩子,只要大人说什么,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们也会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与暗示。这种对于自主判断的部分放弃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当然,这都是暗示作用积极的一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此时只能起到“自我”和“主见”补充和辅助的作用。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来说就像是如虎添翼。比如,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十分优秀,几乎接近了世界纪录,这时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师在旁边轻轻暗示到:“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这一暗示,激发了他的全部潜能,结果他在比赛中真的得了第一。如果没有恩师的正面暗示,也许,这名运动员的成绩就不会这么理想。

暗示除了有积极方面的影响,当然也会有比较消极的一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成为别人或异端邪说的受害者。比如,美国的“人民圣殿教”,1978年11月,该教信徒在教主琼斯的胁迫下,在南美圭亚那琼斯镇集体自杀,造成914人丧生的震惊世界的惨案。这就是消极心理暗示的不良后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将暗示效应的积极作用发挥得恰当得体,要远离暗示的消极作用,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

贝尔效应

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是世界著名游泳选手。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她想再创一项非同凡响的纪录,超越两年前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成绩。经过慎重考虑后,她决定从卡德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经过精心准备,她整装待发,但是在出发的那一天海面上雾气缭绕,能见度非常低。她在海里游了16个小时以后,嘴唇冻得发紫,全身不停地颤抖着,她不断向前游去,等到精疲力竭时她抬头发现眼前白茫茫一片,四周的模糊不清让她感到深深地恐惧,她努力看,可仍看不见海滩,甚至连确保她安全的小艇也模糊不清了。她感到失败正在笼罩着自己,她犹豫了,环境的恶劣,加上茫茫大海中无法找到目标,她无法坚持下去,游了一会儿后她最终决定放弃了,她摇摇手向小艇上的人请求:“把我拖上去吧,我游不动了。”

船上的人劝道:“加油,只有1英尺就到了,你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全身疲乏的她听不进去劝说,她继续请求:“还是把我拖上去吧!我没有力气了!”同伴们没有办法,只得把瑟瑟发抖、浑身湿透的查德威克拉上小艇。上岸后,查德威克立刻找到了目标,原来海滩就在她的眼前。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一脸的悔色,说:“如果我当时看到了海岸,就一定会坚持游完全程的,但是大雾让我失去了那次成功穿越海峡的机会。”

不久之后,查德威克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不单单是大雾的阻碍,而是她自己丧失了信心。她后来才意识到大雾不仅迷惑了她的视线,同时也迷惑了她的心灵,自己没有信心才会选择了放弃。

两个月后,查德威克调整心态再一次尝试穿越那片海域。似乎是上天再一次开了玩笑,这次,也同样是浓雾弥漫的天气和冰冷刺骨的海水,但她咬咬牙,最终坚持了下来。心中的信念和上一次的经验指引着她不断奋力地向前游,最后,她做到了,也成功了!这个故事也充分反映了心理学中贝尔效应的作用。所谓贝尔效应指的是希望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只要是有了成功的信心,那么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这是美国布道家、学者贝尔提出的。游泳选手查德威克在两次自我能力的挑战中,信心使得她战胜了自己内心的害怕和失望,最终她征服了海峡,也征服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有梦想,每一个人也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可能,前提是你需要拥有实现梦想的信念。不过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也相继会出现绊脚石,在成功的潜流里,同样会有暗礁,就像阻碍查德威克横渡海峡的迷雾。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让雾迷蒙了自己的双眼,更不能被它俘虏。前方一切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能阻挡你前进的步伐,只要你坚定自己的信念,就能够越过绊脚石,躲过暗礁,除去障碍:成功就在前方。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类有信念做支撑的时候,才能够战胜那么多的艰难困苦。让绊脚石、暗礁都成为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要知道,没有挑战就不会有成功。

曾经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有一个旅行者艰难地移动着。突如其来的沙暴使他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同时也吹走了他装水和干粮的背包。旅行者万念俱灰,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茫然地看着混沌的天空,准备迎接死亡的来临,无意间他摸到了身上鼓起的口袋,居然还有一个青色的梨子。旅行者惊喜地欢呼着。他紧握梨子,独自寻找出路。每当干渴、饥饿难耐时,他就看看攥在手中的梨子,吞吞口水,抿抿嘴唇,陡然精神倍增。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旅行者终于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走出了沙漠。手中那个自始至终都未曾咬过一口的青梨,已如老人干瘪褶皱的脸,但他却像攥着宝贝般紧紧地握在手里,许多年以后他仍然保留着这枚珍贵的梨核。

可见,精神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旅行者坚定的精神令人称赞,但更让人惊叹的是:一个在平时微不足道的青梨居然会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支撑起人的信念,这份信念是最终成功的保障,更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人生旅途上,不会总是一切顺心如意、事遂人愿。但是只要有这份信念在,就等于有了立身的法宝,信念可以说是人们希望的长河。一旦丧失了生活的信念,那么人的生命也会迅速枯萎。没有了信念的人就没有了生活的方向,更别说能让我们继续勇往直前。

美国纽约有一位年轻警察名叫亚瑟尔,在一次追捕行动中,他的左眼和右腿膝盖不幸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了,伤势比较严重。三个月后,亚瑟尔治愈出院,他从一个英俊的小伙儿,瞬间变成了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媒体都争相报道了亚瑟尔的光荣事迹,纽约市政府和其他组织也都积极授予他许多的勋章和锦旗。当记者问到他今后有什么打算,问他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时,他坚定地答道:“我只知道歹徒还没有抓到,这就是我的目标。”回答这句话时,他完好的右眼透露出一种令人战栗的愤怒之光。此后,亚瑟尔不顾别人的劝阻,放弃优越的休养条件,多次参与抓捕那名歹徒的行动。为此,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有一次,他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甚至风尘仆仆地去了欧洲。

工夫不负有心人,9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并且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主要是亚瑟尔的功劳,他又一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被媒体尊称为全美最坚强、最勇敢的人。但是,半年后,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亚瑟尔在卧室里割腕自杀了。人们从他的遗书中明白了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这也是我唯一的心愿现在,伤害我的凶手已就地正法。在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生存的信念顿时消逝。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事情了。从那以后,我逐渐在意自己的伤残状况,并为此感到绝望,这是以前未曾有过的。

从亚瑟尔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的一生中,也许什么都可以缺少,一条腿、一只眼,但唯独不能缺少信念。因为在生活中,我们要想成功,要想达成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是必要的一个条件。如果没有了信念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就容易迷失自我,因此,人们活着就一定要有信念,因为信念能让你更加成功,信念可以让你找到生活的勇气。

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著有很多,相信《简·爱》也会是其中之一,这也是英国作家夏洛蒂的得意之作。在夏洛蒂很小的时候,她就认为自己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她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中学毕业后,她便开始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次,她向父亲透露了这一想法,父亲听后却摇摇头说:“写作是一条艰难的路,一般人很难成功,你还是安心教书吧。”她相信自己的才能,不为外界因素所动摇。于是,她提笔写信给当时闻名遐迩的罗伯特·骚塞。两个月后,她如愿以偿收到了回信:文学领域风险很大,你那习惯性的遐想,可能会让你思绪混乱,你不适合这个职业。这封日夜期待的信件让她伤心了好几天,即便如此,夏洛蒂仍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文学方面有所作为。

从此,她开始了艰辛的创作之路,终于,她完成了让世界瞩目的长篇小说《教师》《简·爱》,成为著名的作家。在人的一生中,总潜伏着改变命运的力量。如果你满怀信心,憧憬着成功的图景,加上付出的努力与汗水,那么,你想要的“世界”最终就会出现。在生命的长河里,有可能是功成名就,也可能会是碌碌无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取决于你心中是否有成功的信念!

或许通往成功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有的时候,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拥有必胜的信念,那么成功就在你的眼前,关键是看你是否好好地把握。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位韩国留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剑桥大学咖啡厅或茶座总会聚集一些成功人士。这个韩国留学生也为此经常在那个时候跑去与他们聊天。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一些学术权威以及创造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说话幽默风趣,举重若轻,他们大都认为自己的成功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并且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日子一久,韩国留学生便发现自己被国内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总夸大自己创业的艰辛,并且会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去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然后用自己的心得体会加以装饰。

通过观察,韩国留学生决定研究一些成功人士的心态,然后进行总结,找到其中的规律。不久,他将研究成果《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认真读后,惊喜万分。随后,布雷登给他的剑桥校友朴正熙——当时韩国政坛的权威人物写信。并在信中介绍道:“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我确信它肯定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产生的震撼都要大。”

正如威尔·布雷登所预言的,这本书果然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鼓舞了许多正在奋斗的人。传统观念认为成功与“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五更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有重要联系,而这本书却从另一个视角来告诉人们:事实并非如此。只要你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坚持不懈,树立自信,你就会成功,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和智慧去圆满地做完一件事。后来,这位青年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他顺利成为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个坚强的意志力,这样你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否则你将一事无成。

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效应”指的是人们由于服用或注射安慰剂药物从而引起的心理、生理上的变化,并且出现积极改变的一种现象。这在健康心理学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通常医学上说的安慰剂,指的是用生物学上的本属中性的物质做成的使受试者或病人相信其中含有某种药物的药丸或制剂,就像是用没有药物活性的淀粉等制成与真实药物一样的剂型作为安慰剂等。药物的安慰剂效应是通过服药者对药物的认识、感受以及服药行为本身,再通过心理上的变化以及生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效果的。这种方法既有加强药物生理效应的一面,又有削弱生理效应的一面。许多研究表明:至少有1/3以上的人对安慰剂有反应,出现了临床症状的好转;如果再加上言语的感染,配合周围人的宣传和其他途径,那么,安慰剂的效果还会更加显著。这正应了中国一句俗语:“信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