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闽中八府
6359200000042

第42章 打响八闽第一枪

3月8日,国际妇女节。但是,对于福建人来说,3月8日我们还要记住另外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平和暴动。

1928年的3月8日,漳州市平和县打响了八闽农民暴动的第一枪,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平和暴动拉开了八闽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大幕,是土地革命在福建正式开始的信号,也是国民党反动派在福建的统治走向终结的先声。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吧!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平和县大肆抓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全县上下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南昌起义后,平和县在长乐乡下坪村成立农民协会,会上同时成立中共平和临时县委,由中共闽南特委委员朱积垒同志担任临时县委书记。同年12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漳州成立,临时省委派罗明同志专程到平和县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并部署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

1928年2月11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在县城中学召开农民代表大会,遭到国民党保安队阻挠,5名代表被捕。为营救被捕同志,2月24日中共平和县委会议决定成立暴动委员会,由朱积垒同志任总指挥。会议随即制定攻打计划,计划得到广东大埔、饶平农军的肯定和支持。平和临时县委暂定2月28日举事,但因经验不足、物资缺乏,计划几经修改,最终定于3月8日举行暴动。

3月7日,工农革命军第1团500余人及广东大埔、饶平农军于平和县长乐乡下坪村陈氏宗祠举行誓师大会。次日早晨6点,大军按原计划开始攻城。西北两路攻城队伍按时抵达预定地点,东路队伍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引蛇出洞”。暴动队伍乘机冲进县城,烧毁国民党县公署、教育局及部分土豪劣绅的房屋,打开监狱,救出被捕同志和革命群众20多人。平和暴动前后持续两三个小时,共有近1000农军参加战斗,打死打伤敌军10余人,农军牺牲10余人。

窜逃之敌得知暴动队伍武器粗糙、组织不力,便于当日下午组织疯狂反扑。县委为保存实力,决定将农军撤回长乐乡,转战西北山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平和暴动是闽粤边数县农民联合举行的武装暴动,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实践的第一步。平和暴动后,平和县成立了福建省第一支工农武装——福建工农武装独立第一团以及福建省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平和县革命委员会。1929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在长汀入闽,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平和暴动队伍开往闽西。

“青山有幸埋忠骨”,为了纪念平和暴动革命烈士,平和县于1975年在长乐乡联三村(原下坪村)修建一座了“平和暴动烈士纪念碑”。1978年,平和暴动50周年。平和县委、县政府又将平和暴动总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辟为平和暴动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纪念馆,就在这里,当年一群没有任何正式武装的农民攻进了县城,就是这样的一群农民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