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周至新在新西兰打来电话,已替文丽和两个女儿申请出国签证。
那晚,文丽很兴奋。她一次又一次地对八岁和六岁的女儿燕宾、小燕说:“快了,马上就要离开了。早要你们多背一些古诗词,多学习一些汉字,到了那边,就不专门学习这些了,你们会慢慢忘了自己的语言呀。早要你们多背英语单词,你们总是贪玩,看,马上要到那边,你不会英语,就等于哑巴……”
孩子们只顾兴奋着,她们觉得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也不过像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游玩,一点可恐惧和忧虑的地方都没有。相反,她们在小朋友之间多了一个炫耀的资本了。前些天,姐姐燕宾的同学迪迪跟奶奶去了一趟香港,回来对围在身边的同学滔滔地讲述,高傲得像一个小公主。燕宾小声嘀咕:“香港也是中国。我爸爸在新西兰,很快就会接我们一家出国定居。”
迪迪偏听见了,撇着小嘴说:“你都说过多少次了,去年说你爸在加拿大,要接你们去,今年又说是新西兰。明年去哪儿?”
燕宾无话可说,从她出生的时候,爸爸就一直在外地的公司上班,后来,被公司派到加拿大,爸爸真的在电话里对妈妈说等站下脚跟,就接她们母女仨过去的。燕宾等了四五年了,爸爸也没接她们。她不止一次地问文丽:“妈,加拿大的地面很不平吗?那里的地面都是冰吗?怎么就站不稳脚跟呢?”
文丽想慢慢地对孩子说,但是,她突然就来了气:“你以为到外国生活就那么容易吗?”
燕宾抱住妹妹,怯怯地回嘴:“那为什么你老惦着爸爸带我们到外国去呢?”
文丽叹口气:“外国毕竟有外国的好处。比如说环境很好,地域广阔,人口少,卫生设施好,社会福利也好……”听妈妈说这么多的好,燕宾和小燕便依着自己的想像,在脑中展开一片美好的新生活图景。
文丽的母亲一直反对文丽与至新的婚事。山里的女儿上学晚,文丽初三时,已十八岁了。那时,至新刚刚从师范毕业,才二十二岁。情窦初开的文丽一下子就爱上了个头瘦小、文质彬彬的小周老师。师生恋,从来都是大逆不道,人人反对的。何况周老师个头瘦小,家境贫寒,姊妹众多呢。
文丽在至新精心辅导下考入师范,三年后也回到母校做了老师。出嫁的时候,娘家没有人参加婚礼。就这么结了婚,生下燕宾。
至新婚后受同学之邀,辞职到海南与同学一起办公司了。燕宾刚两岁时,文丽又生下小燕。至新得到一个赴加拿大工作的机会。他望着辛苦不堪的文丽说:“要不,我就不去了,在国内,还能常回来看看你们。”
文丽犹豫再三,最后决定:“你好好干,找机会把我们也接出去。”
至新感动地承诺,一定要把她们都接出国。但是,他在加拿大五年,却没有找到接妻女出去的机会。为了他的承诺,他抓住了转到新西兰的机会,终于,他就可以和粉嫩娇美的三个亲属在异域团聚了。
文丽母亲高兴地跑来说:“听说你们要出国,你兄弟的女朋友把拖了两年的婚事定下来了。赶在你出国前结婚,一定要你参加婚礼。”
燕宾和小燕的老师、同学眼神里的不信任,变成了羡慕,都不厌其烦地叮嘱她们到国外别忘了常给老师同学打电话,别忘了常常温习母语,还竭尽所知,叮嘱两姐妹种种国外的生活常识。
至新的弟兄们也纷纷来看文丽,希望文丽走后,把这所两层小楼留给他们。但是文丽说她需要卖掉这里的房子,去交那边房子的首付款。弟兄们便你一件我一件分了她的旧家俱。文丽卖掉房子后,住到宾馆里。
几个平时常来往的朋友,看她的次数更勤了。那位做生意赚了一笔的老同学伟,专门设宴,让儿子认文丽做干妈,把一只大大的红包送给文丽,希望做干妈的多多提携,有机会让干儿子也出国。
文丽忙碌着,很疲惫,就心烦,盼快快离开。
签证到手了,文丽突然心里发空,说不清是什么情绪。她买了几年穿不完的棉内衣,带了几年读不完的中文课本。
定好了伟开车送她们到上海乘飞机出关。那天早上,母女仨从宾馆出来,广场上站着那帮亲人、朋友,文丽的心一痛,她曾经多想快快离开他们。此刻,她发现心里有一条索,一步一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