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7483700000030

第30章 夜访有挺

李安

话说冯梦龙离开寿宁才数年光景,中华大地便已物是人非,由清朝易替了明代。如今重返“第二故乡”,他只一心一意奔着反清复明的大业而来,因这里曾是执政之地,为了避人耳目,免得暴露身份,这位晚明寿宁知县冯老爷子就以“草莽臣”自称。

一日,抵平溪一旬不到的“草莽臣”,因招募志士需要,顾不及旅程的艰辛,便带上俩卫兵化装成生意人潜入乡村,沿途经李长坑(长溪)、修竹、三望洋等村,一村一宿,号召血性男儿“钢刀朝着清兵砍去”。百姓一见是原爱民的知县大人到来,都鼎力相助,踊跃入伍,出钱给物。

在三望洋过夜时,“草莽臣”思忖着从平溪到西溪(犀溪)可得两天,这直接去就半晌的光景,距寿宁离任已有七个春秋,自己的得意门生叶有挺在西溪,孤儿寡母的过得究竟如何?读书是否有长进?凡此等等,在苏州时就已牵肠挂肚,今天既然回到寿宁,又在三望洋,何不利用这星光灿烂之夜一访。想到这,“草莽臣”便打定主意,同随从商议绕过县城危险地带,悄悄经山道奔赴西溪去夜访门生。

当来到西溪上东皋有挺处时,已是子夜时分,透过虚掩的屋门缝隙,有挺正把灯独坐于厅中,心无旁骛,掩卷深思。倏忽间,“草莽臣”推开屋门,有挺一愣,借着微弱的榛油灯光,发现眼前这位道骨仙风、慈眉善目的老者,虽银发披肩,身躯消瘦,却与当年恩师冯梦龙酷似。但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待定了心神,听过“草莽臣”叫唤“贞夫”学名之师知道,喜出望外的有挺赶忙行跪拜之礼。夜深了。因当时西溪有清兵驻守,不宜生火煮夜宵,相见之后,几句寒暄,有挺就唤起母亲给恩师“草莽臣”随从张罗床铺过夜,自己则与恩师一杯清茶彻夜长谈,由北至南,从国到家,堪谓无所不及。在交谈中,有挺告诉恩师,清廷的剃发令已推行到寿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正在西溪强制实施,恐明天自己的满头青丝就要剃剩一小撮了。师生俩认为这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认同,是为了削弱汉族的民族意识,方便统治。“草莽臣”还告诉有挺,他从苏州出发前,苏州百姓就因反抗而惨遭杀戮,自己得好友相助方成为少数幸存者,正是亲眼目睹清廷的血腥统治,才发了“生做大明人,死是大明鬼”的毒誓来南方参加唐王政权,为抗清复明奔走呼号。不过计谋过人的“草莽臣”,见门生一表人才,日后定成大器,便劝有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让他表面上顺从,伺机定夺,也好让唐王的反清复明大业,眼下有耳目,日后有人才。

这夜,有挺了解到让恩师担忧的是唐王政权无兵缺钱,反清复明力量基本上是靠反清的农民军联合组成,与清兵悬殊太大无以难以与清兵抗衡,而且军饷严重欠缺,全靠民间义士募集筹措。在收复建宁府后,唐王又亲征浙赣,导致建宁持续拉锯,胜败反复,今已被清兵占领。唐王政权正面临崩溃的危境,无奈的他们几人只得到寿宁保存力量,以期星火燎原,东山再起。

说来也怪,似乎是天公庇护这对师生,本是满天星斗的清朗之夜,子时居然下起暴雨,冰冷的雨水击打屋瓦,屋后庭院里的石榴树亦被风雨肆虐,落英缤纷,而师生话音则掩没在风雨声中。显然,这样的天气不会有清兵夜巡。师生二人见后来雨细,便从厅堂边聊边走进到庭院,发现虽已无雨声,但细雨绵绵,落在脸上还是有几分寒意,遂返回屋里。此时,已入三更,“草莽臣”方想起白天沿途清兵把守森严,难以保障安全,与门生见面不过两三时辰,便唤醒熟睡的随从,由有挺唤来睦邻的堂弟用竹舆抬这一访,可为藏匿平溪鬼足洞的反清复明队伍,带来了志士、军饷双丰盈。有挺为支持恩师事业,还不到一旬光景,就给恩师“草莽臣”的义军募得志士三十六位、白银及民间捐赠的金银手饰五十二两。后来,有挺还继承了恩师的从一品德和人格情操,在康熙九年考中庚戌科进士得授官职后,刚正不阿,效忠朝廷,以死拒受时在福建起兵的耿精忠在籍缙绅的招纳传檄。

正是:

精金百炼,草莽臣访门生得相助;蚌病成珠,叶有挺承师德存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