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闽中八府
6359200000082

第82章 水上佛寺甘露寺

说起悬空寺,大家肯定会想起北岳恒山的悬空寺;说起甘露寺,大家又肯定会想起《三国演义》中出现过的,位于今天江苏省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可是,就在神奇的闽西北泰宁县大金湖西岸,却有着一座将恒山悬空寺和北固山甘露寺合二为一的寺庙,它就是被人们称为“南方悬空寺”的泰宁甘露寺。

泰宁甘露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迄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了。因寺庙岩穴上方有一酷似龙头的钟乳石,钟乳石一年四季会间隔性滴落泉水,泉水甘甜清冽如甘露,故而得名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大金湖畔悬崖上的洞穴之间,游客需要乘船前往。从水中望去,山浮于水,水出于山,一片绛红色的宏大建筑群就掩映在翠林绿水、烟霭迷蒙之中,宛若仙境,因而甘露寺又有了“水上佛寺”之美誉。

上得岸来,抬头仰望,只见左右两边分别耸立着一块形似“钟”、“鼓”的红色巨大岩石,甘露寺就坐落在这“钟”、“鼓”之间。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左钟右鼓,庙(妙)在其中”来形容甘露寺奇特的地理位置。

甘露寺属于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群,它所处的是一个高80余米,深30余米,上宽30余米,小宽仅10余米的内窄外宽的巨大的倒三角形岩穴。甘露寺建筑群由上殿、蜃楼阁、观音阁、南安阁共四部分楼阁组成。让人惊叹的是,甘露寺就像北岳恒山悬空寺一样,整座建筑群悬空至于悬崖峭壁之上,底部只有一根圆形的粗大红色柱子落地,托举着四根横木。而且整座建筑群全部为梁木构建而成的,连接处均采用“T”字形拱头,找不到一枚铁钉,也找不到一块瓦片。这种先进的“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建筑结构和艺术,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据考证,早在十二世纪时期,就有日本高僧重源法师三度漂洋过海来到泰宁,学习甘露寺的建筑工艺。回到日本后,重源法师主持重建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东大佛殿所采用的被称为“大佛样”的“T”字形插拱,就来源于泰宁甘露寺。

传说,甘露寺原来比较破烂,但是里面供奉的送子观音很灵验。后来有一妇人在此许愿道:“如若让我生一儿子,我一定重修寺庙,岩有多大,庙就盖多大。”后来,妇人果然得子,其子便是泰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叶祖洽。为了完成母亲的夙愿,叶祖洽奏请朝廷派来建筑师,修建了甘露寺。因此,那根撑起甘露寺所有建筑物的巨大圆柱,也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状元柱。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隐匿于深壑巨岩之中的甘露寺被考古工作者再次发现。做为当时全国唯一一组保存完好的精美珍贵的宋代寺院建筑,甘露寺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令人遗憾的是,1961年春,甘露寺毁于一场大火。今天游人看到的甘露寺,是后来的仿制品。

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泰宁甘露寺,如今虽然敞开怀抱,笑迎八方游客,但它永远是一处远离喧嚣凡尘,融于山水自然,独享一片清幽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