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横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国土位于非洲北部。它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
上世纪70年代,笔者曾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的成员,对开罗作过短暂访问。
访问之前就听说,埃及的土地96%是干旱的沙漠。但流经非洲几个国家的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最后从南到北贯穿埃及全境,注入地中海。尼罗河,世代养育着埃及各族人民,并为这个古老国家带来了脍炙人口的文明。
尼罗河三角洲附近的开罗,为埃及的首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访问那年,人口比北京还要多。在这里,历史与现代彼此交融,东西方色彩相互辉映。古迹遍布整个城市。神秘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令人向往。埃及博物馆,是古埃及文物的巨大宝库。旧城的艾资哈尔大学,是伊斯兰世界的最古老学府。卡里利巴扎(即市场),热闹非凡,商贩的叫卖声,喧哗于耳,偶尔还可看到头顶一筐饼的小贩,杂技般地骑着自行车在人群中穿往,嘴里喊着“赛义德”(即“先生”),请人让路。而开罗的新城,汽车成龙,欧式建筑林立,特别是繁华胜地扎马莱克区,更是各国驻埃使馆、知名的大酒店和餐馆的集中地。
埃及也是伊斯兰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我们在开罗访问时,赶上一个星期五。每逢星期五都是穆斯林的聚礼日,除上清真寺,教徒们无论在何地都会就地按时做礼拜。那天,我们在街上看到,许多宽敞的角落,甚至商店门前,都铺上了毯子,教徒们跪在上面进行礼拜活动。
历史,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及其王妃死后安葬的地方。金字塔为方锥形的石垒建筑物,塔基呈方形,越往上越细缩,到了顶端即成尖状。埃及人叫它“庇拉米斯”,根据它的形状,我们国人把它释译为“金字塔”。最大的,莫过于第四王朝第二代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塔基每边长232米,走上一圈差不多要一公里,塔高146.5米。随着自然因素长年累月的侵蚀,现在它的长度和高度,都比过去有所减少。整个金字塔,规模宏大,设计奇妙,据说是在建筑师的指导下,主要由奴隶大军用230万块左右的巨岩垒筑而成,历时约30年。进入塔内,有甬道通向墓室,里面的棺椁多为空的,要想看古埃及人用防腐香料做成的干尸木乃伊,最好的地方还是城里的埃及博物馆,在二楼可仔细端详。胡夫之子卡夫拉法老的金字塔略小,就在胡夫金字塔附近,卡夫拉还在自己的塔前建造了一个“斯芬克斯”,即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雕像。它用一块巨岩雕刻而成,长约57米,高约20米,匍匐的身体像狮子,头部像人,脸部据说是仿照卡夫拉的相貌雕刻的。整个雕像,象征法老的威严,意在守护金字塔。我们发现,狮身人面像的脸部有些损坏,特别是鼻子不见了,据说是历史上外国人入侵埃及时被毁坏的。
今天,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