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荆楚春秋
6445400000015

第15章

周昭王溺死汉江,穆王继位以后王室就开始逐渐衰微了。周懿王在位仅仅一年多,其弟辟方就谋了王位,称孝王。孝王二十一年卧病在床,懿王的次子燮避难于诸侯,得知孝王染病,由诸侯外公相助返回京都,夺取王位,称夷王。这次宫廷政变,应当说带着血腥味,政治加经济危机更加削弱了天朝的权威。许多占据天时地利的诸侯,借机发展自己,逐步形成势力。从周初开国,东方诸夷始终是天朝心腹大患,不断骚扰边境,征战不已。汝东的徐、淮,素被周人鄙视,称之“徐夷”“淮夷”,却又被周王朝视着“钱库粮仓”,极度搜刮。穆王时多次对外战争,府库空虚。从共王到孝王,赋税年年增加,惹得天怒民怨。徐、淮二侯,虽受天子之封,却一直不愿屈从天朝,于是联合东方九夷,与天朝分庭抗礼。先兴兵伐鲁,迫使鲁公屈从降服,后兴兵伐周,越过汝水,直逼陈、蔡。夷王害怕,一面承认徐、淮侯做东方霸主,一面派人向楚求救。这时熊渠已经继承楚子之位,大败庸人,正欲伺机东出。

熊渠向夷王献计:“请用齐鲁之兵,抄其后背,攻其巢穴,逼其回救。天子敕命诸侯正面迎敌,不使进逼周境。敝国从南侧击,定可大败九夷!”

夷王并非有谋略的人,听后反觉绝妙之策。一面敕命齐、鲁,乘机袭击徐淮之后,一面召集晋、卫、郑、宋等国诸侯,自率朝廷之师正面迎敌。不料九夷之众,作战英勇,擅长搏杀,连破数国诸侯,夷王无力抵敌,节节败退,看看逼近京师,诸侯一片惊慌,天子束手无策,恰恰齐鲁兵乘其空虚,攻其后方,直抵淮水。徐、淮二侯得知后背遭袭,慌忙宣布退兵。九夷之众不知何因,顿时乱了阵脚。各国诸侯乘势反击,徐、淮两路诸侯也无心恋战,仓皇后撤。

熊渠从南路进兵,原意就是要捡个便宜,乘势扬威,恰在汝水遇回撤的徐、淮残兵,熊渠岂能放过一块到嘴的肥肉?当即摆开阵势,准备截杀。两路诸侯,一路败退,虽损兵折将,但终究元气未伤。只想暂退两淮,蓄精养锐,他日再卷土重来。看看已快近汝水,忽然探马报告:“前有一彪人马,挡住了退路!”

二侯骤然一惊!只得收点残兵,摆开阵势。徐侯提着剑戟,冲出阵来,喝道:“何方诸侯,本侯并未获罪,何以挡住本侯去路?”

对军阵上,闪出一员英武年轻的将军,手执一杆长枪,身背一张大弓,胯下一匹青骢乌骓马,一身英雄虎气,却透着孩童似的顽皮,哈哈大笑,道:“来者可是两淮夷首?”

他不称“诸侯”,偏称“夷首”,明显就有不在眼下之意。

徐侯火冒三丈,心想老子打遍在下,走南闯北,天子见了也让三分,一个何处的娃娃竟骂一声“夷首”!真不知天高地厚。于是喝道:“来者何人?难道没长眼睛,不认得本侯吗!”

熊渠笑声不止,徐侯心底发毛。怒道:“哪里来的野娃娃,见了本侯如此不懂礼数,难道不怕取了你的人头!”

熊渠道:“原来是徐侯、淮二侯啊,不过也不打听打听,我是何人?我就是荆楚新君,天子敕封的楚子熊渠也!”

徐侯听得“熊渠”二字,心下怯然一惊!近几年来,诸侯间常提荆楚之新主,就是熊渠,此人英勇无比,智谋超群,北服庸国,东出汉水,力举千斤,百步穿杨,今日见之,原来还是个娃娃!

他默然良久,不敢自作主张。转身向淮侯说:“如若果是真熊渠,我们算是遇到强手了!”

淮侯也是一惊!荆楚是一支劲旅,如果开战,这一仗就凶多吉少了!他只得换下笑脸,连忙说道:“原来是荆楚的贤君到了,果然少年英雄,失敬失敬!”

熊渠又笑道:“这天下真是太巧了,寡君初出荆山,就遇到了徐、淮二侯。看来只有摆开阵势,见个高低了!”

徐侯忙道:“不敢,不敢!你我都是兄弟,井水不犯河水,何必一战?”

熊渠:“笑话!你二人联合九夷,兴兵中原,寡人奉天子之命要来擒你们,岂是井水不犯河水?在下正想与你二人比划,看看谁取谁的头呢!”

淮侯见此,知道这一战决不可免了,只得大喝一声:“娃儿,不要欺人太甚!”挺戟直取熊渠。

熊渠不慌不忙,横戈来战二侯,三人斗了数十回合,毕竟二侯已连败数阵,虽二人联手,也经不住熊渠发起神威,步步紧逼,招招夺命,只杀得二侯气喘吁吁,无还手之力。熊渠却越战越勇,长戈舞得令人眼花缭乱,淮侯一个破绽,被熊渠一戈刺穿盔甲,伤了右臂,掉转马头,只得逃命。徐侯心慌,不敢恋战,也只有逃命的份。

楚人最善打落水狗,见二侯败阵,乘势掩杀,楚兵楚将都是在大山中训练出来的,最擅长奔跑和追杀,一时如浪潮扑向敌阵,徐、淮兵见楚人来势凶猛,抵挡不住,就只顾逃走了。楚兵逢兵便杀,遇将便砍,如斩瓜切菜,直追杀三十余里,方才扎下营盘,沿途斩获无数,收捡兵器辎重堆积如山。

熊渠得知淮兵已撤过汝水,便也不再追赶,挥师南下。在长江北岸,与杨越一战,夺得大批船只,渡过长江,攻至鄂地。鄂属越人建立的古国,称为“鄂国”。

鄂国,即今湖北鄂州。史载,夏、商时便立国,具有丰富的铜、铁矿资源,特别是铜,为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殷商时封鄂侯为四大诸侯之一。因此,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度,特别是对于荆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长久战略意义,故而熊渠决不会轻易放弃。

然而当时的鄂主却是如扬子鳄一样,外貌吓人,实则柔和,远不及当年鄂侯一付铮铮铁骨,更没有鄂顺扯旗造反的魄力,空有一副吓人的外表,只是一个不能勇武善战的人,历来听命于朝廷,年年向王朝贡奉大量的铜、铁,今见楚兵来伐,顿时乱了阵脚。只得连夜修书,快马送达周廷。

夷王见鄂侯求救文书,一时犯了难,便召群臣。

召、毕二公,力主救鄂,并陈述种种失鄂之弊,但受到武将们一致反对,于是形成了文战武弃的尴尬局面,夷王一时难断。

长时间的战争,武将中出现了厌战情绪,加之刚刚与徐、淮之战,朝廷已无兵可派,诸侯间更难以协调,千里救援,谈何容易?而且面对勇猛善战的荆楚之师,人人畏缩,故而形成了朝廷无能为力的局面,这也正是周王朝逐渐走向衰弱的征兆。

鄂主见朝廷并无救援之意,决定开城而降,但国中还有十员战将,都是矿山上练出的一群英雄好汉,却力主一战,于是又形成了文降武战的另一种局面。

众将纷纷献言:如果尚未一战,就降了楚蛮,岂不被他小觑?不如开城一战,凭我弟兄十人,五万人马,难道就赢不了楚人?

鄂主也不甘心就此屈从于人,于是调集军马,准备迎战。不日探马飞报,楚军于鄂都城外三十里扎寨,准备攻城。鄂主登上城楼,众将冲出城外,排兵布阵,恰遇熊渠领兵杀来。

正在城楼观战的鄂主,猛见尘土飞扬,楚军如江上巨浪,排山倒海,暗道:“楚军来势好快!”

片刻,楚军列好战阵,为首一员战将,不过一少年,身高丈二,虎气逼人,一副勇往直前的气势,看来此人定是楚主熊渠。杀得徐、淮丢盔卸甲,果然是少年英雄!

熊渠横戈阵前,喝道:“快快叫你们鄂主前来对话!”

十将中一员虎将大喝一声:“你是何人?竟敢要我主与你对话?”

熊渠:“寡君既荆主熊渠!”

那将跃马冲出阵列,怒道:“本将军正要取你的人头!”

熊渠也不答话,拈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响,那将尚未冲出十步,便栽倒在马下!

鄂主大吃一惊!

十将中尚余九将,一齐冲杀而出。

楚军阵上,众将亦准备应敌,熊渠笑道:“众将少待,看寡君与他斗上几合,才叫鄂人不得小看我楚人!”

十员猛将,个个勇猛异常,使用十种不同兵器,加之鄂地盛产铜、铁,其时铁器已见于兵器之中,故而可谓是坚兵利器,所向无敌。

熊渠放眼一观九人,却也暗暗称奇,个个形似生番,相貌奇异,青筋暴突,兵器诡异,都是勇敌万夫之人。自己东征西杀,尚未遇到如此猛将。于是格外小心,准备全力以战。

原来这兄弟十人,都是当地越人,素来以勇闻名。早年在矿山历经磨炼,出生于拼杀格斗之中,既善兵又善战,曾为猎头部落之猛将,后追随鄂主,护国护矿,屡建奇功。今见敌方不过是一个娃娃,笑道:“此人送上门来,我等要夺头功了!”

熊渠挥戈迎战,九将见射死了自己一个兄弟,一涌而上,团团将熊渠困在中央。熊渠冷笑一声,指东打西,左突右出,一杆长枪令人眼花缭乱。九人围住如走马灯似的打转,就是无法近得了身。十几个回合后,熊渠突发神威,大喝一声,把其中一将挑下马来。众人尚未看明对方枪法,正在暗暗吃惊,却见熊渠枪端又挑起一将,被高高举起,扔出数丈之遥,众人惊得目瞪口呆,慌乱之余,又见一将被挑下马来!转眼之间,被熊渠连挑三将,其余六人心惊胆战,才晓得遇到了敌手。这娃娃力大无穷,枪法娴熟,远非自己想象,只得各自小心,勉力自卫,心存退意。

鄂主见片刻之间被斩了三将,已知无力可战,只得鸣金收兵。

熊渠见敌收兵回城,也不追赶,撤回大营。

众将纷纷问道:“主公何不一鼓作气,拿下鄂都?”

熊渠笑道:“寡君见鄂军布阵,极有章法,阵势严谨,攻退有序,足见鄂主也非等闲之辈。若强行攻城,必为殊死一战,楚军伤亡重大,故不可取。今日一战,敌已胆寒,不如以攻心为上,围而不攻,迫使其降,不更好吗?”

众将称善。

原来,鄂主也是个爱民如子的君主,当日一战,对他震惊不小,他平生虽未经过战阵,却也常读兵书,听说一些战事,似荆主如此神勇可谓闻所未闻。楚在汉江边上,顺流而下,直达鄂都不过数日。这班人马,千里跃进,先败徐、淮,再战扬越,后袭本国,直扑鄂都,足见是一支强胜之军。与这样军旅抗衡,无疑是以卵击石。与其城破,兵士战死,百姓遭劫,不如城下为盟,降了荆楚,也可能免除一方血光之灾。

第二天,熊渠正欲列兵出阵,忽报“鄂使者到!”

熊渠淡然一笑:“仗不打了!”

果然,鄂使双手捧着降书,于帐前跪拜,献于荆主。

熊渠道:“既然要降,鄂主何以不亲临?”

使者:“敝国国主正在城外,等候与楚君歃血为盟。”

熊渠笑道:“好!既然如此,贵使不必多礼,寡人即刻去见鄂君!”

兵临鄂都,鄂主城下为盟,愿作楚国属国,年年贡献铜十万斤,铁万斤。

楚得鄂,是熊渠为楚国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不仅为此后走出荆山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整合长江流域各族,形成一个强大的楚国,进行了最早的尝试。更重要的是从此取得了重要战略物资的来源和储备,引入了铜的冶炼、铸造等更先进生产技术,使铜器的使用更加广泛,有力地推动了楚国的军事和农业。同时,又加强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对楚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楚取鄂国后,铜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每年必须顺江汉运抵楚地,但汉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众多诸侯的领地,而且民族杂居,居住着越、濮、巴、蛮等众多的民族,由于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农耕时代,渔猎为生,文身断发,相互攻杀,时刻威胁着这条重要的战略通道,是楚立国、东出和开发的重大挑战。

越族,殷商甲骨文称之为“戉”,西周金文称“戉”“越”。春秋时称“扬粤”“於粤”。越人以石戉为兵器,故称戉,越是后起字。越人虽然分布广泛,名称不完全相同,但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既善用石戉、铜戉,创造了精美的印陶文化;以龙蛇为图腾,断发文身,巢居,岩葬,有猎头食人的习俗。长于操舟,习于水战。是楚国重要威胁之一。

巴人在春秋时,实际上是分布于长江中游,即长江三峡到江汉平原的一个古老而庞大民族,周初既有姬姓巴和五姓巴两大分支,姬姓巴主要分布于汉水上游,即今陕西汉中一带;五姓巴则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今恩施、宜昌一带),殷商时巴人主要活动范围扩大到江汉之间。“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武王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自古有“巴越”“巴濮”之说。表明其族与濮、越在活动地域以及文化交流中相互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濮族:濮族的渊源及发展较为复杂,秦汉以后少见于正史,但在西周之前却是长江中游地区分布最广泛的民族之一。古有“巴濮”连称,可见与巴族之间有密切的交往与渊源。相传濮人以伏羲氏为先祖,居住分散,族类与支系繁多,故称“百濮”(如汉人称之为“百姓”)。周昭王时,“南国服子”(服即为濮)为首的部落联盟,曾反抗王朝的讨伐,故有铭云:“南国服孽,敢舀处我土,王享其至,伐厥都”,“服孽乃遣间来逆昭王,南夷,东夷具见廿有六邦。”说明昭王南征,濮人曾联络各部抗击周室。

面对如此复杂的民族形势,熊渠要想站稳脚根,必须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策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熊渠召集群臣,他说:“寡人将东取扬越,以保证汉江通道,各位有何良策?”

清溪子说:“杨越,据汉水之中下游,大江入汉之门户,此去千里,不知我主取道何地?据臣所知,荆山北麓之零水亦入汉江,若顺零水而下,即可直达扬越,则不必绕道谷水,多行数百里之遥。”

一大臣说:“清溪子乃睿智之人,难道不知零水东南而流,出荆山皆平原之地,都是卢、罗、鄢等姬姓侯国,岂能容我军通过?”

熊渠:“言之有理,不知清溪子有何高见?”

清溪子微微一笑:“微臣只有两个字:借路!”

众皆一惊,随即笑道:“借路?不知何人可愿意借路给我们?”

清溪子:“诸位,请听在下一言。以我楚今日之势,尚不足与众多诸侯抗衡。因此既不可四面树敌,更不可获罪近邻。只能跳出圈外,以谋发展,逐渐强盛后再慢慢对付身边的对手。所以只有借路而出,借路而还,还需与周边诸国友好相处。这叫‘近交远攻’之策。而远攻则需战必胜,攻必克,使周边之国又不敢小觑,方为万全啊!”

熊渠大喜,极口赞道:“妙!清溪大夫之策,正合孤意,众卿以为如何?”

一大臣道:“禀我主,清溪大夫之策虽妙,但必须有人斡旋于诸侯之间,不知何人可堪当此任?”

清溪子:“微臣愿往!”

熊渠:“爱卿不愧是荆楚精英,他日必名标青史!”

……

卢戎、罗国、鄢国,皆姬姓诸侯。卢、罗即今湖北南漳东北部,襄阳的西部。鄢国位于汉水南岸,即今宜城县境,均为出荆山之要隘。三国爵位也比楚子高,尽封侯爵,故而一向瞧不起荆楚,始终沿袭周人称楚为“蛮”。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多为平原和丘陵,有山有水,物产丰饶。但是,条件优越了,生活富足安逸了,却有一怕,那就是战争。三国诸侯素知楚人善战、好战,常常害怕惹火上身,烧到自己头上,所以是既瞧不起楚人,又害怕楚人,到时候又还必须听楚人的。

清溪子对这一点自然是心知肚明。他首先到了卢戎国。

卢戎国主听说楚使者到,心下着实矛盾了半天,不知该如何接待这个自己从心眼里瞧不起,却又惹不起、不敢惹的邻国使者,瞪着两眼望着一班文臣武将,谁也不知如何是好,犹豫许久,方才大开城门,迎接来使。

清溪子在城外等了很久,无奈城门久等不开,心下暗笑卢戎国主,定是不知所措,犹豫不决,可见是平庸之辈。半日后方见城门大开,以为必有官员出迎,岂知城内仅列出一队卫兵,就是未见一个像样的官员,只听有人传出一声:我主在大殿恭迎贵使!

清溪子心下了了,暗想:“国主不出迎,分明是瞧不起我荆楚,大开城门,又是不敢得罪之意,待我给你开导、开导!”

国主下阶相迎,忙说:“不知贵使驾到,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清溪子笑道:“下差在城下站了半日,国君安居深宫,又岂能知道?不过,深山的土包子,何敢劳贵国主大驾相迎呢?”

国主只得干笑两声,说:“贵使真会取笑,谁不知荆楚乃南方第一大国?即是天子见了也以礼相待,而况又有平淮之功,还是朝廷的座上宾呢!”

清溪子:“是么?为何下差在城外站了半天呢?看起来贵国比天子朝廷还要大喽!”

国主忙说:“不敢不敢!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国主何必过谦?下差此来不过为两国修好。俗云:宁失远亲,不失近邻。敝国需贵国多方相助,还得仰仗国君呢!”

“贵使言重了!两国和好,也是敝国之愿。”

“如此甚好。那么敝国向贵方借一样东西,可借否?”

“楚人富甲天下,还缺什么?不知向敝国借何物?”

“借路。”

国主不解,忙问:“借路?贵使何意?请述其详。”

“我主欲挥师南下,以战扬越,要借贵国一条道通过,不知国主意下如何?”

国主一惊,沉吟不语。心道:借道,借道,此例一开,不知他每年要走多少个来回?一则楚人反复无常,二则我国尊严何在……

清溪子见他不语,问道:“不知贵国方圆几何?”

“寡君受封侯爵之位,自然是封地百里。”

“封地百里?我楚雄兵几十万,还不够我扎个营盘呢!”

国主一惊……

“贤侯拿不定主意,是否有所顾忌?”

国主沉吟许久,才硬着头皮说:“贵国兵强马壮,驰骋江汉,但敝国也是天子所封,借汝一条路,难保两相安,岂知是否伤我之民,误我农时?还望赐教!”

清溪子:“下差为两国修好而来,所借者唯零水之一河一线而已,决不误农时,损民之利,在下可以作保!”

“如此……寡人可否与楚君为盟,不相侵伐呢?”

“当然可以,下差作保”。

于是,楚卢结盟。清溪子说服卢戎国,便往罗国而来,说服罗国借道。

零水,源出聚龙山下,古称康狼山,《曾巩记》说“荆及康狼,楚西山是也”。出深谷向东南而流,入卢罗国后又祢“彭水”“鄢水”,至荆门而注入汉水。其上游河道狭窄,出荆山峡谷后,汇聚四方支流,水流渐丰。

不日,熊渠率十万楚军,顺零水南下,兵至卢、罗,沿河尽为楚军,绵延数十里,卢、罗国人尽皆失色,才知楚国之强,从此屈从于楚。

楚人攻入扬越,势如破竹,越人原本不成军旅,只是勇猛好杀,被楚军攻入,只得溃败而散,于城下为盟。后逐渐东迁,至春秋末,已迁至长江下游,另立为国。

周夷王三十年(公元前873年),熊渠已六十多岁了!他征战一生,组织了三次重大战役,北伐庸,取南河通道;东征江淮,取鄂;南征扬越,服江汉濮、越。为建立一个稳固而强大的楚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楚国经数十年经营,也已扩地数百里,国力大振。

一日,众臣齐聚,参拜毕,熊渠捋着自己白花花的山羊胡须,竟然说出了一句令众人目瞪口呆的话:“各位爱卿,孤要建楚王宫大殿,各位有何高见?”

众人无不惊诧不已,不知是喜是忧,无言以对。

熊渠哈哈大笑,六十余岁的人却像十余岁的孩童,指点着众臣说:“孤看你们,虽为国家重臣,号称智者,一个二个却都是柳木疙瘩!”

清溪子已年逾七十,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拱身一揖,说:“不知我主要建多大的楚王殿?”

熊渠点头笑道:“还是老哥子晓得我!寡君正要请教,天子的宫殿有多大?”

清溪子:“天子,九五之尊,自然是坐北朝南,九重大殿……”

熊渠哈哈一笑,忙说:“老爱卿不必细说了。他坐北朝南,无非是盯着我呢!我就来个坐南朝北,也盯着他。孤家也要建九重大殿!”

楚君要建楚王殿,很快消息不径而走,楚国上下一片沸腾。楚民说:“国君要建楚王殿,就是说要立王了!”数千年后的今日,当地仍有“立王”之说,称熊渠为“立王”。不久,荆山上最上乘的石料运到了丹阳,最好的樟木、楠木也从峡谷深处,被采伐而来。而从鄂地的青铜鼎、礼器、祭器、编钟也运抵丹阳。

楚王殿完全依照洛阳王宫建造,飞檐斗拱,楠木为梁,樟木做柱,荆山花岗岩,硬如钢,质如玉,琢成柱基、台阶及狻猊、狴犴、嘲风、螭吻等兽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山漆彩绘。一共九重,高大雄伟,背倚犹如长龙的山梁,今人称为“蛇山”,显得气势恢宏,无比壮观。而滔滔沮水巳经成了丹阳的护城河,整个丹阳城在重溪峡,五汊河两道峡谷中岿然屹立,三面环水,悬崖壁立,更加险峻、雄伟。几千年后的今日,仍被当地人称作“九进楚王殿”。

楚王殿峻工之日,熊渠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楚人像欢庆自己的节日般举国同庆。熊渠哈哈大笑,群臣也齐声相合。突然,熊渠不笑了,反问道:“各位受卿,你们可知道,寡人为何要建楚王殿?”

众臣一时无言。

清渓子:“难道国君不是要自己称王?”

熊渠:“寡人才不稀罕称个什么王!如今天子能分封诸侯,寡人要效法当今天子,偏要封他几个王来!”

众臣惊得目瞪口呆!

熊渠望着众臣,这次却不笑了,一字一板地说:“孤家有三个儿子,寡人就封三个儿子为王!”

群臣更惊!他们虽然素知这个国君,时常会别出心裁地玩一些新花样,却万不曾料到,竟然会开这么大的国际玩笑!纷纷谏道:“诸侯为王,已不见先例,不合周制,更何况从未听说诸侯封王!国君岂不是比天子都大了呀!望我主千万慎重!”

清溪子笑着说:“迂腐啊!我等何以要遵周制?又何必要遵循周天子那一套?”

臣答:“不合周制,朝廷岂能容得?天下岂可行得?”

熊渠:“我楚,蛮夷也!不以周为号谥。”

遂封长子毋康为句禀王,中子挚红为鄂王,少子执庇为扬越王。

这一惊天动地之举,立即在天下引起震动。夷王却鞭长莫及,无力兴师问罪。

公元前865年,夷王卒,子胡立,是为厉王。厉王贪婪、残暴,楚面临着巨大挑战。不知熊渠称可以久称王否?且看下章。

第五章 折剑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