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宿帝岔,是凤阳乡半岭自然村的一处岔口地名,与周宁、福安交界,东西两山夹持,南北两面狭小,古时是福安、霞浦、柘荣等市县商旅前往闽北政和一带的必经之地。古道全是石板路,由北向南大约五华里,基本上都是上坡。从被磨的圆圆滑滑的路石,不难看出这条古道所经历的风雨沧桑。由于来往赶路的客人多,古代半岭村和岔口那头的江源村及宿帝岔口都曾设有多家客栈。这个地名的由来,至今流传着多个版本,其中与冯梦龙相关的那则故事,颇具传奇色调。
说是锣鼓山间,有一个看鸭妹传奇式地被晚明福建小朝廷的唐王朱聿键选为娘娘。唐王只知娘娘自幼父母双亡,是由阿公(祖父)、阿婆(祖母)带大。忽有一日,唐王问娘娘:“我俩感情笃深,可我还不知娘娘原住何方,家境如何?”娘娘回答:“臣妾家住寿邑锣鼓山,遍野紫珍珠。六十八厨娘煮饭不够吃,七十二柴夫砍柴不够烧,三十六河船运货不够用,厝里上有九十六天窗,下有三十六天井,门前是千里河塘,厝后是万亩花园。”唐王一听肃然起敬,万万没有想到这兵荒马乱的世道里,还会有如此富贵的人家,说什么也要摆驾去探望岳祖大人,遂一路笙歌一路旗,銮驾前往娘娘故里。冯梦龙任过寿宁知县,追随唐王举旗反清后,自然被唐王带在身边一道前行,不过,未卜难先知,对这方山水烂熟于心的他,却也一直琢磨不透寿宁何处是娘娘说的家乡。当王舆越抬越高,走近一个僻静的山坳破草寮旁时,娘娘告诉唐王说到家了,极目之处,但见满山坡的葡萄正在扬花结串,一位头发如雪的老汉站在田埂上扬着长长的竹竿,田里一群一位老妪正在拾掇着,抬头是星星点点的漏洞,低头是坑坑洼洼的积水。唐王见娘娘家境如此贫寒,心神恍惚,除理解了“遍野紫珍珠”是指葡萄外,便一直苦思冥想着娘娘所说的一连窜数字,怎么也搞不懂,在旁能领会娘娘之言的冯梦龙却又不便对唐王直说。在杯茶工夫后,唐王遂礼貌地请娘娘的祖母、祖父一道进都,老翁摆了摆手,回道:“芋头汤,番薯糊,除了神仙便算吾……”执意不走。唐王见这草寮非过宿之处,便让冯梦龙去拿出几锭银子交给二老,一番吩咐后就口谕起驾。不料返程路上,唐王是一步三回头,究竟是探研娘娘出的谜题,还是出于对二老的同情与敬重,只有唐王自己知道。就这样,一路拖沓,唐王的队伍才到山坳上的岔口,天色就已暗了,唐王便传令住跸。
当晚,唐王和娘娘面对星夜迷人的山坳静坐着。因唐王到了岔口时已过度劳顿,迷迷糊糊之中,但见脚下阴风卷卷,浓云闭合,两山壁立,不知几许莫测深渊;再看远处,一座偌大的山峦,云海茫茫,一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直通山顶,山巅时隐时现,不知还有多少难测的险境,遂产生被清军围困的幻觉,心想这穷山恶妇,竟敢谎言惑主,诱孤前来,备受艰辛,还遭清军围剿,一怒之下拔出佩剑刺向娘娘。此时,跟随在队伍后的冯梦龙见唐王出剑,迅即奔去,但见娘娘已躺倒在血泊中,想必是唐王误会娘娘,就在唐王面前吟哦起:“六十八厨娘喻阿婆,七十二柴夫称阿公,三十六河船一群鸭,九十六天窗草寮洞,三十六天井积水洼,千里河塘梯田现,万亩花园卉满山。”
此时此刻,唐王听过冯梦龙的自言自语,如梦惊醒,方才明白娘娘说的数字另有所指,知错杀了聪慧的娘娘,十分懊悔。在抢救无效后,唐王就追封娘娘为“皇后”,谥号“贤圣娘娘”,赐以金头、银项,口谕冯梦龙率员留下为娘娘举行国葬之礼。因是金头、银项,冯梦龙便为“贤圣娘娘”造了三十六座真假难辨的娘娘墓冢,并在娘娘的故乡锣鼓山下建宫祭奠,以慰娘娘在天之灵。因此,现在的锣鼓山下才有多座圣母宫、娘娘宫、皇后宫,在凤阳境内及周边才有三十六处娘娘墓址。
如今随着寿宁凤阳乡上大洋村至周宁纯池镇江源村公路修通,这岔口的交通要道地位逐渐弱化。然而,悲怆的故事却承载着希冀与祝福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