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荆楚春秋
6445400000007

第7章

寄人篱下,是最卑贱、最辛酸、最刻骨的日子。

熊绎被托孤给西伯侯,当千里迢迢来到西岐,唯一的亲人太祖父已经亡故,不久西伯侯也做了古人,武王姬发继了位。

周王朝处在最纷乱、最危急的时刻。朝廷、诸侯不断地责难,派兵来伐,殷商的忠实子民,常日骂声不绝。外有战事,内有忧患,操兵演阵,民生军费,武王顾东顾不了西,自然顾不了从荆楚而来的一名孩童。

离开了父母的呵护,远距了熟悉的生活,对于一个八岁的孩童已经是一种挑战,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也逐渐被人淡忘,更失去了关怀与温暖,犹如被人随意扔掉的弃物,成了不被任何人注意的孤童。直到有一天,父亲熊狂领兵三万来到中土,与天下诸侯会师于牧野,专程前来看望自己的儿子时,人们才发现了他的存在,此时他也已有了一个很多人呼叫的名字——“小蛮子”。而这个名字中却饱含着多少人们的轻蔑和他的悲哀和辛酸啊!

那是他刚来到西岐的第二年。

当时太姒夫人还健在,受西伯侯之嘱,见到这个南方而来,远离父母的娃儿,总有一丝怜悯之意,关爱有加。便叫他和姬姓家族的孩子们一块读书,一块游玩。由于他一口南方话,性格豪放而开朗,孩子们就开始叫他“小蛮子”。夫人听到了,生气地说:孩子们,人家叫熊绎,做人应当讲礼貌,应当呼人的大名。

姬姓的儿女,在这个小小的异族人之前,自然人人都有优越感,个个血统高贵,谁瞧得起南方而来的苗裔呢?这“小蛮子”反而渐渐地越叫越响。

有一天,孩子们玩着一种“打摞”的游戏,就是把碎瓦片砸成圆圆的,一块一块地摞在地上,然后站在很远的地方扔石块击打,谁打的准,自然就会把摞打倒,得到的瓦片越多,就算谁胜。

熊绎自幼生长山野,常以石块、瓦片做玩具,练习投掷、瞄准、击打的技巧,其他的孩子出生宫廷,或官宦之家,自然不是他的对手,很快他就赢了很多瓦片。有个大孩子不服气,嚷道:“好你个小蛮子,我们不能光打死东西,那不算本事,我们来打鸟!”

熊绎笑道:“好,那就请你先打!”

孩子抬眼一望,恰恰一树枝上落着一只鸟儿,他抄起一块石子便打了过去,石子在鸟儿身边飞过,鸟儿一惊,振翅而飞。熊绎看得真切,飞起一石,鸟儿应声而落。

那孩子匆匆去拾起鸟儿,说:“看,这鸟儿是我打落的,小蛮子的石子飞过来,它已经落地了!”

有个孩子说:“明明是小蛮子打着的!”

孩子竖起了双眉,吼道:“谁说的,敢站出来吗?吃里爬外!”

众孩子立刻附和:“对,就是你打的!”

熊绎气急地嚷道:“这明明是我打的,你们都看见了的!”

孩子说:“谁看见了?输了就别不服气!”

众孩子立刻喊道:“小蛮子输了!小蛮子耍赖皮!”

熊绎惶惑了,真是又气又恼,他平生第一次遇到这种不讲理的事,喊了声:“你们全都不讲理!”

孩子喝道:“谁不讲理了?”

熊绎:“你,你们,都不讲理!”

孩子鄙夷地说:“好一个山窝里来的蛮娃子,不过是来讨饭的,还敢跟爷爷们争个高低吗?”

熊绎气急了!这时他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可怜虫,而别人都是高高在上的人上人!他们将来不是封侯也是权臣,而自己不过是深山草民,岂敢与他们一比高下呢?但毕竟一口气憋在了这个娃娃心头,喊了声:“只要是人,就该讲个理!”

那孩子来了火,大喊一声:“谁个不是人?想招打吗?伙伴们,打!”

孩子们一拥而上,拳脚相加,顿时打得他鼻青脸肿……可是,他只能把一口气忍在心头……

不久,太姒夫人病故了,他真正失去了一切的关爱与呵护,与家奴住在一起,衣破烂之衣,吃糟糠之食,时时还被人呼来喝去,当作佣人一起来使用,若非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几乎被沦为奴隶。

这一天,他突然被叫到了正堂,几个丫鬟使女迎了上来,七手八脚地脱去了他的破衣,把他扶进了浴室,痛痛快快地给他洗了个澡,并且一身崭新的衣服把他打扮起来,使他从内到外焕然一新。他顿感不解,为什么这姬姓之家突然把他当人看了?原来有人告诉他,父亲熊狂率兵三万,与天下诸侯会师于牧野,帮助武王伐纣,要来看望儿子!

熊绎一见到父亲,眼泪就扑簌簌地掉了下来。熊狂猛见到离别多年的骨肉,顿时也饱含泪水,他一把揽过儿子,发现他长高了,结实了,成人了!又是宽慰,又是爱怜。忙问:“儿啊,你过得怎么样?”

“父亲,你把儿子带走吧,我跟你一同去拼搏沙场!”儿子扑在父亲怀中,泪水汪汪地说。

熊狂吃了一惊,忙说:“不行啊,战场搏杀,可不是孩子家的事。”

熊绎:“我不是孩子了!我宁可去打仗,去拼命,也不愿在这里待着!”

熊狂个性粗放,他不理解,也不知道儿子的想法和境遇,看到儿子一身光鲜,怎么也不会料到儿子的委屈,所以给予回绝。熊绎却知道父亲的个性,也不愿讲出自己的遭遇,只有流泪不止。熊狂生了气,狠狠地说:“娃儿啊,你不能这样老恋着家和父母,来到西岐,是你曾祖父当年的安排,可不能随意放弃。你已经成人了,应当有出息!”

熊绎止住了泪水,咬着牙说:“孩儿听父亲的,就是当牛做马,我也认了,只等父亲凯旋!”

听了儿子这句话,熊狂心里猛然一动,望着儿子憋住泪水的眼眶,他感到一阵酸痛!似乎明白了儿子可能忍受着委屈,但他心里装着更大的事业,只得扔下儿女的私情,安慰了几句儿子,毅然而去!

可是,从此一去不返,战死在朝歌城头,为周王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熊绎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

周王朝的事业却如日中天,都城迁到了镐京,姬氏满门,包恬那些儿时的玩伴们,一个个都平步青云,或封侯赐疆,或朝中为臣,主宰天下,唯有熊绎,又成了被人遗忘的弃物。

父亲虽然是个粗放的人,但给予他的爱却是最真实、最丰富和细腻的,永远留在了熊绎的记忆之中。父亲的亡故,给他的打击也就更加沉重。他突然发现,王朝的兴盛,原来就是以无数人包括父辈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某些人登上了天子宝座,一家人都成了高高在上的贵胄,而更多的人用鲜血和白骨垒起了帝王的宝座,却依然是受鄙夷、受役使的下等人,为这个王朝去山呼“万岁”!当姬姓一家依着辈分、年龄、职务高下,乘着高头大马,或凤舆龙辇,被一大群家奴、家臣簇拥着、伺候着、维护着,浩浩荡荡迁往镐京之时,他似乎又领受了人生的真谛。人家永远不会把他看成同类,永远也不会与他平起平坐。于是他悄悄离开了丰邑,决心前往朝歌,寻找父亲的遗骨,要把他带回荆楚,尽儿子的孝道。

踏上了寻父之路,反倒使他得到了解脱,终于不用看着别人的嘴脸,低声下气地受人役使,而是去于自己要干的事。从西岐到朝歌,跋山涉水,沿路乞讨为生。战乱刚刚平息,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田园荒芜,饥饿的流民,累累的白骨。

当年,他来到西岐,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如今却已在艰辛与苦涩中一天一天地成人。亲历了周王朝的兴起,更感受了人和人的不同与差异,也看清了人世间种种实质,使他形成了不屈不挠、不服于人、不向人低头的秉性。这种理念,也一直主导着楚国此后数百年的发展。

经历千辛万苦,他终于来到了朝歌。昔日歌舞升平之地,今日却是一片焦土。雄伟的王宫宝殿,还有恢弘华丽的鹿台、摘星楼早已夷为平地,残砖断瓦,杂草漫漫,残破不堪的房舍,荒凉冷清的街道,就像被滔天的洪水冲过一样,洗尽了昔日的繁华,冲去历史的陈跡。他登上了西门城楼,看到这片昔日父亲血战的战场,处处都是一片残破,草木不生,留下的是大火毁灭后的一片焦黑。断桩残柱上血迹未干,瓦砾尘埃中破弓殘剑。他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却没有找到任何结果,不由得悲愤异常,止不住号啕痛哭起来!而且所有的悲痛和辛酸一起涌上心头,使他哭得无休无止……

残垣中,坐着一个形若乞丐的老人,见他哭声不止,便说:“小伙子,这里每日每时都有哭声,即便是夜深人静,也是哀号阵阵,难道你还认为泪流少了吗?当年周兵火攻,所有的死者都烧成了焦炭,那真是成千上万啊!却被一坑埋进了护城河,如今都成了万人坑。这么多的孤魂野鬼,还有那些生离死别的亲人,这泪水天天都在流,不知要流到何时?恐怕又成了一条河啊……”

老人的话使他猛然一惊!难道我只会流泪吗?我是高阳的后人,从太祖父到父亲,哪一个不顶天立地、铮铮铁骨?我也应当作个顶天立地的人!收起你的眼泪吧!去走一条属于自己、属于民族的路。于是,他挺身而起,揩干了泪水,重新找回了自我,树立了人生的信念,确立了终生为之追求的目标。这也许是一种偶然,更可能是一种必然,因为人在最悲愤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感悟,产生一种力量,从而使他得到解脱,并形成为一种信念而奋斗到底!

走下城楼,他继续流浪,但再也没有了泪水,无论是在极度伤痛、被人欺凌嘲笑,或者饱受摧残之时,他都不会掉一滴泪水。一路受尽屈辱和折磨,终于来到了镐京。

镐京,作为新朝之都,已经日渐繁华,新建的皇宫金碧辉煌,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天子的威风;达官新贵,功臣良将更建起了崭新的府第,高大宏伟,气势非凡。才封的诸侯志得意满,新任的朝臣意气风发;涂脂抹粉的仕女招摇过市,腰缠万贯的大贾车水马龙。

乞丐,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社会最下贱的人,不仅要饱受饥饿,更要饱受世人的白眼。就像一块又脏又臭的破抹布,沾的都是残羹剩水,揩的都是低贱脏物,受的是人们的唾弃和鄙夷。

他已经数日没得到一口食物,拖着虚弱的身躯来到一座高大的府第,朱漆的大门,高耸的台阶,两座石狮虎视眈眈,似能一口吞下所有行人。几个守门人也许刚刚饱餐了一顿,收拾了一碗残菜剩饭放在地上,准备像喂狗一样恩赐给那些讨饭的人。

饥肠辘辘的熊绎,正盼着食物装填,他不自觉地走了过来。

一个门人喝道:“喂,要饭的,喊我们一声祖太爷,爷们就赏你一碗饭吃!”

熊绎一惊!叫一声祖太爷?我祖太爷是何人?他是天下大贤大哲,岂是别人可以可以比得的?

门人叫道:“听见没有?喊我们每人一声祖太爷!”

熊绎勉强站直了身子,怒目而视。

门人来了火气,嚷道:“你这个叫花子,是聋还是哑?派头还不小呢!”

熊绎伫立片刻,他不想说什么,恨恨地吐了口痰,转身欲走。

几个门人反倒发了呆。

然而,他勉强挪动了两步,由于饥饿过度,一阵眩晕,栽倒在地。

他反倒觉得解脱了!没有了饥饿,没有了忧愁,身体就像一朵浮云,轻轻地向上飘荡,而且越飞越高,似乎听到了父亲的召唤,祖父、祖母、甚至太祖父都在召唤着他。他向他们飘去,心里充满了渴望,飞啊,飞啊!快点飞吧……

几个门人见乞丐突然倒地,心下却也着了忙,岂能让一个乞丐死在门前?不仅老爷责罚,也太不吉利!仓促间抬至檐下,端来一碗水灌下,急忙呼叫。

恰在这个时候,回来了本府的主人,一个须发飘飘的高官,他就是武王姬发之弟姬旦,因封为公爵,故称周公旦。刚刚下得官轿,见几个门人围在一起,对一个躺在地上的乞丐指指点点,便走上前来,哪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竟是功臣熊狂之后,前辈鬻熊的重孙熊绎!他慌忙分开众人,命抬进府中,即刻叫来太医,急忙予以救治。

周公旦如何认得熊绎?原来当初鬻子临终,将熊绎托付文王,来时恰一少年,二人年岁相差不到十岁,周公居长,同在一起读书,一块玩耍,就觉得这个小蛮夷不同凡响,十分看重,两相意投。不久文王、太姒相继过世,家中主管疏于管理,兄弟愈多,人口愈杂,熊绎本个性中人,不愿看人嘴脸,受人之屈,从此不知去向。今日突然见到,周公真可谓是又惊又喜!

……突然,他感到精疲力竭,飞不动了!前面似乎仍有人在呼唤,眼前出现了无数的人,都在向前走啊走,谁也不知要走向何处,只觉得一片茫茫。人们没有言谈,更没有笑语,甚至没有脚步声,个个表情凝重,就像木刻泥塑,依然是走啊走、此时,前面出现了亮光,如灯、如萤、如星,光亮中一座冷冷清清的房舍,似影似幻,又像一具停放的棺木,令人不寒自栗。房屋下,一个老人坐在门前,见他走来,立即站起身来,惊叫一声:绎儿!

他惊呆了!原来是自己的太祖母!一时百感交集,跪倒在老人脚下,痛哭失声。太祖母突然说:“孩子,你咋会来到这里……不!你,你不该来!不该来,快回去,快回去……”

他茫然不知所从,正呆呆地站在那里,耳边又传来了呼声:“熊绎,熊绎,快醒来吧!”

这声音是那么急迫,那么近,好像就在身边!他突然感到了自身的存在,就像躺在一大堆棉絮之上。想睁开双眼,眼皮却似乎有千斤重!太祖母呢?她刚才说什么?不能留在这里……不行,熊绎啊熊绎,你不能躺在这里,要睁开眼,挺起身,因为你还有自己的责任!他拼力挣扎着……猛然,双眼睁开了!一切感觉都回到了他身上。一个慈祥、殷切的面孔对着他,这是一张曾经相识、曾经相处的面孔。啊,这是昔日的姬旦,今日的宰辅,天子的弟弟周公!

熊绎挣扎着站起身来,踉踉跄跄,向外走去。

周公急忙扶住了他,问道:“小弟要向何处而去?”

熊绎:“大人请放草民离去。”

“小弟何出此言?你我幼时相交,何以今日要分彼此?”

“大人乃天子御弟,当朝宰辅,草民岂敢讨扰?还是请放我出去,救命之恩,容后再报!”

“小弟啊,周室江山,靠的是天下诸侯,文武众臣共同奋争而来,这其中也有令尊之功、祖上之力,你是功臣之后,周室岂能负你?昔日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何以要与为兄分个彼此……”

“草民不过蛮夷,岂敢跻身华夏?如今天下已定,理当返回荆楚,孝顺堂前亲人,还望大人不要阻拦。”

“小弟呀!不是下官阻你,实在是你眼下身体虚弱,需要调养。再者为兄近日得悉,小弟父母及太祖母都已亡故了,如今部族离散,酋长易人,你还有何处可去的呢?”

熊绎眼前一黑,又昏厥过去了。周公急忙扶至榻前,命人端来参汤,亲手相喂。

片刻后,熊绎缓过气来,双目直视,呆若木鸡。

周公连忙好言慰道:“小弟不必悲伤,从今后暂居我府,为兄必在天子面前为弟讨个封赏!”

熊绎突脸色一沉,坚定地说:“不,草民不需要封赏,更不会去讨,也不需他人为我而讨。”

周公一愣,才发现这一个“讨”字又刺痛了这个“小蛮子”,忙说:“好,为兄用词不当,你且暂时住下,调理一段时日何如?”

熊绎:“大人的心意,草民怎能不知?怎奈山野之性难改,非己之食难咽,无功不受他人之惠,还望大人谅解。”

话已至此,周公无言以对。但转念一想,熊绎一旦走出这个屋子,不出三日恐怕就会锇饿死街头了……如今周室江山,是多少人鲜血换来?而若功臣后人暴尸街头,岂不惹得天怒人怨?公理又何存呢?身为宰辅如何治天下,得民心?他要为新生的政权考虑,为社会的安定考虑,更不能失信于民。于是便说:“当年你曾祖父曾经是姬姓两代人的老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小弟何必硬要分个彼此呢?为兄的家就是小弟的家,你又何必固执呢?”

熊绎沉默片刻,才说:“大人一片诚意,草民感激涕零。但须依我三件事。”

周公忙道:“旦请讲来。”

熊绎:“其一,草民不食不义之食,不无功受禄,请大人给个差使,小民以劳而获。其二,荆楚乃我芈氏根基,他日定返荆楚。其三,家父、家祖新亡,当设祖宗牌位,朝夕以祭。”

周公笑道:“一切照允。小弟可抄录典籍,为兄代书奏章,助兄一臂之力,他日定使弟荣归故里。弟还有何说?”

熊绎:“大人何以要苦苦留住草民?”

周公长叹一声,说:“如今天下初定,诸侯尚存观望,天子卧病,而殷商遗民、管、蔡之辈朝夕图变,那伯夷、叔齐乃当世贤者,周得天下,二人誓不为周臣,不食周食,饿死首阳山,图得名满天下。故而人心难聚,四夷未平,为兄身为重臣,只能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小弟之才不在愚兄之下,难道不帮帮为兄,替天下分忧?”

熊绎方知周公一片苦心,至此留居周公府中。

武王姬发突染重病,日渐沉疴,不理国事。群臣忧急如焚,日夜祈祷,一连数日,未见起色。

时姜尚封于齐,尚未就国,与召公向众臣说:“我们虔诚为王卜筮吧!”

周公则以自身作抵,建三座祭坛,并亲自扫清祭池,于南再建一坛,周公面北立于坛上,向太王、王季、文王祈祷,又以灵龟卜问三次,皆重复吉兆,开启密室见卜兆,也都为吉。周公说:既然三卜之兆皆吉,吾王当无凶险。吾受命三王,只求国运长久,盼先王顾念吾事奉鬼神之忠心。

史官将周公祈祷之词及卜策纳于金滕之匮,武王第二日便觉病愈。岂料,时隔不久,武王又病,未曾多日,瞑目而薨。武王在位一十五年。

武王薨,周公旦,太公望,只得召毕公,召公及众臣议,举太子诵继位。

然而,诵年少,不更事,无力处理国事,遗商谋叛,东夷犯境,诸侯畔周。周公只得亲自摄政当国。迁王至丰邑,聘贤者授治国之道,励其心志,使周王渐渐成长起来。

武王时,封殷帝后人武庚于宋,统领殷商遗民,命姬姓王子管、蔡监国。今见武王薨,太子年幼,周公执政,乘机散布流言,诬周公有篡夺之嫌,率殷民叛乱。

心力交瘁的周公,问计于熊绎,说:“今管、祭唆武庚叛乱,朝廷当举兵平叛。但当今国家未安,叛逆者又是出至王室和诸侯,如何讨伐呢?先王对殷商心存怀柔,封之于宋,食之于禄,若举兵则悖先王之志,受天下人责难。不知贤弟有何高见?”

熊绎说:“俗话说‘斩草除根,除恶务尽’。天下的邪恶,若不根除,则遗患无穷。先主武王时,天下初定,殷商犹百足之虫,死而未僵,民心尚存一念未瞑,故而顺从民意而封之为侯。今日叛逆,必然被天下人唾弃,大人当举兵一举铲除,不留后患。”

周公乃奉王命,举兵平叛,伐诛武庚、管叔,放逐蔡叔。以微子代殷后,国于宋。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为卫康叔。后又亲征东夷,三年而平,诸侯咸服。

七年,王已成年,周公率御车驾迎王归,还政于王,北面就臣位。

多年的励精图治,周公为王朝开拓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王还政,已经成为一个年轻有为的君主,创建了周初太平盛世,因周公的努力,成就了一代君王,故称“成王”。

一日,成王上朝,周公旦奏道:“今江山一统,国泰民安,四海升平,诸侯威服,皆托先祖护佑,我王之福。然则,天下初定,得之非易。昔先王分封,有功之臣多得封赏。但至今仍有功臣勤劳之后,为国贡献之人,理当封赐,望我主三思。”

成王:“王叔言之有理。有功则赏,有罪则罚,理也。但不知有何功臣之后,尚未封赏,寡人定要一一封爵。”

周公:“臣举一人。鬻熊曾孙,功臣熊狂之子熊绎。”

成王笑道:“原来王叔说的是小蛮子,听先辈说他的太祖父有大功于周室,其父为国捐躯,理当封赐。但多年来不知下落,又该如何封他呢?”

周公:“此人自我朝廷迁镐京,便流落街头,乞讨为生,数年前为臣收留,现在府下为书吏。”

成王:“原来如此,传他上殿。”

片刻,熊绎传上殿来,跪拜于丹墀。

熊绎:“荆楚草民熊绎叩见陛下。”

成王笑道:“小蛮子,还记得寡人吗?”

熊绎:“陛下天颜,一介草民岂能得识得?”

成王:“好你个小蛮子!依然是嘴不饶人呢!不过寡人不怪你,那还是十多年前,孤不过几岁哩!孤要问你,这几年你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然何不随皇家同迁镐京?”

熊绎:“草民为寻先父遗骸,辗转西岐、朝歌,故而并未相随。”

成王叹了口气:“小蛮子,你也别骗寡人了。当年多少哥哥姐姐都说你是个硬汉子,打死不求人。准是哪个又得罪了你,是耶非耶?”

熊绎:“吾王圣明。不过草民小人一个,何来得罪?”

成王又笑了起来:“好了!孤可不是要向你问罪的。反之,寡人要封你,赐给你封地。你想安身何处?”

熊绎:“启奏陛下,草民乃荆楚人,那里是我的根本,故应回到荆楚。望陛下恩准。”

成王:“回荆楚干啥子嘛!听说你祖父、祖母都不在世了,现在是蛮荒之地,为何非要回去?”

熊绎:“启奏陛下,那里尚有先祖遗骸,未竟事业,草民不忍弃之!”

成王沉思片刻,说:“不想你还是个有心之人。孤就依你,封你胙子男之田,荆楚为封地,望你好自为之。”

熊绎跪拜,高呼:“谢陛下。”

猛然,有人大呼一声:“不可!”

众人一惊,循声望去,文班中闪出太史官,只见他匆匆跪倒尘埃,高声呼道:“启奏陛下,微臣有本!”

成王也是一惊,见是太史,忙问道:“爱卿有何本奏?”

太史:“臣近观天象,见煞星现于南方,金星耀于东方,故不日东方将有战事,而东南皆为我朝不宜之地。今封熊绎于荆楚,他日必为朝廷之患。”

周公问道:“何以见得?”

太史:“荆楚乃膏腴之地,四季温暖,雨水充沛,若治理有方,必将为天下富足之邦,足可与天朝抗衡。且蛮夷之人,不服教化,不遵礼仪。望我主慎之。”

周公:“太史之言不是迂腐吗?我朝源本西土,偏在一隅,唯东进才有今日,何言不宜?荆楚乃蛮荒之地,正宜开发。舜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皆为大周之天下,无地不为天朝之土地,他日得以向朝廷年年贡赋,便是富甲天下又何以为忧?”

太史:“不然。南方之民皆为蛮夷,虽富而未必向朝廷进贡,虽强未必为朝廷所用,反之尾大难收,请我主慎重。”

熊绎说:“太史之言何以为据?吾祖鬻子,吾父熊狂皆为周室捐躯,何言不为朝廷所用?自禹夏而始,以苞匦青茅、桃弧棘矢贡献天朝,何言不贡?太史张口蛮夷,闭口不遵教化,请问荆楚南人何时为祸朝廷?何时有伤太史?”

太史语塞:“这……”

熊绎怒气未息,又说:“身为朝廷命官,当以天下人为子民,为何偏要高高在上,张口蛮夷,闭口化外,太史不知是何处高等人种,如此蔑视天下臣民!”

成王哈哈大笑,说:“太史官,你又惹恼了小蛮子了!熊绎听旨,你就择日返回荆楚吧!”

太史道:“微臣还有本奏。”

成王叹了口气,说:“卿还有何话说?”

太史:“三月三日,乃是神农圣诞,望我主知会天下诸侯,各带贡品,齐聚镐京,将作天下大祭并召开沈鹿会盟!”

成王沉吟半晌,微微一笑,才又开口说:“好你个太史,分明还是想难为小蛮子。明知他今日新封,何来贡品可献……依孤之见,熊爱卿是祝融后裔,先祖曾为火正之官,不如在祭祀之日主管火场,看守火堆。祭后与鲁公伯禽、王康叔子牟、晋侯夔、太公子吕仍暂留寡人身边,日后再议回荆楚之事。”

太史:“吾王明鉴!”

熊绎:“谢陛下。”

不日,诸侯来朝,设大祭于岐阳,天子登坛而拜,天下凡封侯者皆祭拜神农,唯熊绎尚未就封地,爵位低下,不够拜祭资格,只得看守火堆,不与诸侯同礼。

接着,成王于沈鹿大会诸侯,歃血为盟,卫、齐、鲁、秦、晋等各国诸侯尽与朝廷会盟,成王亲自赏赐钟,鼎、车、骑、鼓等礼器,表示天朝的礼遇,唯楚熊绎既不能参与结盟,更无资格获得任何赏赐。熊绎气得三天三夜难以成寐,随从家臣纷纷不平,但他终于吞下这口怨气,更坚定了自强不息,只争来日的信心和毅力。

会盟毕,熊绎与伯禽、子牟、燮、吕伋同事成王,其间学习朝廷礼仪,治国方略,财赋征管等国家要务。

数年后,终于获得南迁的时机,熊绎念念不忘荆楚,毅然自丹淅顺汉水而下,朔谷水而上,回到了荆山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