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荆楚春秋
6445400000014

第14章

荆山之首曰景山,她有几个颇具传说的名字:望夫山和雁塞山。景山脚下便是沮水之源,而她的北麓,有一条清清的河流,那就是风光绮丽的清溪河。

清溪河是从荆山的脊梁上流出来的,人们称之为“长冲”。当她跌跌撞撞地跑下山来时,就只有峡谷一线了。也许她后悔失去了山顶上的风光,便紧依着荆山主脉一直向東,弯弯曲曲地流淌。所以当地人称她为“东流水”。终于在五道峡口,另一条支流荆山深处跑了出来与她相合,这便是风光如画的五道峡谷,于是她掉头向北,离开了荆山主脉的怀抱,再不回头,奔湧而去。

但是,荆山似乎不愿让她远去,重重大山挡住了她,她变得急躁了,狂怒了!一改往日缓慢平和的个性,硬是在大山之中挤出了一条深深的峡谷。两岸悬崖如壁,天水一线;河中巨石如陣,急浪涛涛。就连岸上的树木也为之感动、钦佩,把自己长得极高,似乎也要为她撑起一片蓝天。于是,她穿过数十里的峡谷,再折身向西,注入南河。

清溪河水流清澈,碧树参天,故有“清溪”之称。而在五道峡的河口处,有一孔溶洞,相传曾有白龙出入,故而人称“白龙洞”。洞内流水潺潺,形成了许多钟乳石奇景,而且还隐居着一位高人。

周孝王末年,熊渠继承楚子位,巡视南北,体察民情,劝导农耕。巡视越过荆山,来到清溪,正为一片美景所沉醉,猛听一阵悠扬的琴声,似碧波细浪,轻轻飘荡在蓝天白云之下,令人浮想联翩,惹得百鸟争鸣,山谷回荡。熊渠一时呆住了。

他自幼生于熊氏家族中,听惯了沮河两岸的楚声楚乐,讲究的大锣大鼓,渲染着热烈喜庆,或者庄严肃穆的气氛,从未听到过如此丝弦之声,一琴独奏,与天地相合,山水相融,使人超凡脱俗,步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时听得入迷,马停蹄,人止步,众无声,尽皆醉入其中。

循声望去,峡谷之中,碧潭之旁,巨石之上,有一中年男子,正在抚琴。他目无旁视,心无旁骛,手不停指,只弹得如花纷飞,如浪翻滚,声声阵阵,扣人心弦。猛地,琴声戛然而止。

熊渠顿时傻愣在那里,四下张望,这琴声去了哪里?山中,峡谷流水,碧树芳草;天空,白云蓝天,骄阳洒金,却没了声息。难道它飘飘荡荡而入白云之中?

琴者并未抬头,问道:“来者何人?”

熊渠一惊,回过神来,走上前去,拱身一揖,道:“先生弹得好琴!”

琴者一笑:“唔,阁下听出味了?”

熊渠:“听出来了。这曲声在告诉人,山中有奇花,花香无人知。犹如清溪水,空流不复回。”

琴者即深施一礼,说:“今日幸遇知音了!”

熊渠笑道:“先生高姓?”

“在下并无姓氏,唯以清溪为伴,所以人称清溪子。”

“久仰大名,五道峡中清溪子乃世外高人,今日幸会!”

“阁下莫非荆楚新君?”

熊渠惊道:“先生如何得知?”

“盖闻人言,荆楚出了一个新君,天神下凡,箭穿入石,夜探地穴,得天地神授,被传得如神乎其神。既领三军之帅,又承继楚子之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先生过誉。渠毕竟年少,尚需长辈指引!”

“荆主自有神助,何必过谦?”

“先生说笑了,人当发奋,何赖鬼神?寡君久慕先生之名,请不吝赐教。”

“在下一介草民,岂敢领赐教二字?”

“先生何必过谦?目下荆楚正值多事之秋。寡人日夜欲求髙人指点,正是求之若渴呢!”

清溪子再拜,说:“楚自封于荆山,便在四面合围之中。东有江汉,西有巴蜀,北有庸微,南有卢罗。而荆山地瘠民贫,产出不足以养万民。若不突出合围,他日必老死于山中了!”

“先生所言,也是寡人所困惑的啊!如何走出荆山?请先生教我。”

“欲出荆山,必先平庸,不仅可永远掌控出山通道。同时可安定后方,免受庸人之扰。而且更得青铜铸造之法,其意就更远了!面对四方所困,只有采取‘近交远攻’的策略,出汉东、并沮漳、控江汉、和四夷,顺江北向东拓展。楚如果得江、淮、河、汉,则虎视中原,大业可成了!”

熊渠大喜,收清溪子为谋臣。乃聚众臣,共议袭庸大计。说:“庸国,地广千里,立国数百年,可谓根基牢固,兵多将广,我楚若与之公然而战,决非敌手,众卿有何良策?”。

清溪子进言:“在下以为,伐庸不难,中原一战,庸已伤了元气,加之国主平庸,我楚历来对其示弱,曾被他多次战败,所以根本没把楚人放在眼中,存有骄敌之心。关键是突袭二字,若突出奇兵,打他个措手不及,见好即收,只须得谷水两岸,以作通道,便可住手。”

熊渠道:“言之有理。但如何做到突袭,望各位长辈共献良策。”

众臣议论纷纭,说:“庸、楚之间唯一通道即筑水,庸人常以此直达楚地。我等出兵亦必经此道,而那里都是高山峪谷,如何突袭呢?”

清溪子:“可用诱敌之法。”

熊渠:“何为诱敌之法?”

“高山峡谷,可以设伏,他人可用,我也可用,何不诱敌深入,伏而歼之呢?”

熊渠赞道:“好计策!但是何人可担当此重任,前去诱敌呢?”

清溪子:“在下初投国君,无尺寸之功,愿去诱敌!”

熊渠大喜!

相传,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早在夏、商时代,庸人便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善炼青铜,铸造大钟,商代许多著名的钟、鼎皆出之庸人,故而称之为“镛”。武王伐纣,庸为诸侯之首。楚、庸山水相依,尤其是庸控制着楚东出北伐的唯一通道谷水,故而两国必有一战。而况,庸地产铜,是立国之本,加庸人善铸,故而得庸,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楚人很早就向庸人学习冶炼、铸造和采矿技术。而且铜是立国之本,楚若战败庸人,即可采庸地的铜矿,对楚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价值。

庸国的政治中心在今竹山县一带,也就是堵河流域。堵河也是鄂西北一条大河,发源于今陕西省镇平县境,一直向北而流,入竹溪县内折向东,汇入白沙河、苦桃河、北星河、饮峪河、官渡河、深河等众多支流,形成河网纵横的庞大水系。庸都设在潘口。庸主被周王封为侯爵,系南方国土面积最大,又非姬姓侯国,身份地位高于楚子,加之数百年经营,国力雄厚,侯府颇具气势。而庸人又素来瞧不起楚人,与周人一样称楚为“蛮”。加之其势力直达谷水流域,多次与楚交手皆大败楚人。

有一天,从荆楚来了一个神秘使者,被庸兵捉住,送至庸主。

庸主见捉了个楚人,一笑置之,即命推出斩首!

楚人笑道:“天下人都笑庸人,果然都是些庸人!”

庸主反唇相讥:“天下人都说楚蛮,难道不是楚蛮?”

楚人道:“如果有人拱手让楚地于庸主,蛮乎?庸乎?”

庸主一愣:“何人能送寡人楚地呢?”

楚人答:“庸主见楚人就要杀,又如何能得楚地?”

庸主笑道:“你是老儿呢?又有何德何能,可以送寡君楚地?”

楚人:“在下无能,却有一条计策。计策若不佳,尚有个机会。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国君总不会连个机会都不想听一听吧?”

庸主听了,即刻命人松了绳索,请入大殿。

庸主:“有何良机?愿听其详。”

楚人道:“目下正有一大好时机。楚主熊扬欲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熊渠,先君熊胜之子熊式乘而发难,联合巴人残部谋害了熊渠,落入天坑地穴。虽说捡了一条命,并继承了楚子位,但一班旧臣不服,如今正值大乱之时,君侯只须提一旅之兵,以平叛为名,既可唾手而得楚地,又可扬名于诸侯,何乐而不为?”

庸主:“楚之内乱已是事实,任何人做了荆主也不是我庸国的敌手。寡君看楚人,纵有千军万马,还不如一群蝼蚁呢!”

有位大臣忙说:“吾主万不可小觑楚人。庸与荆楚,已经世代相邻,自熊绎以来,筚路蓝缕,励志发奋,皆有图强之志!而今听说新主熊渠能百步穿杨,十分了得!我主何必再去图那一块巴掌大的地方?”

庸主说:“荆楚虽只有屁股大个窝儿,但土地肥沃,物产甚丰,若能到手,未必不是美事。而况熊绎而今,尽是些无能之辈,艾、黑旦早逝,熊胜志大才疏,战死在汉江,而那熊扬,也多数次败在寡人手下,什么熊渠不熊渠,孤看他也成不了多大气候。”

楚人乘机进言:“君侯之言,确如其实。在下素不曾效力于楚,退隐江湖,也正是这个缘故呢。当今南国,唯庸才是大国也!北连周室,东达汉水,南抵荆楚,西临巴蜀,哪个诸侯有如此广阔的疆域?况且受天朝之封,位诸侯之首。主明臣贤,君臣同心,国势强盛,蒸蒸日上,在下不投庸主,还能投向何处呢?”

庸主听得哈哈大笑,道:“先生果然聪明睿智,所言不差!纵观天下诸侯,你不投我,又能去投哪个呢?”

清溪子:“所以,清溪子以献荆地为礼!”

大臣忙说:“君主!此人花言巧语,不可深信。在未探得荆楚确情之前,万万不可轻言攻楚!”

庸主:“迂腐!休道荆楚内乱,纵然不生内乱,孤取楚地也易如反掌。怕者何来?”

清溪子:“在下可献荆山路径图,我主按图索骥,在下愿作内应,里应外合,何愁不胜?”

庸主:“好!如此更加胜算在握了。就好比一块肥肉摆在那里,不吃就是傻瓜了!即刻调集兵将,寡人要亲自领兵伐楚!”

数日后,庸主领兵六万,出筑水峡谷,深入楚境,楚人毫无斗志,一触即溃,三战三捷。庸兵直入清溪,扎下营盘,准备越过荆山,直捣丹阳。

六万人马扎营于清溪河岸,把一条清溪河挤得满满的,连营十里。庸主志得意满,从为必取楚地。

半夜时分,突然一声号角,两岸山头火把通明,箭如飞蝗射下山来,楚人又使用了惯计——火攻法。每只箭头都燃着桐油,落在哪里,烧到哪里,片刻间一片火海。庸人不战自乱,仓皇之中,各顾逃命,互相践踏,死伤无数。山上楚兵如排山倒海杀下山来,如虎入羊群,见兵便杀,见营放火,只杀得血流成河,鬼哭狼嚎,庸人闻风丧胆,已无抵抗之力。庸主带着一班兵将,沿河而逃……

但是,从清溪至谷水,尽为深山峡谷,楚人于多处设伏,沿途不断伏击,杀得庸兵毫无喘息之机,其中一员小将,箭无虚发,射杀无数大将,手执矛戈,如无人之境,只杀得人人胆寒,个个心惊,原来正是新荆主熊渠。庸兵但听熊渠二字,就心惊肉跳,逃之唯恐不及。庸主率残兵退入筑水,清点残兵已折七成,只得仓皇逃归堵河。

此一战,重创庸人,从此不敢再入谷水,而楚人反得筑水峡谷通道,此后连续三年,主动出兵,突袭庸国,迫使庸人退据堵河,自房陵以南,尽属楚地,庸势力日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