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行为实证研究
6332800000025

第25章 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解释

为了对羊群行为进行准确的理解,我们区分羊群行为为“伪羊群行为”(Pseudo Herding)和“真羊群行为”(Genuine Herding)。“伪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面临相同的信息时,作出相同的决策而导致的行为一致性。例如利率上涨投资者纷纷从股票市场撤出资金,而导致投资者共同的卖出股票行为,就是伪羊群行为。伪羊群行为实际上是投资者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和决策而引致的行为,不是根据他人的行为而采取的行动,是信息被有效利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伪羊群行为不但不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而且由于投资者充分利用信息、进行了有效决策,从市场的角度可以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应该是有效率的、能够稳定市场的羊群行为。而真羊群行为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他人行为明显的模仿和跟从行为,是由于人们心理偏差和有限的认知、信息能力所导致的从众行为,这种羊群行为会增大市场非理性泡沫,加剧市场的波动,是市场不稳定性的重要成因,这也正是我们所要研究、探讨的羊群行为。

当然,从实证的角度不能区分真伪羊群行为,从而对其成因的解释也是不完全的,相应的我们前面的实证结果也不能确切地界定为真羊群行为。但是,不论成因如何,我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着“羊群效应”,而且“羊群效应”还非常显著,因此,对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成因进行探讨还是很有意义的。

1.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导致投资者较强的羊群行为。

。我国股市之所以表现为较强的政策市特征,是与其设立的初衷、制度安排紧密相关的。我国股市建立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是作为市场经济的试点而组建的,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中国市场化改革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性的实验型改革,不可避免股票市场的规则、功能也要随着政府对市场经济认识的纠偏而不断调整,从而造成了政府对股票市场过多的干预。而政策性的干预,必然引起人们预期的同方向变化,引发市场的一致性买入或卖出行为,加大市场的波动性。特别应该提到的我国股票市场的二元结构问题,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问题,解决二元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投资者交易行为的重要因素,每当这个问题提出之时,就是投资者恐慌性集中卖出之日。

2.新股定价非市场化引发个体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我国股票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巨大差价,也是引发投资者羊群行为的重要原因。由于新股定价准则的非市场化,我国新股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很大的价差,这就吸引了大量的资金积聚在一级市场,大量申购新股,然后在股票上市交易后集中卖出。这部分股票的卖出必然会对二级市场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个体投资者的跟随卖出行为。从第1章的我们可以看出,自1998年到2004年股票市场每年有大量的新股发行上市,这部分资金交易对“羊群效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可能是引致卖方羊群效应大于买方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

3.我国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较大,也加剧了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投资者羊群行为会加剧市场波动性,对市场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市场波动性的增大,反过来也会加剧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当投资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时,特别是当投资者依靠自身能力不能作出正确判定时,投资者将会明显地追随其他人的观点。市场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越大,投资者的预期越不确定,这时候投资者会更多地观察他人的交易行为,并加以模仿,羊群行为程度增大。我国股票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市场波动性较大,并且热点变换频繁,“高科技板块”、“红筹股”、“ST板块”等轮流上场,投资者追逐热点,从而造成了股票市场较强的“羊群效应”。

4.投资者保护环境恶劣也会导致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我国的股市在很长时间内充当国有企业募集资金的场所,其功能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因而从根本上就忽视了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一方面是上市企业的盲目圈钱;另一方面是庄家任意操纵股价、股评家推波助澜,都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构成损害。上市公司盲目圈钱造成其披露信息的不准确,恶意调整、不披露或拖延披露信息,投资者失去分析基本信息的信心,从而会追逐其他小道消息或模仿他人交易行为。庄家肆无忌惮的行为和股票评家不负责任的推荐、建议也会诱发投资者跟风、追庄行为,导致集中性交易。

5.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是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重要根源。

除了有限理性外,人类的从众心理在股票市场上也会引发羊群行为,从众心理是指人们具有与他人保持一致、和他人做相同事情的本能。这可能是人们出于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