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年中国说
6752700000011

第11章 在台湾看不到随时会爆炸的愤怒

张铁志:《亚细亚的孤儿》这首歌真的非常好听。我在听罗大佑现场演唱的时候,觉得这真的是一首经典歌曲。这首歌可以代表台湾20世纪80年代的气氛。我刚刚提到1987年之前台湾社会利益的解放、公民社会的形成、威权体制的解除。1987年到1996年是台湾民主的阵痛期。虽然1987年宣布解除戒严,开放报禁党禁,可是当时的台湾离民主还非常的遥远。90年代初,台湾民众还无法享有基本的言论自由,比如不能主张共产主义。从1987年到1991年,主张共产主义还是叛国罪。可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应该是允许民众主张任何主义的,即使我不赞成你,我也保护你说这个话的自由。这个大家都非常了解。

到1991年才废除了一条法律——《刑法》第一百条,从此确保人们可以主张不同的思想,自由信仰的权力得到保障。到1994年,第一次选台北市长、高雄市长和台湾省长,民主化的过程经过了十年才慢慢完成。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包括李登辉上台实行本土化。这个本土化有褒有贬,很多人不喜欢,但是也有很多闽南人因为以前受到国民党的长期压迫,在本土化政策中感觉站起来了。1993年、1994年前后是矛盾冲突非常剧烈的年代,直到2000年才缓和下来。2008年之前,无论是因为阿扁贪腐案,还是因为红衫军,或是两岸时而紧张时而舒缓的关系,两岸议题在台湾一直是一个非常令人紧张的议题。然后到了本次大选辩论(2011年12月3日),我觉得这次辩论是整个过程的缩影。

2010年台湾的五都选举就是相对平静的一次选举。一方面,“双英”(马英九、蔡英文)都是理性的人;另一方面,民众厌倦了过去十几年政治上的激情。但是因为民主化的过程中,很多人长期受到国民党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他们对新的转变不习惯,会感到不安。现在,我觉得台湾进入全面的小清新时代,以前小清新指的是台湾的独立音乐,可能大家也喜欢陈琦贞、张悬、苏打绿,他们确实非常小清新。小清新也同时反映在很多层面上,比如说电影《那些人》。那之前台湾也有各种青春电影,从《蓝色大门》到新电影《星空》,我觉得这反映了台湾的时代氛围,这些导演都会去拍关于青春的电影。

政治上也一样,这几次的选举,蓝绿阵营都推出许多公仔,去年(2010)我去苏贞昌他们的商品部看,真的吓一跳,很多可爱的商品完全没有政治气息。包括这次小英(蔡英文)也出了一个英文专辑《英文歌》,封面极其可爱。因此我说这是全面小清新的时代,这个小清新风格代表台湾慢慢脱去暴戾之气。

政治上是这样,那么民间呢?回到一开始谈的问题,台湾的公民素质在大陆看来是提升了,这是民主化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民主?民主说到底就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对个体权利的保护,是对人的尊重。

这个尊重表现在许多层次,比如官民之间,我必须承认,在大陆有些事让我很不舒服。比如北京地铁站都有安检,安检人员态度很糟糕;比如在广州买票,(售票员)都是晚娘(方言,意为“继母”)面孔,他讨厌我,我也讨厌他。台湾过去也一样,公务员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北市推出一个政策,民众到公务场所办事情,台北市长要求将公务场所办事的台子降到跟我们一样的高度,不管什么事情都有志愿者给民众送茶,彻底为人民服务。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是官与民关系中最细微的变化。

同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大的改变。一个比较不民主的社会中,往往充满各种意识形态、谎言和潜规则。如果充满各种潜规则,想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是非常低的。而在相对透明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比较高。在现在的台湾,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度是比较高的。在今天的台湾社会,也有很多民众被欺负,被强制征地,但是民众可以给报纸写信,可以去找议员,可以走上街头抗议。这些合法机制的存在,使社会的暴力大大地减低了。我们看不到那种愤怒,那种随时会爆炸的愤怒。

台湾过去和大陆一样,唯发展主义,是全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在那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们牺牲了环境生态,牺牲了劳工权益。20世纪80年代,许多受害者纷纷站起来,劳工要求保障工作环境,要求工作安全。到现在大家慢慢对是否要发展这么快有很多的反省,很多人开始重视慢活的概念,开始重视活得更好,要吃有机蔬菜,要慢下来。因为快就伤身嘛。譬如,台湾有一个音乐节叫“简单生活节”,聚集了许多年轻人的创意专辑,或者各种有机蔬菜,这个蛮能反映台湾社会的主流气氛。

很多人到台北之后跟我说,台北怎么这么暗淡,没有上海、北京光明灿烂,没有美丽的摩天大楼。后来想想,既然我们发展这么慢,就把慢做到最好,做得最精致。因此出现很多的达人,做茶的达人,做巧克力的达人等,开始从生活中寻找美好。

我讲这些,感觉是很不错的。民主,除了发展之外又另有一种价值。可是事实上很多旧的思想、旧的力量还是不断在出现。我举几个具体例子,比如2009年政府不断推动大型科技园区或者工业园区的建设,不惜对农民强制征地。2009年在苗栗县,县政府半夜用推土机将农民的房屋强制推掉。大陆微博上很多人笑我,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是这个事情在台湾引起非常大的震动,当年7月17日农民一起上街抗议,第二天“行政院长”道歉。

2010年政府要在浊水溪盖一个石化工厂,叫国光石化,会造成污染,造成地层下陷,尤其外海还有非常稀少的中华白海豚,只有一百多只了。一开始政府非常高调,“行政院长”,也是作为国民党内部台湾地区高层领导候选人的“副总统”说,没关系,盖了工厂之后白海豚自己会转弯的。这句话任何台湾朋友都知道,是一句名言,非常可笑且极其荒谬的名言。民间社会开始动员,希望那里的环境不被破坏,因为那是非常稀少的湿地。很多学生开始联名写信,很多学者站出来。我自己参与了文艺界的组织,席慕蓉老师、郑愁予先生等,去湿地感受大自然,写诗歌、写小说,在报纸上发表。经过几次到环保署前抗议,2011年4月20日地球日那天,马英九宣布停建。这是近几年来最大的一次公民运动的胜利。

最近的一个例子,也是我自己参与的。2011年10月10日,台湾的“国庆日”,那天晚上知名导演赖声川导了一个摇滚音乐剧《梦想家》,大家都说难看,骂声不断。几天后发现这出戏花了2亿多台币,整个社会完全愤怒了,没有一个人跳出来替他们辩护,都是批评的声音。后来文化界的朋友也出来提出了九大主张。这个事件只是文化界的冰山一角,因为台湾也越来越喜欢搞大型的烟火活动,好像搞得越大就越壮观,每年买烟火的费用都高达几千万台币。可是日常的文化基础设施被忽略,台湾政府是没有这样的思维的。所以《梦想家》只是整个文化界向往那种巨大的文化建设的缩影。我们提出一个诉求,希望官员下台、道歉,最后“文建会”道歉,政府官员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