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年中国说
6752700000010

第10章 台湾民众高素质是民主化的结果

张铁志:既然来自台湾,就用台湾的方式问好,就是不说“晚上好”,而是“大家晚安”,而且是用闽南语说。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接受凤凰网的邀请来到厦门大学,一直想来厦门,尤其是对鼓浪屿憧憬已久,却一直没有机会。今天下午有机会迅速去看了一下,真的是非常美。半年之内一定要到鼓浪屿住个三天两夜,好好走一走。也听说鼓浪屿和厦大是非常适合谈恋爱的地方,所以也很谢谢大家今天晚上牺牲谈恋爱的时间来听我们的讲座。当然了,恋爱都是九点以后开始的,所以大家还有机会。

刚才邹老师说到两点,第一点,音乐是我们互动的工具,我非常同意。可能有些同学知道,我自己写作的一个角度就是从音乐来看时代。不管是写西方,还是写台湾的,包括中国大陆,很难找到一首歌代表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今天讲台湾,可能会讲到刚才提到的那首歌,讲到大陆,除了《黄河大合唱》,还有周云蓬的《万能青年旅店》,乃至少一辈的歌——不同的歌代表社会不同的面向。

第二点邹老师说的,我就完全不同意了。他说没有我懂台湾的价值,这我不同意。(笑)我们常常从别人看待我们的眼光来了解自己。这两年两岸互动非常密切,非常多的大陆朋友来到台湾,跟我们说台湾是什么样子,我们才赫然发现,原来台湾是这个样子,之前可能我们自己都不知道。

几乎我每次接待的从大陆来的学者或文化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觉得台湾是个文明且有秩序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出租车司机的故事。有人说他的东西丢了有出租车司机给他送回酒店。还有一个更离谱的事情——乐评人张晓舟说的事情我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和朋友在出租车上谈诗歌,谈杨穆先生的诗,谈完之后下车的时候,那个师傅说他也是杨穆的诗谜,所以不收你们的钱了。我说这也太离谱了吧,我坐了一辈子出租车,也没遇到这种读诗的师傅。

我当然遇到过很有礼貌的师傅,我也特别喜欢出租车上放的玉兰花。我也特别喜欢台湾出租车上放的卫生纸,这的确是很细微的地方,是很多大陆朋友在台湾看到的很美好的地方。只是每个人理解的不一样,特别是2011年是辛亥百年,有些人认为这是在台湾找到民国风。也有很多人认为在台湾遗留着很多民国传统,比如说陈丹青老师就非常喜欢谈这样的事情。也有很多人说,在台湾遗留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一面,可能因为台湾没有经过疯狂的摧毁,所以保留下来传统的美德。

但是我看问题角度不一样。说实话,在许多许多年前,在我小时候,台湾一样有许多的问题,一样有食物造假,一样有假油让人失明,一样有严重的公害,人与人的信任度非常低——并不是一开始台湾就是一个美丽的岛。现在感觉台湾的公民素质较高,我们隐隐然也有这样的感受。这是如何形成的呢,在我看来,这就是台湾这些年民主化的结果。

就像刚刚邹老师说到的,比如星期六刚刚进行的“台湾大选”辩论,很多人觉得很无聊,因为火药味很低,一点都不刺激。马英九和蔡英文都比较温和,宋楚瑜也火力不强。演讲之后,网络上流传一个视频,是1994年台湾第一次台北市长选举的录像,这是非常经典的选举。参加辩论的是三个人,时任台北市长的陈水扁,国民党的黄大洲,以及也在凤凰网写博客的赵少康。赵少康当时是政治明星,口才非常好。一上台他就说,“中华民国就要毁灭了!”下面说,“台独将把台湾带上毁灭之路”。当时真是看的令人血脉贲张,非常的激烈。这个当然不怪他。1992年、1993年的台湾确实是充满暴躁的气氛。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时,路上支持不同候选人的出租车都挂着不同的旗子,呼啸而去的同时对对方大叫,或者比划着胜利的手势。这是彼此叫嚣的时代,毕竟当时台湾才刚刚民主化。

1949年国民党到台湾实行的是军事统治,是白色恐怖,没有任何自由,是高度封闭的时代。许多著名作家,柏杨、陈映真和李敖,都因此入狱。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台湾才慢慢打开一些,所谓市民社会的崛起,到20世纪80年代更是如此。上星期六(2011年12月3日),听完大选辩论,晚上听罗大佑的演唱会,感触当然是非常深。他的歌的确反映了不同时代台湾的进程,特别是他1982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中的《鹿港小镇》,以及1983年第二张专辑《未来的主人翁》,都非常反映台湾当时的社会状况。《鹿港小镇》里唱“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到1983年《未来的主人翁》里唱的“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的发明变成电脑儿童”,“我们不要被你们忘怀变成钥匙儿童”,反映的是台湾进入高度都市化的时期。

台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70年代,到80年代已经很都市化了。很多人开始觉得不适应,对乡土的怀念气氛出来了,所以罗大佑唱“台北不是我的家”。80年代公民的权利意识开始增长,最早诞生的是1980年的中产阶级运动,当时出现很多假奶粉、假酒等。80年代的台湾,美丽岛事件刚刚过去,还是个高度肃杀的年代。由于1979年发生假油致人失明事件,当时中产阶级的律师、医生们站了出来。因为他们意识到不能只相信国家,要帮弱势群体,要争取消费者权益保护,他们甚至自己对各种食品进行科学检查,向社会公布报告。这是80年代台湾非常重要的社会运动和NGO(非政府组织)的由来。整个80年代是个沸腾的年代。

当时也有上访。就像2007年厦门发生的反对PX(对二甲苯)项目的散步事件,在中国公民运动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页。我觉得参与其中的各位是非常了不起的。当年台湾许多地方受到污染,当时台湾很多人去做这样的行动,原住民起来了,劳工起来了,学生起来了。终于到了1987年7月15号,蒋经国先生在群众的压力之下,被迫宣布解除台湾长达30年的戒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