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赢在战略: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6080300000010

第10章 企业产品及市场营销分析

一、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1.产品概念的内容与外延。

2.单项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

(1)提出各阶段的对策。

(2)谋划进入市场的梯队结构。

二、产品市场地位分析

1.市场占有率。包括:绝对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

2.市场覆盖率。

美国管理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设计了一个旨在帮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营销分析的问卷。

1)市场营销情报系统是否提供了有关顾客、潜在顾客、经销商、自营商、竞争者、供应者、一般消费者的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

2)企业的决策者是否要求进行市场研究以及他们是否使用市场研究的成果?

3)企业是否使用了市场和销售预测的最佳方法?

4)市场营销计划系统是否受到重视和有效?

5)销售预测和市场潜力测定是否合适?

6)销售目标是否建立在合适的基础上?

7)是否有适当的控制程序以保证年度目标的实现?

8)企业管理者是否定期分析各个产品、市场、地区的销售和销售利润率?

9)企业管理者是否定期检查了销售成本?

10)企业是否有组织地激发、收集和选择有关新产品的建议?

11)企业在投资开发新产品以前是否进行了恰当的概念研究和经济分析?

12)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以前是否进行了适当的产品和市场测试?

市场营销的生产率1)企业不同产品、市场、地区和销售渠道的利润率?

2)企业是否应该进入、扩大,收缩或撤出某一市场区域,以及相应的短期和长期的利润结果是什么?

3)有哪些营销活动的成本过高?是否可以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

市场营销职能1)产品线(Product Line)的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是否合适?目前的产品线是否符合这些目标?

2)产品线是否应向上、向下或向上下两个方向扩大或收缩?

3)什么产品应该剔除?什么产品应该加入?(应进行量、本、利分析,费用分析)

4)购买者对企业和竞争者的产品质量、性能、风格、商标等的认识和态度是什么?产品战略在哪些方向需要改进?

5)什么是产品的价格目标、政策、战略和建立程序?价格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成本、需求和竞争决定的?

6)顾客是否认为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提供的价值相一致?

7)企业管理者是否知道其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经验曲线效应和竞争者的价格、价格政策?

8)企业的价格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和经销商、自营商、供应者和政府要求相适应?

9)市场分销(Distribution)的目标和战略是什么?

10)企业是否有适当的市场覆盖面和任务?

11)下列分销环节的有效性如何:经销商、自营商、厂家销售代表、经纪人和代理商,等等?

12)企业是否考虑改换销售渠道?

13)企业的广告目标是什么?

14)广告花费是否恰当?广告预算是如何决定的?

15)广告的主题和画面是否有效?顾客和公众对广告有什么看法?

16)广告传播工具是否选择适当?

17)企业内部广告人员是否称职?

18)促销预算是否合适?是否充分和有效地使用了各种促销手段?

19)新闻报道的预算是否合适?有关部门的人员是否称职和富于创造性?

20)什么是企业销售队伍的目标?

21)销售队伍是否大到可以完成企业目标?

22)销售队伍是否按分工负责(地区、市场、产品)原则很好地组织起来?是否有足够的销售经理指导一线的销售代表?

23)销售奖励的水平和政策是否提供给销售人员合适的鼓励和奖励?

24)销售队伍是否表现出较高的士气、能力和努力?

25)销售定额和效绩评价的设立程序是否合适?

26)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销售队伍,企业销售队伍的整体水平如何?

三、产品收益性分析

产品收益性分析就是确定高收益产品为中心的产品组合。

1.确定本企业的重点产品。A、B、C分析。

2.进行边际利润分析,明确企业各种产品的边际利润、边际贡献率。

3.进行量、本、利分析:目标销售量。经营安全率。

四、产品的成长性分析

产品的成长性分析就是把企业最近几年的销售额绘制成成长曲线、观察增长变化趋势。

1.销售量增长率。

2.市场扩大率。

五、生产分析

1.加工工艺流程。

2.生产能力、最佳生产能力。

3.库存、存货合理水平,货物存放。

4.劳动力、质量、数量、效率、工作标准。

5.产品质量、质量控制、样品、检测、质量保证、成本控制。

1)生产设施和设备的设计与安排是否合理?

2)企业是否应该进行某种程度的前向和后向联合?

3)企业购货或发货的运输成本是否过高?

4)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是否使用恰当?

5)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是否有效果和效率?

生产能力1)对生产或服务的需求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和可以有效地预测?

2)生产是否达到了合理的经济规模?

3)工厂、库房、销售点是否位置合理?

4)工厂、库房和销售网点的数量是否合理?

5)工厂、库房和销售网点的规模是否合理?

6)企业是否有总的计划生产成本?它是否被最小化了?

7)是否有处理临时订货的应急计划?

8)企业是否有有效和有效率的生产控制体系?

库存1)企业是否经常检查其库存量和库存成本?

2)企业是否了解订货、收货、发货的成本是多少?

3)企业是否决定了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合理库存水平?

4)企业是否了解销售与库存之间的关系?

5)企业是否知道什么是合理生产批量?

6)企业是否有有效的库存控制体系?

劳动力1)企业是否对所有工作岗位进行了时间和动作研究?

2)生产岗位的设计是否合理和有效率?

3)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称职、有效和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4)企业是否建立了合理的奖惩制度?

5)企业的生产标准是否清楚、合理和有效?

6)企业是否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生产政策?

7)职工的缺勤率和自动离职率是否低于可以接受的水平?

8)生产工人的士气如何?

质量1)企业是否有健全和有效率的质量控制体系?

2)下列方面的质量控制成本是否计算和评价过?

控制成本

1)预防性质量控制成本

2)检验性质量控制成本

3)处理性质量控制成本六、新产品研究和开发分析

1.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是否与战略目标一致。

2.从事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工作人员。

3.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投资。

4.新产品研究开发时机的把握。

下面是进行研究与开发分析需要回答的若干问题:

(1)企业是否审查了它在基础工业中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2)企业是否有恰当的人才进行有效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3)企业是否有使研究与开发工作成功的设施和设备?

(4)企业是否有使研究与开发工作成功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

(5)企业是否调查了改进旧产品和开发新产品的利弊?

(6)企业是否比较了下列两种选择:开发新产品和改进旧产品与开发新产品和改进生产过程?

(7)企业是否有专门的研究和开发部门?

(8)企业是否为研究与开发提供了足够的人力和资本?

(9)企业是否利用了现存的各种关于新产品的设想?

(10)在不知道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企业是否敢对研究和发展做长期投资?

(11)企业是否敢于冒险资助产品开发和测试?

(12)企业是否了解引进人才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潜在好处?

(13)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政策?

(14)企业是否了解其竞争对手的研究和发展的战略?

(15)企业是否考虑其同其他研究队伍建立合资、合作的关系?

(16)企业是否有研究与发展的总战略?

七、财务管理分析

了解财务方面的长处和短处,对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十分重要。财务状况好,能保证企业实施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战略;财务状况恶化,也可能导致企业战略实施中断或者做重大调整。

1.筹资决策:最佳的筹资组合或资本结构;财务杠杆(债务与自有资本比例)。

2.投资决策:投资结构;资金分配。

3.分配决策:利润分配;分红。

4.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可以通过一些财务比率分析。

1)企业的清偿比率是否呈上升趋势?

2)企业的清偿比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产债务比率(杠杆比率)

1)企业的资产债务比率是否呈上升趋势?

2)企业的资产债务比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活动比率

1)企业的活动比率是否呈上升趋势?

2)企业的活动比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赢利能力比率

1)企业的赢利能力比率是否呈上升趋势?

2)企业的赢利能力比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增长比率

1)企业的增长比率是否呈上升趋势?

2)企业的增长比率是否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