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因此消除羊群行为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制度、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也会对市场的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我国股市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我们提出建议如下:
1.消除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股市。
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很多的制度性缺陷,弥补纠正这些缺陷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是,证券市场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票价格的变化应该反映国民经济、国内产业调整、企业业绩的变动方向,并引导资源的配置。政府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在证券市场的角色,从制度、法律方面健全、规范证券市场,而不是过多地干预股价的涨跌,造成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涨跌。
2.完善股票市场发行定价机制,缩小一、二级市场差价。
在我国存在股权二元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如何对新发股票定价确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尊重市场的选择,规范发行企业的信息披露和路演询价制度,给予个体投资者平等的选择权,并对新股的卖出规定期限,从而缩小一、二级市场价差,稳定股票价格。
3.健全投资者保护法律法规,使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形成稳定预期。
通过立法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促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使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信息;打击庄家操纵股票价格行为,并规范股评家的推荐活动,净化市场环境,从而使投资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形成稳定预期,减少羊群行为。
4.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投资能力。
投资者教育是克服心理因素、认知偏差的有效方式,通过投资者教育可以提高投资者识别风险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认知偏差,起到减少羊群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