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典
寿宁是福宁府最穷苦的山县。山险峻、逼窄,水冷,土薄。巴掌大的梯田连雨就涝,连晴便涸,栽种的庄稼收获总比邻县迟又少。更不堪是旱涝不断,民穷入骨,偏偏官府赋税多如牛毛,还好意思一再加派,使百姓“镰刀挂上壁,腹肚贴背脊”,卖光儿和女,便逃亡做乞丐。寿宁这等荒僻贫瘠的地方,文教也不景气。海墘地方科甲鼎盛、人文荟萃时,寿宁却是学校虽设,读书人少。典籍比半夜红蜻蜓还稀罕,书商脚踪全未上过车岭头。
自从万历壬寅以后,四十年,寿宁连个孝廉也出不了一个。文风不振呵,冯梦龙决心给寿宁办实事,他着手筹措兴文立教大计。
冯梦龙首先修缮县学。明朝政府规定,各县设县学。寿宁县学在嘉靖年间遭到倭寇破坏,以后又因城中没有热心公益的人,无人过问,所以学宫早已坍塌。冯知县上任时教谕廖灿、训导吕元英都想整修,冯知县给予大力支持。刚好有祥过修学赎锾二十八金,冯知县自己拿出二十余金,合起来修缮。他们把学门移前十九步,迁泮池干草官内,架石为梁,气派恢宏。后来见棂星门腐朽,冯知县又和教谕李日荣一起主持修建。修棂星门时,需要立一根高高的木柱。冯知县捐俸银从深山买到一株巨木,但路远难运,预定时刻又要在戊辰正月初二子时建造。正月初一正是春节,征集民工很是困难。冯知县灵机一动,树了一块大木牌在衙门前,上面大书:“来帮忙的不论老弱,人银一分,工人加倍,捕衙给小票库支。”这一招果心经营下,县学堂宇载整,学门重建,装点绝佳。县学建成,就要招生进学。寿宁从未有科第,只二三贡宦。物以稀为贵,老百姓对读书人比对绅还敬重。因此,有人鱼目混珠,冒充斯文来了。这些人目不识丁,却有胆挂名县试,公庭对薄自称童生。冯知县偏认真考核,对这些冒牌货,只试一二破题,做不来,便当众斥责,让他们出一身败汗。从此,伪童不敢再凑热闹,而真童生身价也更见高。
学宫学子有了着落,冯知县便亲自讲学。寿宁文化落后,读书人少,这少数人父兄教他们以成篇为能,以游泮为足,没有进取的。针对这情况,冯知县立月课将自己所著《四书指月》颁发给诸生,并亲为讲解。从此,学宫里出现了努力攻读、欣欣进取的好风气。冯知县心满意足,他断言,如能这样坚持下去,将来未可限量呵。冯知县的苦心,后真有了结果。从学于他的犀溪学子叶有挺崇祯十一年补增广生,他后来毕业有成就,在顺治十四丁酉科中举,康熙九年庚戌科又中三甲第一百八十五名进士,这可是冯知县兴文立教的第一个卓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