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价值观的力量
7389700000015

第15章 打造中国形象?养清正、凛然之气(4)

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相互渗透,社会和军事安全领域的相互需求加大,世界各国的依存度增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发展经济、创新科技、提高综合国力,已成为各国追求的首要目标。因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越来越成为各国特别是各大国的共识。在当前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尽管各大国间仍然存在各种分歧和利益冲突,但已不是全面对抗的性质。各大国日益注重沟通与交流,增强协作,避免对抗,从而使国际形势在总体上保持和平与稳定。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认知的当下世界那样,“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但如上所述,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就现实和未来情况而言,中国的国际环境既存在总体稳定的趋势,也存在挑战日益增多、且局部恶化的可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仔细想想,中国今天遭遇到的大多数飞短流长和白眼珠子,都是因自身极具体量与重量的崛起,摇撼了原有世界秩序的根基带来的。试回忆,人类历史上何曾有过,已相当于欧洲总人口1/3的中国农民工,伴随着廉价的资源参与到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来,并引发近些年世界经济格局中有目共睹的一轮剧烈的洗牌。倘若中国放弃进一步崛起,我们会一下子获得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吗?而且,中国人会愿意回到被一道铁幕关住的旧有的世界秩序中去吗?真的回去了,或许会比过去更糟。真是开弓已无回头箭,中国继续崛起,应是中国的核心战略目标。人生有尽,世变无涯,只要中国境内一片国泰民安,一派风调雨顺,国力在未来十几年再翻一番,中国就能不怒自威,就会不战而屈人之兵。届时,周边国家的对华态度必会调整,美国的力量也会海潮一样自然由太平洋西岸而退。

作为几个升斗国民,我们建议国家不能对眼皮底下的浑水摸鱼,都开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不妨该出手就出手,诚如《环球时报》一篇社评所说:“别把制裁菲律宾看得太重。这就是中国崛起路上的一个小麻烦而已。即使菲律宾因此变得更‘反华’也无所谓。交不成朋友,菲律宾付出的代价肯定比中国大”。(《咋咋呼呼的“围攻”,奈何不了中国》人民网强国论坛 2012年4月6日)有的,你需要理解他的悲情,也得修理他的桀骜,不能反过来由着他“绑架”。时下亚洲大地可谓核弹密布——印度和巴基斯坦早已跨过核门槛,并已完成核武器的实战部署。朝鲜继2006年9月实验爆炸了核武器后,据称已拥有几十颗核弹头,伊朗也正在积极进行核开发。核武器的垄断,在亚细亚像一块霉了的糊墙纸被轻易撕破,世界由此进入了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时期,这将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抹上浓重的阴影。

中国必须趋利避害,沉着应对,从容分析,头脑不发热,血脉不贲张。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拓展发展的外部空间,积极推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重建,充分利用外部世界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资源,始终保持战略上的威慑力,排除一切对于中国崛起的宏伟目标的干扰。

与此同时,中国的崛起,必须包括文化的自觉崛起;中国的走向世界,必须以文化走向全球为先声。

时至今日,不少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印象,还大抵呈现于两极:或者停留在中国悠悠岁月的古朴、徐缓之中,忽视了当代中国的巨大发展进步:一边是舞狮子、闹花灯、吃饺子、民间剪纸的热热闹闹;一边是中国上世纪初拖辫子、裹小脚的“落后”、“愚昧”状态。或者,严重脱离中国的现实国情,忽略、遗忘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种种特征:只记住其经济总量名列前茅的综合实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繁华景象,奥运会、世博会和国庆60周年庆典的强烈视觉冲击等,仿佛彼岸举国香车宝马,环佩叮当,俨然成了贵妇人的一件华丽袍子。

总体上说,不但西方国家,就是周边国家,仍缺乏对当代中国国情与社会的客观把握。这就提醒我们,“文化输出”不能再停留在实用文化、民俗民情的一般层次,唯有价值观层面的交流,才能深抵对方文明的神经中枢。面对一个强大的西方,环视周边总有些忐忑不安的左邻右舍,最好的沟通就是告知它,并尽可能感染它:中国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是能够创造历史奇迹的,中国做好了自己的事情,方是对人类做出的最好贡献;中国人是富于智慧、温文尔雅,从孔夫子时代起就讲“和为贵”“和气生财”的,中国人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

这些意思,大抵都体现在了108年前,中国恰遭“黄祸论”的云遮雾罩之时,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篇高瞻远瞩的文字《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一文,其中说到:

中国人的本性就是一个勤劳的、和平的、守法的民族,而绝不是好侵略的种族,如果他们确曾进行过战争,那只是为了自卫。只有当中国人被某一外国加以适当训练,并被利用来作为满足该国本身野心的工具时,中国人才会成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如果中国人能够自主,他们即会证明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

再就经济的观点来看,中国的觉醒以及开明的政府之建立,不但对中国人、而且对全世界都有好处。全国即可开放对外贸易,铁路即可修建,天然资源即可开发,人民即可日渐富裕,他们的生活水准即可逐步提高,对外国货物的需求即可增多,而国际商务即可较现在增加百倍。能说这是灾祸吗?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正像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从经济上看,一个人有一个穷苦愚昧的邻居还能比他有一个富裕、聪明的邻居合算吗?由此看来,上述的论调立即破产,我们可以确有把握地说,“黄祸”毕竟还可以变成“黄福”……

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

中国的崛起必须是,也一定是和平的崛起,共赢的崛起。

世界将因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纪元。

四 今天 “文化”的悖论

从国内发展的形势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利益主体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互联网与“博客”、“微博”的问世,使得天空、海洋有多大,人们的资讯与交往世界平台便有多大。今日的国人,一旦上多了QQ,什么样的企鹅没有见过?面对社会生活巨大且炫目地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旧有的一些价值观念土崩瓦解,一地鸡毛,代之而起的是互不相同、甚至互为冰火的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就精神层面来说,时下的中国都身处几千年未见之大变局之中。

在经济成为全民族的自觉苏醒、利益成为亿万中国人的自动追逐之后,在这块风生水起的土地上,文化意识也逐渐苏醒。先是告别了大抵是“宣传”代名词的官方文化的一统天下,分化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从上世纪90年代后,“文化”,与“金钱”、“财富”一样,成为时代版本里点击率、眼球率最高的一个词。文化诸种事业,还有以文化为舞台、跳板,以文化为胭脂、口红的种种活动,已然是繁花照眼,如火如荼。常常让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其实是“大革文化命”的国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慨。

全国各地动辄就冠以“国际”和“全国”之名的文化节多如牛毛:

电器文化节、啤酒文化节、风筝文化节、琵琶文化节、粽子文化节、服装文化节……从臭豆腐到盆栽花,从小商品到大电器,不管是吃的、用的,还是穿的、戴的,都拿来办文化节,名目繁多,无所不包。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全国的文化节开闭幕式,几乎是一个固定的模式:领导讲话、贵宾贺词、投资签约、唱歌跳舞、焰火表演,明星走台、粉丝尖叫……不可否认,有的节会的确起到了传播文化、活跃经济、丰富群众生活的作用,但人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节会日益增多带来的各种弊病,如效果浮夸、内容和形式庸俗、奢侈浪费严重等。

茶文化、酒文化、烟文化、饮食文化、沐浴文化、珠宝文化、服装文化、汽车文化、企业文化、江湖文化、职场文化、旅游文化、官场文化、高尔夫文化、堪舆文化……昔日是“无湘不成军”,今天是无文化不成事了。

还有一个风水文化,一个隐秘的风水师群体正在壮大,个个羽扇纶巾,儒雅风流。他们活跃在富豪与官员周围,为他们预测未来,判明是非,提供心灵的慰藉。很多时候,这些权贵们主宰着别人的命运,却时常无力主宰自我。他们的财富和权力欲望快速膨胀,不安之感也在日益扩张,他们想用金钱购买一种玄幻的力量,来换取内心的安宁。有时候,风水师的一句话,就能成就或摧毁他们的某个决策,某个项目。在风水师与富贾、官员之间,有一批掮客充当着中介,甚至为后者请前者,成为了下属表达忠心、博得垂青的一种时髦方式。据说20几年前,在南方生意做得花团锦簇的小姐,给还在北方的姐妹们发电报:速来,此地钱多,人傻。今天香港的风水师们,也为大陆的生意如此火爆、酬金动辄十万、百万计,而移师北上。(《一个隐秘的风水师群体正在壮大》《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3月26日)

今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批评领导干部读“读坏书”,说他们的“办公室,书橱内确实放了不少书,却是精装版的《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古代帝王驭人术》等等,甚至如《阴阳风水学》、《八字与官运》也堂而皇之摆在那里”。过去的官场一般用毛恩列斯毛去装点办公室,自从经济腾飞,政府气派起来,众多官员的办公室陈书也进入了新时代。过去书架上摆的可能仅仅是摆设,现在摆的则常常取下来闭门研读,这到底算时代返璞归真后的进步,抑或是时代一个耐人寻味的吊诡?其实,不但是官场,如今你到坊间的书店书肆上转转,“驭人术”、“制胜术”、“诡辩学”、“计谋学”……恍若走入一个阴谋之国,它们全都打上了中国文化和东方智慧的标记。

90年代初以来,大众文化长期停留在娱乐工具层次,文化的功能在大大消减政治化后,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大概就剩下娱乐功能,让大众开心一笑。无需去表现什么重大、深刻的东西,或者民众的喜怒哀乐,更不要去碰政治,要碰就去唱高调,还是过去那套脱离实际、革命时代过时的价值观。官方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也呈现负面性:

在中国社会的基础从意识形态转移到以金钱为核心的利益的过程中,官方的一些政策扮演了一个主要的推手。最明显的就是“GDP主义”,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一些地方,经济的增长成为了衡量各级官员的唯一重要的指标。GDP主义已经高度制度化,尽管最近几年中国政府想努力扭转单向面的GDP主义,但成效并不大。GDP联系着政绩,政绩决定着仕途的升降;而且高增长、高速度的GDP,能给权力寻租以更多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大众文化不迎合“GDP主义”,不产生权力崇拜的心理实在是非常之难。

此外,一种体制性的虚荣,在我们的社会里可谓源远流长。先是面子上的虚荣:去许多发达国家看看,城市里最好的建筑一是学校,二是教堂。在中国去任何城市,凡最威武最豪华的建筑,又是什么呢?

再是骨子里的虚荣:

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其他社会中的“阴暗面”,比如失业问题。一些人找不到工作,将其称之为“待业”,将失去工作的人称之为“下岗”,或将这些人员笼而统之地称之为“富余劳动力”。但是,玩弄文字游戏,否认失业问题的存在,无异于掩耳盗铃,最终还是得由政府花大价钱来“买单”……

毋庸讳言,今天社会生活中某些阶层、某些人存在大量的奢靡之风、虚骄之气。本应该提引大众文化的精英文化呢?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我觉得知识分子的责任很重要,当整个社会功利的时候,知识分子可以实现一些梦想;当社会迷茫的时候,知识分子应该清醒,这是我们的天职。”

中国当下现实中,如冯骥才这样忙于抢救历史文化遗产、自称“民间文化守望者”的人并不多,风尘仆仆行走在黄河、长江边上,对这块土地的鹃声雨梦、民情民瘼高度关注的人也不多。一些人,或站在象牙塔尖上,开口“现代性”、“后现代主义”,闭口“人文精神”,“终极关怀”,视大众文化为通俗低俗。大众文化当然属于世俗文化,但通俗不等于低俗。大众文化在今天应该定位在公民文化、市民文化层面,其主要功能是要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建设,公民道德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做人底线,只有当大众文化违背了公民社会的道德底线时,才能叫“低俗”。大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你让他去深刻、前卫和先锋,追求“终极关怀”,大众文化自身就被“终极关怀”了。

触目可及的,大多是犬儒主义者。“犬儒主义”一词是从欧洲哲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根据旅美学者徐贲的研究,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现代犬儒主义的彻底不相信,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它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犬儒主义有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一面,也有委曲求全、接受现实的一面,它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在今天的许多大学校园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说真话”,已被一些人忘掉。陈寅恪、竺可桢诸先生当年的话:“自由之意志,独立之思想”、“大学不仅要谋食,还要谋道,大学不仅提供术,更要提供道”也被一些人忽视,许多学校能提供的多半是技术性和功利性的东西,堪称“职业养成所”,有的甚至以推出官员、富翁、明星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