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年中国说
6752700000041

第41章 德国政治经济走中间路线

杨佩昌:下面到第二个主题,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

我归结了几点原因。首先,德国人对宪法充分尊重。宪法在德国叫基本法。为什么叫基本法呢?就是临时性质的。二战结束后,西德方面称暂时不制定宪法,等到东西德统一之后再制定一个真正的宪法。这么一来几十年过去了,还没有统一,所以一直沿用基本法的叫法。1990年东西德统一之后,大家觉得基本法很好,没有必要改变,于是就没有改变。

大家知道,德国曾经发生两次世界大战,而二战为什么会爆发?当然跟纳粹有很大关系,纳粹又是怎么出现的?这个我们要追溯到魏玛共和国时代。魏玛宪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宪法,它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是因为它规定得太细,以至出现“跳票”。“跳票”的意思就是你承诺了,但没有做到。魏玛宪法出现第一条跳票后,老百姓对这个宪法就逐渐不信任了,这个国家的权威就没有了。如果国家制定一个宪法,规定公民有游行、示威、结社的权利,但实际上公民并不能这么做,那这个宪法就是不严肃的。德国魏玛宪法因为不断跳票,大家就对它丧失了信心,对政党、政治体制也失去了信任,老百姓迫切希望有一个强人出来领导国家,于是希特勒就诞生了。

希特勒上台之后做了很多事情,第一件是改善基础设施。他主持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把德国所有城市、乡村,也就是整个德国的公路体系构建起来。一个领导人能把国家的交通建设得如此畅通,让出行如此方便,不容易堵车,老百姓肯定舒服。

第二个大事是实行国家社会主义。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美国选择了新政,就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执政思想。德国选择了另一条路,叫国家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就是国家亲自运作企业,直接投资到具体的项目上。因为当时投入的资金非常多,老百姓就觉得纳粹还是很不错的,对纳粹党非常信任。权利就这么一步一步沦陷了。希特勒从部分掌权到全面掌权,使德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把世界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给全人类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今天,战后的联邦德国对此进行了反思,在宪法上做了一些修改。这个修改就体现在充分凝聚共识上。德国有一个机构叫宪法法院,任何公民、机构只要认为政府做的事情与宪法相违背,就可以去打官司。政府是纸老虎,你不用怕政府,法律会保护你。

德国的政治实践保证了政治体系的稳定。从1949年到1963年,由康拉德·阿登纳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总理,他的任期时间很长。德国其实带有很大社会主义成分,它的很多规定我们听起来都很熟悉。比如说领导人任期特别长,阿登纳做到1963年才换上艾哈德。艾哈德当时是德国经济部长,此人有一个特点——管经济很好,管政治不行,一上台就显示出政治上的幼稚,1963上台,1966年下台。从1966到1969年由基辛格任总理。接着是勃兰特,可是他被同僚“搞”了一下,于是施密特接替他当总理,一直到1982年。这时候右翼上台。

在德国,每一个政党在台上都会统治十几年时间。好处是可以有效推行自己的政策,坏处是任期太长。有的人觉得这不民主。讲到这点,德国的议会确实也跟其他国家有点不一样。一般而言,一个议会能有效运作的前提是将议会人数控制在500人范围内。超过500人就是聊天,起不到任何作用。德国刚好越过边界线:议会人数是612人。所以德国是走中间路线的国家,不太左也不太右。

德国的经济政策也基本是走中间路线。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稍微偏右一点,60年代到80年代初又左了一点,所以政策不会大起大落,总是在不断的纠正中。

我们再看一下官僚体制。德国是一个庸才进政界的国家。如果你有很强的能力,你是不会进政界的,因为做政府官员、公务员的收入处于平均线之下一点。从上班那天到死,你清楚地知道这辈子会赚多少钱。德国的工资非常透明,我在联邦统计署工作了半年,从电脑上就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工资是多少,从上层领导到一般干部,挣多少工资一清二楚。由于工资透明,人就没有什么梦想。有些人觉得不需要做梦了,一生就这样了,就到政府机关当公务员去了。真正有理想有才能的都跑到企业去了。所以德国企业界人才非常充沛。在中国很多聪明人都考公务员,进企业不是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