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昌:德国的企业经营环境特别理想,几乎没有任何行政干预。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在中国注册一个企业,需要批准吗?每一个人都说需要批准,但在德国不叫批准,叫备案。在德国成立一个企业,只需要起草一个公司章程以及股东协议,几个人签字交到法院工商注册厅就可以。也可以不用当面交,把信封直接投进法院门口的邮箱,7天之后他一定会把注册通知书给你。如果不给你,你可以找他麻烦,注册厅工作人员的工作就有危险了。
所以在德国办企业,网上下载一份章程,几个人签字就可以了。可以有资金,也可以没有资金。有资金,你跟客户打交道,人家会更信任你;没有资金,可能别人不太信任你,就这么简单。
德国公司经营中唯一必须打交道的是财政局。财政局管税收、公安、消防、卫生。德国没有城管,发改委、商业局这些机构是不允许来找企业的。警察必须在获得确凿的证据并且有搜查令的时候,才可以进入一个企业。如果一个警察没有前面两个前提,没有受到邀请擅自到企业来,就是违法。但是德国政府也有政府的厉害,如果企业不缴税,负责人面临的风险非常大,有可能被罚款,也有可能坐牢,依具体数额而定。更大的风险在于,只要你逃税漏税,你一生的信誉记录就彻底完蛋。以后你去哪个企业上班、工作都有难度,想自己创业也贷不了款。你不能自己创业,也不能找工作,怎么办?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家里吃养老保险。德国犯了错误的人也还是有保险,这个权利是不会被剥夺的。
德国是一个官不聊生的国家。你要想当官,首先,你的权利是有限的;其次,你的手不能伸进人民腰包,只要一伸出来,必被抓。
举几个例子。德国联邦银行行长有一次到奥地利休假,旅馆老板一听说德国央行行长来了,要讨好一下,就让他免费住旅馆。行长就动心了,免费住了,但这件事被记者知道了,记者一报道,他不得不辞掉央行行长的职务。免费住两个晚上旅馆,丢掉了行长职务。
还有一个例子,曾经的德国经济部长莫勒曼,他小舅子做产品推销。在德国,允许政治官员给企业家推销。他用信笺纸写了一封推荐信,结果被媒体知道了,他就辞职了。为什么?第一,你占用经济部的信笺纸,这也是国有资产,你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第二,你用经济部的信笺纸,涉嫌用经济部的信誉给小舅子做担保。两大罪名出来,德国经济部部长就辞职了。
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请客吃饭,媒体就登出来——默克尔请企业家吃饭。马上有人质疑总理是不是用公款请客?默克尔就慌了,赶紧把发票贴在网上,说这个是我自己掏的钱,媒体才善罢甘休。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有一次坐飞机去一个国家访问,老婆随行。媒体说,你带夫人访问是占用国家便宜,于是他乖乖为夫人交了3700欧元的费用,这对他来说是非常大的数字。因为他一生结婚三次,离婚两次,每一次离婚都要付出惨重代价。在德国结婚,女方占很大便宜,只要结了婚就可以坐等配偶的一半财产。他离了两次婚,以至于穷到只能开老掉牙的大众牌私家车,住两居室的房间,没有警卫保卫。这是我看到的德国政府官员。
由于德国的政府官员非常廉洁,以至于在经济这块大蛋糕上,政府官员几乎分不到什么。那税收都用来干什么呢?我做过研究,德国财政收入的35%被用来补贴社会保险、农业、食品;再加上对其他一些弱势行业的扶持,包括对个人的补助,这个比例达到55%。也就是说,财政收入的55%直接用到民生上。大约20%用于教育,约20%用于国防、外交。除去这几项,剩下不到10%,才是公务员开支。这个国家没有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用车,用车的只是有限的几个人——正部长级别的才能用车,副部长级别没有车,而且用车也必须是在工作期间,下班之后就不能用了。由于官员普遍廉洁,国民收入没有被过分地浪费掉,这也是德国民富国强的一个原因。
德国也有一些市长,下了班之后还要打第二份工,这个是事实。我认识一个市长,他原来是做出版业的,后来竞选市长,选上了之后他度日如年,因为和他做出版的时候相比,收入差距太大了。一次我带一个专家拜访他的时候,这个专家说他的书能卖400万册,这个市长羡慕得不得了,说等任期结束还是去干出版。可见,德国政府官员没有任何油水。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就是一个蛋糕,这个蛋糕政府切得越少,人民的利益就越大。如果德国的经济体制保障了自由竞争,政府很少干预,企业就会有更大活力,经济就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