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年中国说
6752700000050

第50章 现场互动:90后比80后更加有独立精神

主持人:下面把时间留给大家,有什么问题提给朱老师,可以是跟教育有关的,也可以是跟文化有关的。

学生提问:非常高兴今天听到朱老师的演讲。我有一点感受,我们之前讨论的所谓教育其实只是现在教育制度所营造出来的一个关于教育的幻象,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教育,譬如我们说李白,他没有经受过美国那种开放式的教育,但是他仍然不是一个喜欢给出标准答案的人。再说杜甫,他也没有接受过现在中国所谓喜欢给标准答案的这样一种刻板的教育,但他却永永远远是一个有独立想法的人。在我看来,其实现代教育制度并不负担有给被教育者一个完整人格这样的功能,现在教育制度的功能只是提供或者生产现代社会需要的、符合东方或者西方标准社会制度的人。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的教育制度和中国的教育制度都有它的道理,都能够完成它应该负担的时代任务,这是我的一个感受。所以我想请您谈一谈,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之外,我们能为教育做点什么?

朱大可:你问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李白和杜甫的问题。教育只能涉及中间段的大多数人,少数两头,真正的天才是不需要被教育的,还有极少数蠢材你怎么教育都没有意义。把这两头去掉,剩下的大多数人确实在人格或者是知识层面上需要被塑造,但是塑造的标准,现在确实有分歧。按西方式的教育标准,他们是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独立人格,而我们是要培养听话的工具,这是有差别的。

因为你要成为工具,所以你就需要被标准化,因为工具一定是标准化的,没有哪一个工具可以不标准化,不标准化就会出问题。标准化就需要有标准答案。当然我们现在也有很强烈地反抗这种体制的力量,比如学校教得是一套,回去家长就开始解构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那时候家长是很困惑的,不知道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所以80后出现一些问题。到了90后,90后的家长就很聪明了,他们知道怎么对付这个小独苗,怎么帮助他们既能够应付学校的这一套体制,同时又给他们一些体制外的更独立的东西。所以我现在带的学生,我比较了一下80后和90后,相对来说90后更独立。这个东西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恰恰是他们在家庭、在社会中学到的。他们甚至学会了翻墙,学会了使用翻墙软件搜索不同的资讯,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的资讯,来获得自己独立的判断,这个时候他成长得更加健康。确实像刚才你讲的,校园外有一股更为清新的,像雕刻时光一样的力量,它在雕刻我们,那么这个力量他会塑造出更多元的因素,所以这是我们看到的更明亮的方面,谢谢你。

学生提问:我接着刚才这个小伙子的问题问。杜甫和李白都没有经过标准答案的折磨,今天能坐在这里的都是经过标准答案折磨的人,包括主持人,听您的口音就知道您是来自一个高考大省。我们是在标准答案中冲杀过来的,有的人拼爹就不需要坐在这里了,我们是拼标准答案的。但即使我们拼标准答案,我们依然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刚才说到移民,现在很多思潮主宰着80后的妈妈和80后前一点的年轻母亲——把小孩送去施行巴学园、蒙氏

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反对填鸭式教学,注重开发儿童的感官认知能力,教学方式灵活。——编者注这样教育法的幼儿园,但这些孩子毕业以后,不进国际学校的话,必然和中国的小学对接。您认为这两种教育,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尤其是幼教,我们应该怎样来对接?年轻的父母教自己的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和思想的同时,怎么对待标准答案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朱大可:我反复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让我们继续人格分裂下去,你只能教他健康的一套,然后也让他学会有很大问题的那一套。没有办法,你必须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能够不断地应对新的变化。前几年媒体报道过一个例子:有一对夫妻,他们是做生意的,养了一个80后的孩子,结果因为溺爱彻底失败,所以他们当时对这个孩子感到非常绝望,把他扔一边,然后再养一个。第一个是个男孩,于是又养一个女孩,夫妻俩赚了一点钱,把所有的工作放弃了,把这个女孩带到中南山上。然后他们租了一个茅屋,每天的课程就是读四书五经,中午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晚上有一点娱乐时间听刘兰芳的《说岳全传》。封闭式学习,不跟朋友接触,偶尔会有朋友上去看一看夫妻,看看孩子怎么样。用这种方法培养孩子,一旦下山就完了,她跟这个社会完全不能对接,这样的孩子,在真空环境里生长,完全没有免疫力,在社会上见风就死,又一次失败,必然的。

所以你不能回避,也不能躲开现实,怎么办?只有继续坚持分裂的道路,把人格分裂坚持到底。

学生提问:我觉得您这个说法有点太悲观,毕竟我们这一代经过标准答案训练的一批人也成长起来了,各行各业都有。比如像王小波,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他一样能够反思并且有独立人格,为什么我们不相信身边的人也能够反思,也有独立的人格?包括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包括复旦附中的校长也在努力,这个努力是缓慢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乐观的态度接受这个过程?

朱大可:这是个人性格的问题,我这个人比较悲观,我觉得你的想法非常好,对大家有更多的鼓舞。

主持人:我把你的问题再简化一些,更直接一些,朱老师家也有一个女儿,再有一两年上小学了,如果老师让孩子写作文撒谎,你怎么办?

朱大可:这个我想过了,该撒就撒,就是这样。但是我会告诉她在家里绝对不允许撒谎,到学校里可以撒谎,但我可以告诉她这是一个撒谎行为,一定要让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撒谎是不对,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要同时告知,要有一个告知体系,一直在警戒他,这个非常重要。当然你刚才说的,像我们这些人,包括王小波,我们都能够跳出三界外,我们是经过内心强大斗争的,很痛苦。我们不断地跟自己做斗争,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战胜体制的强悍。所以我们希望十八大以后随着政治改革的进行,教育的改革能够使得中国的教育变得更加健康和光明,使我们未来的孩子能够享受一个更良好的制度,这是我们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