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位于福建东南部泉州市北郊,主峰海拔498米。重峦叠嶂,洞幽壑美,尤以“石奇”、“泉灵”著称,悬泉飞漱,怪石参差,因而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明代巡按朱鉴对其偏爱有加,赞曰:“天下名山多,清源居第一”!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源山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颇有渊源。相传当年铁拐李云游此山,为美丽景致所吸引,情不自禁用铁拐击地赞叹,不料因用力过猛,铁拐戳入石中,泉水瞬间喷涌而出,因此被人们称为“清源山”,亦名“泉山”(“泉州”地名亦由此而来)。清源山处泉州城北,故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萦绕的云霞雾霭使山增添了几分高耸入云之感,故又有“齐云山”之美名。
清源山以其丰富而珍贵的人文景观成为山中翘楚。据清代《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朝,中兴于唐宋,并在元明时期达到鼎盛。清源山上最早的道观可以追溯至距今约1700年的西晋,而最早的寺庙则出现在佛教渐兴的东晋。唐代“儒、释、道”三家竞相发展,寺庙宫观均得到修复或增建。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清源山还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真不愧为一座各种宗教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清源山不仅庙宇道观众多,石雕石刻的数量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大型石雕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立方米,花岗岩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和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以“老君岩”为代表的六处宋元时期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岩又称羽仙岩,位于清源山右峰罗山与武山下,雕于宋代,因岩刻巨型老君(老子)像而得名,是我国现存最大、年代最久、艺术价值最高的道家石雕造像。老君岩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面积达55平方米,位于高崖之上、青草丛间,浓郁的山野气息淋漓尽致地烘托了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老君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耳垂肩,两眼平视,目光炯炯,笑容可掬,仙风道骨,超尘脱俗,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千百年来,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历经风雨沧桑,依然神采奕奕,并与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人称“老子天下第一”。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位于清源山左峰,因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大殿正中为释伽牟尼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石像前的千手观音慈眉善眼,柔和婉转;两旁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呼之欲出。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萦绕,寺前放眼苍松翠柏,怪石磷峋,别有一番风味。
碧霄岩上保存着雕于元代的“三世佛”造像。三尊佛像并排坐在莲花座上,居中的佛像为释迦像,主掌现在的世界;左尊是药师佛,主管过去的世界;右尊称弥陀佛,掌控未来的世界。它们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护最好、位于最东南的喇嘛教佛像。
海纳百川清源山,“秀出东南”清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