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使用名片,“书姓名于柬”,在明朝已相当流行。最早的名片“削木书字”,西汉称为“谒”,是拜见他人之礼节。东汉称名片为“刺”,你想拜见,人家愿意接见吗?所以先送“名刺”试探一下,尊重主人,客随主便。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办事多属“公事公办”,用的是单位介绍信、工作证、通行证,私人关系不起多大作用,名片几近绝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外人际交往空前增多,名片的用处又浮现出来。小小一张卡片,既有姓名、通信处、电话,又有单位、职务,送给初次谋面的友人,以便日后联系,真是方便得很。
有些名片扩大其功能。经理的名片印满了本公司各种经营项目,如广告。文怀沙教授的名片印着“述而不著”,表示他只讲课不著书,我多次聆听文老讲演,思维清晰,出口成章,稍加整理就是一篇美文。作家魏明伦的名片是签名墨宝,有鲜红的篆刻印章,更为醒目,不少书法家的名片也如此制作,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某君名片上有九个职衔,可见神通广大。某君的名衔是“一级作家”,忘了文章优劣不以级别论定。某官员的职衔是:副处长(无正职),表明他就是主管。北京某小学的门口,接孩子的汽车甚多,孩子们开口“宝马”,闭口“王冠”,还会说“正部级,坐奥迪”。小学生也有名片,头衔是“少将之女”,真乃“后生可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