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五洲见闻
6404400000032

第32章 话说牛津

从伦敦往西北行大约80公里,来到牛津城。

牛津城,位于泰晤士河上游,城里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但不乏年代久远的驰名建筑,可谓古香古色。可是,1965年开办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却设在这里。

历史上,查理一世曾于1642年至1645年在此建都。他对抗国会,打击新型的工商业,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今,牛津城是个工业中心。印刷业较发达,另外,还有汽车和钢铁等工业。

然而,让牛津城闻名于世的乃是,它是牛津大学的诞生地。

牛津大学创立于1168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学府,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

的入学口试,改为入学笔试,在宗教上也放松了要求,并成立了四所女子学院。进入20世纪,招生制度进一步改革,学生不论出身高低,均可参加入学考试,严格实行择优录取。不过,伊顿公学的毕业生还是享有入学优先权。从1920年起,女生才获得接受学位的资格。今天,英联邦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留学生,还可享受奖学金。

牛津大学有学生约14000人,连教职员工加在一起共有两万多人,由40个学院组成,其中“最阔气、最大和最出名的”,莫过于Christ College了。传统上,牛津一直把授课重点放在古典文学和艺术方面。19世纪,经过扩展课程,对科学和医学也同样地重视起来。今天,牛津大学的科目设置,围绕五大学术领域,即人文科学、生命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物理等方面科学、医疗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包括了几十个学科,相当广泛。

牛津有一套注重实效的教学研究系统。学生虽然也要听课,但强调实行“导师制度”(Tutorial System)。每个学生都有一名导师,每周和学生见面,讨论导师在上周指定要完成的课题。导师不但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还要协助他(她)逐步培养起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

牛津有不少卓越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涌现出一些在英国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多少年来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英国一些政府部门和某些大公司、大企业,在学生未毕业前,就开始在他们当中物色聘用对象。远的不说,近30年来,不少英国首相均出自牛津大学,如希斯(1970-1974,保守党)、威尔逊(1974-1976,工党)、卡拉汉(1976-1979,工党)、撒切尔(1979-1990,保守党)和不久前卸任的工党领袖布莱尔首相;威尔逊首相还在牛津大学教过书。国际上,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都是牛津大学学子。

还有一点,同我们国内的高等学府不同,牛津大学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校园,它的各个学院,散布各方,虽然多数坐落在牛津城市中心的北面和东面。这些建筑,风格不同,但都古朴大方,壮丽多彩。笔者曾参观过的地方有:专门举行毕业证书颁发仪式的谢尔多尼安大剧院(Sheldonian Theatre)、阿施莫里安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鲍德里安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及其阅览室、莱德克利夫图书馆(Radcliffe Library)。鲍德里安图书馆还是一个“版权”图书馆,凡是英国出版的书籍,它都有权获得一本。

牛津大学自1478年就出版书籍,可以说是国际出版界的一个“老字号”了。现在,“牛津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的书籍数以百计。《牛津英语词典》系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