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伦敦,人们就会想到白金汉宫、大本钟、特拉法加广场和大英博物馆等等,似乎很少人对“伦敦城”有那么深的印象。
记得当年在英国工作时,国内来访的客人,时常有人问起,伦敦城和伦敦,两者之间究竟有何不同?
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问题。
简要地说,伦敦城为伦敦的一部分,它是英国的“金融与商业心脏”,也是世界的一个主要金融中心。
伦敦共有33个市区,中心地带含12个市区,大都位于泰晤士河北岸,伦敦城便是其中之一。在独立的33个市区中,伦敦城最小,只有一平方英里。英国人自己在聊天时,就叫伦敦城,那个“平方英里”。
别看这小小的“平方英里”,它却是伦敦的历史中心和发源地。公元50年,罗马人入侵不列颠,把这“平方英里”作为重要的行政中心,后又在此筑城,修建第一座桥梁,伦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伦敦城古迹颇多,东南角与伦敦东区交界处建有伦敦塔,是伦敦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11至16世纪为英国王宫,后改为监狱,现为收藏珍宝的博物馆。西面有古典风格建筑的代表作,圣保罗大教堂。历史上,伦敦城在理财和商业方面就很闻名。理查一世在位时(1189-1199),给予它一种自治政府的形式;其后,约翰国王1215年又赋予它每年选举一位市长的权利。
20世纪后期,伦敦城已是英国的“金融和商业心脏”、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城里集中了英国最大的银行、保险公司、股票经纪公司、交易所、船舶公司和其他商业机构,以及60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设施和无数的外国公司。金融活动多在“针线大街”进行。如果说,伦敦城是英国的“金融中心”,而“针线大街”则是这个金融中心的“金融中心”。这里人流如梭,云集了证券交易所和英格兰银行等金融机构。街的尽头,还有一条伦巴德小巷,号称“银行街”。伦敦城的金融经营总额约占英国GDP的20%。伦敦城的常住居民不足6000人,但每天来此上班的竟达三四十万人。这支劳动大军,约40%受雇于外国公司,可见,金融服务行业是提供就业机会的一个主要源泉。不过,发生在本世纪头十年末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亦给金融城造成不利影响。
伦敦城的市政当局(应该说是“城政当局”),比英国议会的历史还要悠久。它把历史传统和现代化的地方管理融合起来。除了一般市区负责的行政管理工作外,它还有自己的警察和中央刑事法庭,并主管伦敦希斯罗机场的检疫和泰晤士河口岸的卫生等。伦敦城人,一般绅士派头十足,至今走在街上,偶尔还可看到头戴长筒礼帽、身着深黑色条裤、腋下挟持文明杖的“贵族”,昂首而过。
伦敦城市政当局的第一把手是“城长”,出于习惯这里还是把他译为“市长”(Lord Mayor),他主持城市议会和市政会议,主要负责在国内外促进以英国为基地的金融服务业、工业和有关商业,旨在为英国服务。他每年都要花50至80天时间,带上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外访,力促伦敦城这个世界金融中心的显要地位。除此之外,市长还兼任伦敦城的首席法官、伦敦口岸的长官和城市大学的校长。
加强伦敦城的外事工作,也是市长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年复活节时,他都要在他的官邸宴请我们长驻英国的各国使节,聆听外交大臣演说;六月份,还要举行银行家晚宴,请财政大臣发表演讲。市长在市政厅会堂(Guildhall)举行的宴会,则邀请首相出席。
市长还有一项特殊工作,就是代表王室和政府,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和国家级贵宾。在笔者收到的邀请出席宴请中国总理的请柬里,发现随柬寄来的16开宴会菜谱,竟厚达12页,里面除了菜谱外,还包括敬酒次序名单、市长官邸(Mansion House雪简介、苏格兰卫队管弦乐队在席间演出的节目单和市长私人卫队简介等,内容之多,俨如一本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