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发展起来的军用飞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开始大规模参战。大战初期,各国分别拥有的飞机仅数百架,也没有专门的军用飞机。飞机最初用于侦察和照相,1914年8月22日,协约国的飞机在比利时前线进行了第一次侦察,进而发展出侦察机。
侦察机在空中相遇时,飞行员常用手枪和步枪射击,于是产生了用于“控制天空”驱逐敌机的驱逐机,即后来的歼击机。驱逐机于1914年10月5日首先进行了空中格斗。1915年,德国制成机枪射击协调器。1915~1916年,德国装有射击协调器的单翼驱逐机福克E-3在空战中优势占尽。不久协约国也制造出这种装置并设计了一批优秀的驱逐机。
之后,轰炸机和强击机也问世。最初的轰炸机是用手榴弹和炮弹从飞机上进行轰炸,后来发展了专用的航空炸弹和航空瞄准工具。1914年11月21日,英国用爱弗罗504型轰炸机深入德国境内对齐伯林飞艇工厂进行轰炸。1915年12月19日,德国容克斯铝合金单翼机制成,这种飞机曾作为对地攻击的强击机使用。战时还设计和生产了教练机以满足培训飞行员的需要。广泛使用的教练机有美国的寇蒂斯JN-4D。美、英两国还开始建造航空母舰和舰载作战飞机。
◆飞机技术在战争中飞速提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执行不同军事任务的飞机机种,战争也由平面向立体转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飞机的飞行时速由80~115公里提高到180~220公里,升限由3000~5000米提高到8000米,航程增大到440公里。飞机的结构和动力装置都有较大的改进。
◆军用飞机向民用飞机的转化
飞机的研究、设计、制造和驾驶有了明确的分工。航空已从个人的活动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战时,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航空工业,世界上已有200多个飞机厂和80个发动机厂,共生产了183877架飞机和235000台活塞发动机。大战开始时双方共有约1500架飞机,大战结束时已增到约8000架。航空活动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飞机、发动机和其他航空装备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已形成较为严密的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批飞行员退役,大量军用飞机也派不上用场。德国战败后采用举办民用航空运输的手段,以保存技术力量,继续发展航空工业。1919年2月,德国首先建立了国内航线。同年8月25日,英法建立了国际定期空中客运航线。航线上使用的飞机是经过改装的轰炸机。
1919年6月25日,德国容克斯公司制造出全金属专用民航飞机F-13,可载乘客4人和空勤人员2人。1920年,英国汉德利一佩奇公司制造了能载12名乘客的双发动机客机。1922年,又改成装罗尔斯-罗伊斯公司265千瓦(360马力)发动机的旅客机,投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