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制胜职场:中国本土顶级CEO
6584400000002

第2章 如何化解面试官设下的陷阱

在面试的过程中,考官的那些看似随口的提问、貌似寻常的问题,背后却往往暗藏着陷阱。对于这些问题,虽然不见得有什么标准的答案,但如果应征者没有意识到这是考官设下的陷阱,往往就会稀里糊涂地一头栽进去,最后只能遭到淘汰后,在失望和迷茫中继续感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是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呢?或许你会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或许你会愤怒地指责考官过于狡诈。然而,一味地抱怨与指责,不但对你的求职没有任何的帮助,反倒让你逐渐产生厌世的心态,最终被自己彻底打败。

其实,作为新世纪的人,我们应该明白,当今的企业所寻求的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因此,为招到合格的人才,一些精明的企业考官便在面试时,通过故意给应征者设下圈套,以声东击西的方式从应征者的回答中来判断他的性格、胸怀、智慧、办事能力、为人处世的原则等方面的信息,以此测出应征者的真才实学与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最后决定是否录取。因此,对于每一个应征者来说,能否识破考官设下的这些陷阱,并巧妙地化解,是决定你最后能否被录取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将列举出一些在面试中最常见的陷阱,以帮助求职者轻松绕过这个关键的关卡。

1.误导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问:“我上学的时候,某门功课经常考不及格,而你的这门功课好像也学得不太好,你能谈谈这是什么原因吗?”

分析: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考官的心里早就有答案,而他之所以这样问,其目的是想考验一下应征者是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因此,如果你来个“顺水推舟”,回答说“那门功课太难了”,或者趁机和考官套近乎,回答说“说明咱俩有缘嘛”,那可就大事不妙了。因为考官问这样的问题,他绝对不是在和你套近乎,而是在考验你面对问题所表现出的态度,比如你是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还是喜欢推卸责任。因此,如果你因此而讨好考官的话,那么正好陷入他的圈套中,你自然就会被列入淘汰之列。

对策:对于这样的问题,应征者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既不推卸责任,也不要一味地自责,而是直面现实。比如可以这样回答:“是的,这门功课我的确学得不太好,但我相信这不会影响我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

2.原则性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问:“如果你作为财务部的经理,而且正好碰上公司的效益不好,这时如果总经理要求你在一年之内逃税一百万元,你打算怎么做呢?”

分析:这是一个考验应征者是否具有原则性的问题,因此如果你列举出一大堆逃税的方案计划,那么你就正好陷入了考官的圈套。

对策:实际上,考官在抛出这个问题时,他真正要考核的,已经不是你的业务能力了,而是你的职业道德,因为遵纪守法是任何一家企业对每个员工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你可以这样回答:“我想您的这个问题只能是一个假设,因为我确信像贵公司这样的大企业,是绝对不会干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的。当然,如果您的假设成真,那么我就只有一种选择——辞职。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遵纪守法都是我做人的第一原则。”

3.保密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问:“你在原来的公司也是负责这项工作的,请你谈谈那家公司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他们目前是如何拓展市场的呢?”

分析:这是考官在考验求职者是否具备保密意识的问题。因此,如果你滔滔不绝地将原本该保密的原单位的东西一股脑儿地说出来,当做炫耀自己的资本,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对于轻易泄露公司机密的应征者,考官会联想到此人今后也会将自己公司的机密泄露出去。

对策:你可以这样直接地回答:“对不起!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相关的商业机密,所以我不方便谈,但我在那家公司确实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4.态度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问:“在过去的工作中,你认为自己取得的哪些成绩最值得骄傲?你怎样看待这些曾经取得的成绩?”

分析:考官问这样的问题,其目的绝对不是想让你彰显自己过去的辉煌成绩,而是在考查你的态度。如果你趁机将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如数家珍地一一罗列开来,那么只能给考官留下一种好大喜功的印象。

对策:你可以这样回答 :“过去我曾经在和同事的协作下取得过……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取决于公司的决策。”这样的回答,既显示出自己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的一面,同时又把功劳的大部分归于别人,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而且显出你为人谦虚、进取的一面。

5.责任感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问:“你什么时候能来我们公司上班?”

分析:一般情况下,应征者听到这类问题时,都会高兴的地认为自己已经被录用,但实际上考官是在考查你的责任心。毕竟一个人要离职,必须要将手中的工作交接完毕后才能离开原来的公司。因此如果你立即回答说“随时可以上班”,则会被认为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对策:你可以这样回答:“我会尽快做好原单位的交接工作,按时前来报到的。”或是说:“我原来的工作已经交接好了,随时都可以正式上班。”

6.压力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问:“请你谈谈在你成长的经历中曾经的失败经验和对你的影响。”

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陷阱,考官的目的是想了解你的抗压能力,因此你回答这个问题时,如果有意夸大那些失败对你造成很大影响的话,考官往往会认为你的抗压能力太小,不足以胜任这份工作。

对策:实事求是地列举出一些失败的经历,并对考官说:“经历过那些失败之后,我从中学习到不少东西,而且也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以后不会再犯这种类似的错误了。”

7.激将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说:“你的经历太少,而我们需要的是经验比较丰富的人”、“你性格过于内向,根本不适合干这份工作”、“你就读的那所大学根本就不是名牌大学”、“你所学的专业与所申请的职位根本不对口”等。

分析:这是考官用来淘汰应征者的一种手法,因此考官往往会故意用一种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目光摧毁应征者的心理防线,然后再故意用明显不友好的语气激怒对方,以考验应征者的心胸。面对这种极不友好的语言,如果你被激怒,那么就正好钻入他们的圈套里。

对策:首先要识破这只是考官设下的一个陷阱,然后从容而充满幽默感地回答:“我确信如果我有缘加盟贵单位的话,我很快就会成为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贵单位能够给我这个机会”、“我听说比尔·盖茨也没有毕业于哈佛大学”、“据一些专家调查显示,21世纪最受欢迎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被那些条条框框限制住自己的思考范围”。

8.诱导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问:“以你现在的才能,应该比较容易找到比我们公司更好的地方吧?”

分析:这是一种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你回答说“是这样的”,那么考官会认为你“身在曹营心在汉”——脚踏两只船;但如果你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考官又会认为你没有自信或怀疑你的能力有问题。

对策:对于这类问题,应征者千万不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要学会“打太极拳”。可以先用“我相信我的能力没有问题”来肯定自己,然后再正式回答:“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地方,但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企业,比如贵公司在××方面的优势,就是我比较看重的。另外,我认为珍惜已有的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回答,虽然看似很模糊,但精明的考官已经从你的回答中看出你的智慧。

9.选择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问:“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

分析:这种问题乍一听起来,似乎是一道单项选择题,但不管你选择金钱、名誉或者事业,都正好掉进考官的陷阱。

对策:你可以这样回答:“我认为这三者并不存在矛盾,而且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拥有大量的金钱,并将这些钱用对地方,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名誉,而金钱和名誉实际上正好帮助我们成就事业;反过来说,我们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会让我们能够更快地获得成功。因此,我认为这三者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10.测试陷阱

考官可能会这样问:“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

分析: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你回答说“喜欢”,那么考官会认为你虚伪或者没有出息,但如果你回答说“讨厌”,似乎每个职位又都有琐碎的工作要做。而且,按照普遍的心理反应,人们是不愿意做琐碎工作的,而考官之所以明知故问,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工作态度也。

对策:你可以先说出琐碎的事情是绝大多数工作都不可避免的,然后再正式回答:“很多难事都是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的,而很多大事也都是从最细微的地方开始做起的。所以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细致、耐心地把它做好。”这样的回答,既充分肯定琐碎工作的重要性,又委婉地表达出不喜欢琐碎工作的普遍心理,同时还强调自己的敬业精神。

11.刺激陷阱

面试结束后,考官可能会这样对你说:“真对不起,我们不能录用你!”

分析:考官之所以当面和你摊牌,使你陷入尴尬的境地,实际上是在考验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以试图撕开你那彬彬有礼的外表,使你的心理防线完全崩溃。而这个时候,如果你被对方击怒,或者就此失去信心,那你就正好掉进人家的陷阱里面了。

对策:面对考官的咄咄逼人和百般刁难,不管他是假戏还是真做,不管他把你置于什么尴尬的境地,千万不要冲动,而是要让自己冷静下来。你可以这样微笑地回答:“没有关系,谢谢您能给我这个面试的机会。如果方便,您能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吗?以便我今后进一步改正!”

总之,在面试的过程中,考官也许会设计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陷阱,但只要你能够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轻松地识破面试中的各种语言陷阱。

最后,请一定要记住,不管面试的结果如何,一定要让自己面带微笑地离开。因为一个真正的智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永远保持气定神闲地微笑。

案例创新工场 CEO李开复:诚信为本,摆正心态创新工场成立时,招聘消息发出来之后,一下子就收到了 7 000多份求职简历,这让我们在惊叹李开复人格魅力同时,也不禁产生这样的好奇和疑问:李开复和他的团队会怎样从这 7 000多份求职简历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人才呢?换句话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进入李开复的法眼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把目光投向过去吧!早在李开复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时候,他就曾经主持过招聘会,当时微软(中国)研究院招聘的信息发布出来之后,收到的简历是 1 000多份;后来,李开复到了谷歌(中国)之后,也开始招聘新人,当时收到的简历是 3 000多份。虽然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和在谷歌(中国)所收到的求职简历远没有创新工场多,但李开复选用人才的标准却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给应征者设下各种“陷阱”,以考验应征者的情商和诚信度。

比如,李开复在其所著《世界因你而不同》这本书中,就曾经披露了微软公司在面试时会问到的一些奇怪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估计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个加油站?如果你和自己的导师发生分歧时怎么办?给你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你将怎样去解决它?两条不规则的绳子,每条绳子的燃烧时间为 1小时,如何在 45分钟内烧完两条绳子?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说很奇怪,甚至很刁钻,而且没有标准的答案。而他们之所以设计出这些问题,主要是想从一个人的答案中去考察他的人品,考验他的情商。

当时,有一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应聘者在听到面试官问到“如果你和自己的导师发生分歧时怎么办”这个问题时,他马上就开始声讨自己的导师如何压榨学生,使自己受到很大的委屈,然后开始抱怨学校的环境不好,不够开放,没有给博士生提供应有的科研环境等。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这位应聘者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优秀,但微软公司还是对他敬而远之。因为从这位应聘者的回答中,他们看到了这位应聘者带有负面的心态和情绪,而一旦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工作,无论公司再给他多么好的工作环境,他还是会不停地指责和抱怨。

还有一位应聘者,微软公司在考察了他的各项指标之后,觉得都不错,但李开复却坚决不录用他。原来,那位应聘者在跟李开复面谈时,曾经很神秘地悄悄告诉李开复:“我在以前的公司做了一个项目,如果能来微软上班,我可以把这个项目带过来接着做!”在这之前,李开复本来是很看好他的,但一听到他的这几句话后,李开复的态度马上就变了,因为他意识到将工作交给这样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放心的,因为他随时可能带着公司的成果“出逃”!那位应聘者注意到李开复的表情变得很凝重,便立刻改口说道:“您放心,这个成果我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做的!”但这样的亡羊补牢,显然已经太晚了!

李开复还讲了自己在谷歌招聘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谷歌的一些面试内容是通过电话的沟通来进行的。当时,有一位应聘者在电话测试时表现得很优秀,李开复当时几乎已经决定录用他了。但是,几天之后,他却发现这位应聘者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透露了自己面试的经过,说他当时是一边在网上搜索答案,一边回答问题,并为此而扬扬得意。其结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这位应聘者永远地失去了进入谷歌的机会。

其实,不管是在微软、谷歌等这样的跨国企业,还是在创新工场,李开复都多次强调,职场新人刚进公司时,首先要培养的,就是为人处世之道,而为人处世之道的根本,就是诚信。“对于不诚信的人我们坚决不考虑”,这是李开复在校园中进行演讲时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

实际上,很多面试官提的问题虽然很“怪”,但其本质并不是一定要听到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在应征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的思维方法,以及他们的诚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