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五洲见闻
6404400000021

第21章 “爱情之果”的家乡,塞舌尔

塞舌尔群岛像一串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碧波浩瀚的西印度洋上。30多年前,笔者曾和一个代表团访问过那里,热带岛国的迷人风光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在非洲,塞舌尔是一个年轻的共和国,1976年6月取得独立。据说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发现了塞舌尔,但未在岛上住过。1502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曾到此探测。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英、法轮流占领塞舌尔,1903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独立后,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全国人口近10万。居民主要是非洲黑人和克里奥尔人(泛指法兰西人同当地黑人的混血后裔),还有印巴人后裔、华裔和法裔等。不少华裔家庭,在岛上勤劳生息,已经有四五代了。他们的先辈,大多数来自中国的著名侨乡广东省梅县。塞舌尔同中国相隔何止万里,尽管现在从北京出发,中途转机到这个岛国,乘坐快速喷气式飞机,全程只消十来个钟头,但是当年这些华侨远涉重洋来到这里,却绝非易事。

塞舌尔的国语为克里奥尔语,出于历史原因,通用英语和法语。全国人口的45%讲英语,37%讲法语。但97%的人口都会讲克里奥尔语。在华裔当中,有些人至今还能讲客家话。这个岛国的克里奥尔语,脱胎于法语,同时掺杂少量的非洲黑人话,文法则自成一体。它不同于一般拉丁美洲国家以西班牙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但同海地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克里奥尔语却极为相似。这恐怕是这两处都有法兰西人后裔的缘故吧。

人烟。全国90%的人口居住在四个大岛上,最大的岛叫马埃岛,面积148平方公里,奇峰幽谷,巍峨多姿,历史上曾经是殖民主义者流放政治犯的地方。1956年,塞浦路斯的马卡里奥斯大主教就曾被英国当局放逐到这儿。现在,马埃岛是塞舌尔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首都维多利亚就在岛的东北海岸,为塞舌尔的主要海港。

塞舌尔群岛盛产椰子、肉桂和香草等经济作物。除此之外,几乎每个岛屿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譬如,雷米尔岛陈积多年的鸟粪,是一种很好的天然磷肥;弗雷加特岛云集着各种奇特的昆虫;全国第二大岛普拉兰,则是世界罕见植物“海椰子”的家乡。

海椰,法文叫coco-de-mer,英文叫sea coconut。但这个词在一般的英、法语字典里很难找到。这正说明海椰是塞舌尔的一种特产,过去人们对它了解不多。相传远在塞舌尔被“发现”之前,岛上的海椰果曾随着印度洋的季风漂流到马尔代夫和印度等国,当地老百姓捡到后,误以为它是长在海里的一种椰子,故名海椰。其实,海椰是生长在陆地上的一种椰树,雌雄异株。公树和母树总是并排成长。公树高耸挺拔,最高可达100多英尺,一般比母树要高20英尺左右。它好似威武的卫士,终日待守在果实累累的母树身旁。一位塞舌尔朋友告诉我说,海椰还因此得名“爱情之果”哩!

海椰树的长速非常慢,寿命特别长,幼树长到25年才开始结果。果子比平常的椰子大得多,形状像人的心脏,也有的像人的臀部。果子长到9个月左右,汁液香醇,可作甜食。叶片似巨型的扇子,可制席、编篮、编帽,也可用作建筑材料。果壳坚硬黝黑,如加以雕刻、镶嵌,则别具一格。海椰果是比较难得的,塞舌尔每年最多生产3000来个。因此,今天海椰已经成为一种受保护的植物了。

塞舌尔风景秀丽,椰林如海,奇花异卉,艳丽芬芳。在马埃岛外,还有两处海上公园。我们游览了其中的圣安娜海上国家公园,透过游艇的玻璃船底,观赏了那斑驳陆离的海底世界。这一切,再加上舒适宜人的气候和诱人的海滨浴场,终年吸引着外国游客。独立之后,塞舌尔政府在发展多种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它不断增设新的饭店、餐馆,开辟旅游场所,改善交通,并创办了一所“饭店、服务、旅游学校”,训练专门人才。在独立后的次年即1977年,外国游客的总数从1000多人跃增到54,500人,差不多等于当时塞舌尔的全国人口。维多利亚一位饭店的工作人员对笔者说,如果照此速度发展,用不了多少年,游客的数字就可达到每年10万人。我们高兴地听说,这些年,塞岛的旅游业又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2002年,来塞的游客多达13.2万人,等于1977年的两三倍。游客中,主要来自法、英、德、意、瑞士、美国和北欧等国,亚洲的游客也在增加中。发展旅游事业,不仅为塞舌尔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还开辟了外汇来源。据说,现在通过旅游业收入的外汇,约占外汇总收入的70%,已经超过塞舌尔主要出口商品罐头金枪鱼、椰干和肉桂等所换取的外汇。

调入外交部后,笔者从1979年2月开始驻外,首先来到荷兰,在中国大使馆工作。赴荷时,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不久,全会制定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笔者在使馆的工作就不谈了,下面的六篇短文,说的都是通过工作之便在荷兰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