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一部风靡荧屏,创下收视率奇迹的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让800多年前的一代法医学鼻祖——宋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做为国内第一部古装纪实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我国南宋时期法医宋慈的传奇一生。
宋慈,字惠父,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生于福建建阳,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9年)病逝于广州经略安抚使任上。宋慈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及第,历任江西信丰县主薄、福建长汀县知县、福建邵武军通判、江西提点刑狱、广东经略安抚使等职。在自己2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宋慈曾先后4次担任高级刑法官,也就是提刑官。
宋慈师从著名理学家、朱熹再传弟子真德秀,自幼受朱熹理学的熏陶。走上仕途之后,宋慈心系民情,政声颇好,深受百姓的爱戴。担任提刑官时,宋慈更是做到实事求是,不管多小的案子,宋慈都要亲自过问,并且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有力证据。就是凭着这种“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之心”的尊重生命的严肃态度,宋慈成就了一代法医传奇。
宋慈认为,死刑是最重的刑罚,任何刑罚都是由犯罪事实决定的,而犯罪事实又是必须经过反复检验才能下定论的,所以,检验结果往往决定了罪名的成立与否。宋慈要求司法官员,断案时不管案发何处,即使尸臭扑鼻也必须亲临现场查验,否则以失职罪论处。
“男女授受不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等封建伦理教条,使得封建社会司法人员在检查死者尸体的时候,只得把人体的私密部位遮盖起来,从而严重影响了司法人员对案情真相的了解。宋慈秉着“证据重于一切”的原则,大胆反抗封建伦理观念,要求司法官员“凡验妇人,不可羞避”,必须认真检验死者身上的每一个部位。
在断案的过程中,宋慈经常要查验尸体,断定死者死因。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断案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医药学和病理学知识。宋慈原本只是一个儒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宋慈认真钻研前人的医药学著作,并将其中的知识与诊察方法与实际案情相结合。
宋慈在担任湖南提点刑狱并兼大使行府参议官时,于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7年)写就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洗冤录》花费了宋慈10年的心血,是宋慈一生司法检验经验的集大成者。《洗冤集录》共5卷53目,约7万字,内容翔实,主要有宋代的司法检验法令,解剖、检验尸体的步骤和方法,现场勘查的注意事项,如何鉴定各种死伤原因,如何区分毒物和急救等等。
《洗冤集录》面世之后,成了以后中国历代司法检验的参考,也曾先后被翻译成朝、日、法、英、荷、德、俄等多国文字,在世界法医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到1598年意大利医生菲特里斯出版了《医师关系论》,欧洲才有了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比宋慈的《洗冤集录》晚了整整350年。
但是,我们要知道,真正让宋慈名垂千古的不仅仅是他不朽的《洗冤集录》,更是他对生命无比尊重的态度和对真理、真相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