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五洲见闻
6404400000038

第38章 波尔图:商业与历史和谐并存

波尔图位于葡萄牙北部的杜罗河河口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它西濒大西洋,东与西班牙为邻,陆路可通法、意和欧洲诸国,北面隔海可达英国和北欧。还在十三四世纪,它就是一座引人瞩目的城市,工商业活动十分活跃,据说当时不会“从海外挣钱的人”,是不准住进波尔图的。14至18世纪,它发展较快,一度成为欧洲的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民间有句顺口溜,说“科英布拉歌唱,布拉加祈祷,里斯本炫耀,波尔图工作”。

波尔图,山势起伏,层楼叠榭,错落有致。设有铁木结构阳台的传统建筑,多为红褐色、深黄色和墨绿色,很有特点。楼宇就地取材,多用坚固的花岗石建成,从河对岸望去,蔚为壮观。它仅次于在它南面280公里的首都里斯本,为全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波尔图大行政区的首府。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个相当现代化的大都会,不但是个交通中心,更是工商业的重要枢纽,莱肖埃斯深水港扼守大西洋。

历史上,波尔图的造船业、渔业、制盐业和农业非常发达,为十五六世纪葡萄牙的海上“大发现”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今天,它的主要工业还有纺织、酿酒、软木和制革等,出口葡萄酒、软木产品、服装和皮鞋。市内繁华的购物中心区,圣卡特里娜大街,商号林立,有点像我们北京的王府井。街上的“皇威咖啡馆”是个老字号,犹如王府井大街的“东安市场”。波尔图市长卡布拉尔先生,热情友好。他建议笔者也去看看波尔图葡萄酒的产地,说没有去过那里,就不能说到了波尔图全市。

波尔图葡萄酒,使用杜罗河山谷的优质葡萄酿制而成。从市区的河滨,跨过埃菲尔(就是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的玛丽亚·皮亚铁桥,来到河南的盖亚镇(Vila Nova de Gaia),镇上闻名的酒窖不下几十家,到处飞扬着Cintra, Grahams, Sandeman, Taylor’s。Vasconcellos等等名牌的波尔图酒广告。我们被引进一家挂有黑色Sandeman招牌的酒窖。主人边引导大家参观,边介绍说,新鲜葡萄经过人工(多为妇女)脚踩,压榨出浓浓的汁液,汁液完成发酵过程后装入特制的木桶,然后把木桶运到窖里储藏,到两年后才可装瓶。名贵的陈年葡萄酒,讲究葡萄是哪年产的,存酿时间更长,比如说十年。参观结束后,主人端出许多杯波尔图葡萄酒,一一请我们品尝。笔者一般是不喝酒的,盛情之下,也抿了一口,甚感香味醇厚,甜度适中,酒的色泽也晶莹明澈。事后,别的朋友告诉我说,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是要掺兑一些白兰地酒的,这样可使酒性稳定,甜度适宜。至于掺多少,什么时间掺,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我是不懂酒的,不知这种说法可靠性如何。

波尔图葡萄酒在西方世界也叫“波尔特葡萄酒”。人们不禁要问:“波尔特葡萄酒”的产地既然是波尔图,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叫它“波尔图葡萄酒”呢?原来,“波尔图”和“波尔特”都是一回事,区别只是两种不同文字而已。波尔图是葡文Porto,港口的意思,英文的港口则叫波尔特Port,是葡文Porto的等同语。几个世纪之前,英国就从波尔图这个“港口”城市进口大量葡萄酒,当时就用英文叫它“(港口)wine”,这样,“波尔特葡萄酒”(Port wine)就一路叫了下来,直到今天,并在国际上得到公认。

酒。尤其是饭后聊天时,女宾多喜爱雪利酒,而不少男士则选用波尔特葡萄酒,啜啜细品,而不“牛饮”,很有味道。这些年,专供在餐桌上饮用的波尔图附近米纽地区生产的绿葡萄酒,也很盛行。

波尔图的悠久历史,同它的商业魅力和谐并存。早期的波尔图,经受过罗马人、日耳曼部落和摩尔人的统治,人文影响遗存至今。葡萄牙的国名Portugal,有的史书说,是来自罗马人对其在杜罗河南岸占领地Portus Cale的称谓。也有人说,Portugal是Porto(波尔图)和Gaia(盖亚)这两个地名一起连读所产生的谐音。今天,登上矗立在波尔图古城的“教士塔”,俯视瞭望,城里的文化史迹和艺术成果,尽现眼前。崎岖的狭窄山道,用小鹅卵石铺设的路面,葱郁的树木掩映着不同时期的教堂。新古典主义的“交易所宫”及其“阿拉伯厅”精雕细琢,风格迥异。苏亚雷斯·多斯·雷斯国家博物馆,陈设着人称“19世纪葡萄牙米开朗基罗”的苏亚雷斯艺术作品,而圣克拉拉教堂的祭坛木雕,更是错彩镂金,十分工丽。我调离葡国之后,听说1996年波尔图的历史中心地区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来,这个城市还被选为“2001年欧洲文化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