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7483700000044

第44章 夜听童谣

龚启录

明崇祯七年九月十六,冯梦龙从苏州吴县到寿宁任知县不久,为了早些熟悉县情,了解民情,很快就深入民间,巡回乡堡,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自己施展政治抱负打下坚实的基础,决心当一名让当地百姓拥戴的清官,实现青史留名。

寿宁地无三尺平,冯梦龙既无车马,也不爱坐轿。这一天,他拄一根竹杖,戴着一顶斗笠,和教谕、典官一起向素有寿宁好南阳的东门二都方向走去。在他的眼里,寿宁虽是“地僻人难到”的山沟沟,但群山翠绿,秀水清幽,对一个刚到陌生的地方,少去都市烦杂的冯梦龙来说,既感新鲜,也感到周围的风光确实不错。巡视路上,他们欢歌笑语,好不自在。刚出城门不久就有一首好诗出口,这首称《戴清亭》的小诗云:“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看冯老爷出口成诗,两名随从深感敬佩,连称“好诗,好诗!”

冯梦龙到了南阳堡,已是下午三时,渔溪巡检、堡长、里正听说当代大文豪,又是县太爷的冯梦龙初次巡视南阳,个个都到村口迎接,一边安排厨师做饭,一边向他介绍渔溪三十六村的名胜风光、民俗民风。正好这天还赶上每月初十的圩市,饭后,渔溪巡检等人还陪同冯知县参观了当地的赶圩盛况。在集市上,冯梦龙感受到渔溪的繁荣兴旺、人杰地灵,真有“小江南”的感觉。参观结束后,想到明天还要到别的乡堡去看看,他决定冯梦龙走了三十华里的石路,已经很累了,下属用轿招待他,他也不推辞。当轿到大门村时,天色已暗下来了,一轮明月正从浓密的松林里露出脸来,这景色美极了。看大门地虽险窄,可这里既有村又有亭,冯梦龙令轿夫停下歇气,要好好欣赏这一生从未见过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唐诗意境,以抒发一下自己长期郁闷的心志。当他在大门亭落轿歇气时,溪对面的村子里飘来了一首凄惨委婉的女童歌谣。这歌谣他在苏南水乡、青楼歌榭是听不到的,其歌词虽听不懂,而韵律却沁入六腑,声如泣血,催人泪下。冯梦龙“嘘”一声,要求教谕、典官和轿夫不出声,以便听清全曲:

月光光,光堂堂,照到人间照产床。只愿生男莫生女,生女使出恶心肠。爹虑养女无恩报,娘愁养女多口粮。爹啊爹,娘啊娘,你们为何不思量。生鸡生犬且欢喜,为何生女狠如狼?劝爹爹,劝娘娘,溺女不如弃路旁。留得生命恩情在,纵然贫贱也无妨!

听完后,轿夫看冯老爷很伤心的样子,不以为然地说:“嗬,我们还以为是什么动听的小曲呢,原来是一首当地民谣,人人都会唱的,那有什么好听的,准是又有一个女婴被溺死了,要么是姐姐,要么是妹妹,心疼了,唱唱宽慰宽慰罢了。”

听了轿夫的话,冯梦龙瞪大了眼睛,回想起自己的妹妹小时候被视为掌上明珠,苏州城大户女儿披红戴绿,可这里却有人弃婴,显得不可思议,叫轿夫给他再唱一遍,令随从翻译一遍。没想到,听完翻译,冯老爷不走了,轿停在大门亭里,令轿夫带路,他要到刚才唱歌谣的那户人家看个究竟,探个明白。

唱歌谣的人家姓钱,户主名叫钱多福,家穷得叮当响,妻子王氏是邻次女十三岁是个放牛娃,三女九岁帮助姐姐赶牛放鸭,生第四胎时,钱多福和全家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希望生个男孩,可偏偏生出的还是“没柄”的家伙,钱多福绝望了。钱是独苗,看老婆生第四胎还是女孩,先是瘫倒在地,好一阵才苏醒过来,醒过来就哭:“我的命真苦啊!”哭完之后,就像疯似的,也不管妻子同意不同意,找来了破草席,把新生的婴儿裹在席中,扔到了小溪里,让溪水流走。妻子怪自己的肚子不争气,也不去阻拦,也没有力气去阻拦,只是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哭。婴儿刚扔到溪里时,还能听到哭声,过一阵就平息了。昨天刚下过阵雨,溪水很大,草席很快就向下游冲去,不见了。二姐跑到了晒谷的垫坪头去张望,希望四妹没被溪水冲走,能被好心人救起,但二姐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天白天,二姐去寻找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四妹了,懂事的二姐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第二天晚上,天上都是繁星,像有妹妹在里头,一会儿,差些就圆满的月儿从浓密的松树林中升起,倒映在溪水中,泛起白花花的碎银。二姐来到了晒谷的簟坪头,触景生情,独自唱起了《月光光》,正好被路过的冯老爷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