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知道建宁县在哪里,但是不能不知道建宁莲子。建宁莲子,简称“建莲”,是建宁县的名贵特产,《红楼梦》分别在第十回和第五十二回两次提到“建莲”。建宁种植莲子的历史悠久,据建宁县志记载,约源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
建莲粒大饱满,通体洁白,色如凝脂,稍煮即熟,久炖不烂,汤清香,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是不可多得的保健品。建莲品质优良,千百年来一直倍受青睐,有“莲之上品”之美称,与浙江宣莲、湖南湘莲并称“中国三大莲子”,建宁也因此于1995年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授予“中国建莲之乡”称号。
建宁县地处闽西北内陆地区,武夷山麓中部,闽江源头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这里常年日照充足,降水丰富,土层厚,土质好。这些独特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为莲子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西门外的“百口莲塘”生产的建莲更是佳品中的佳品,被称为“西门莲”,是历代朝廷贡品。
关于建莲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王母娘娘宴请百花仙子,荷花仙子姗姗来迟,手中还捧着一碗莲子汤。王母娘娘怒而打翻莲子汤,可是碗中的莲子却飘落人间,来到了建宁,并在建宁生根发芽,繁衍不息。现在建宁西门外的两口莲塘,一口为白花莲,另一口为红花莲,据说就是当初被打翻的莲子“着陆”的地方。
民间盛传建莲还治过清朝乾隆皇帝的病呢!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不慎患上痧病,建宁金铙山主持济空和尚用建莲为乾隆皇帝熬药,治好了痧病。乾隆皇帝为了表彰济空和尚,特为金铙山寺庙题写了寺名——报国寺。
除此之外,建莲还有一段红色的历史。1931年,毛泽东同志到建宁西门外了解民情,得知红军战士正在为农民挖莲塘,便挽起裤腿,操起锄头和大家一起干活。不久,红军离开建宁,西门莲塘的荷花开得姹紫嫣红,非常红火,好一派“百口莲塘吐清香”的喜人场景。
建国后,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老区建宁的群众,曾邀请建宁派一位代表进京参加1959年国庆节的建国十周年观礼。这位代表精选10斤建莲,带到北京呈给毛主席。毛主席欣然接受,至今建宁县革命纪念馆内还珍藏着一张当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具的收条。
1974年,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同志表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希望能再尝尝建莲。当时的建宁县委领导亲自挑选最好的建莲送到北京。建莲成了老区人民表达自己对党,对国家无比诚挚的热爱的重要载体。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莲并不为人所知。1990年,建莲荣膺北京亚运会标志产品。1993年8月,建宁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届“中国建莲节”。众多中央、省市领导人亲临现场弘扬“建莲文化”,并留下珍贵墨宝。原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题词:“莲香飘万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词:“宝莲馨香溢四海”;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题词:“扬建莲美名,展莲乡风姿”;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词:“建莲甲天下”。
如今的建宁人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建莲产业,建莲正乘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东风,为建宁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养在深闺延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