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6016800000033

第33章 北京城中轴线申遗益加显示出什刹海的重要

现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着手将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件令人高兴、令人关注的大事。这体现了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北京城原来的南北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长7.8公里。自永定门向北,天桥、前门、中华门(曾名大清门、大明门,已拆除)、外金水桥、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内金水桥、(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后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园内)钦安殿、神武门、景山、寿皇殿、地安门(已拆除)、万宁桥、鼓楼、钟楼等二十多座雄伟辉煌的各式建筑,都依次布列在南北一条直线上,体现了北京城的中轴线。当然,整个天安门广场、明清皇宫即紫禁城(今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都在北京城中轴线上。

在这条中轴线的东、西或者说是左、右两侧,相距近的有天坛、山川坛(先农坛)和太庙、社稷坛,相距远些的有朝日坛(日坛)、夕月坛(月坛),都是东、西相望。此外,有些街区如东单牌楼(东单)、西单牌楼(西单)、东四牌楼(东四)、西四牌楼(西四),也是左、右对称。再进一步说,北京城内外城门如东华门与西华门,东安门与西安门,左安门与右安门,广渠门与广安门,东便门与西便门,崇文门与宣武门,朝阳门与阜成门,东直门与西直门,安定门与德胜门,包括后来新辟的建国门与复兴门,无论在位置上还是城门名称的含义上,无一不是东、西呼应,左、右对称的。这样的坛庙布局,街区设置,城门的开辟与命名,都强有力地烘托着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使之更加突出与鲜明。一个人在脊柱的支撑下,耳目五官及手脚四肢对称生长,共同构成匀称、和谐、美丽的富有生命力的人体。同样的道理,在北京城中轴线的驾驭下,如上的坛庙、街区、城门等建筑与布局,也共同构成了匀称、和谐、美丽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北京城。

崇尚“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大特点。中国、中华、中原、中央、中枢、中正、中庸等词语,就是这一文化特点的反映。北京城的中轴线更是这一特点在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都城规划建设上的集中体现。因为北京城是元、明、清三朝的皇都,其中轴线是封建皇帝“面南而王,统治中华”的传统理念和政治意旨的表达。这也正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所在。

北京城的中轴线是怎样确定的呢?原来在元世祖决定放弃金中都故城,而于其东北郊以金白莲潭、大宁宫为中心新建大都城的时候,受命规划设计新都城的饱学谋士刘秉忠,首先在积水潭(金称白莲潭)东北岸边确定了全城的几何中心,建立中心之台(在今鼓楼处),然后由中心之台向南,通过积水潭(今什刹海)向东弯突的顶点(即万宁桥处)引一条南北切线,这条切线就是元大都城的中轴线。元大都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大都南城墙三门中的中间一门),向北通过宫城大内,北至中心之台。同时,将积水潭的南部圈入皇城之内,改称太液池。在太液池西岸分别兴建兴圣宫和隆福宫,供皇太后和太子们居住。

明永乐年间建北京城时,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规划设计,营建宫殿、城门、坛庙及钟鼓楼等,使北京城中轴线更加突出。

首先,将宫城即紫禁城内的前朝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年间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和后廷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都建在中轴线上,规模更加宏伟壮丽,与其他宫殿群在布局上也更加紧凑有序。

其次,在将北京城的南城墙较元大都南城墙向南展拓约二里后,利用新开拓的空间,在宫城之前,东建太庙,西建社稷坛,中建端门。端门之前建承天门。承天门之外,建长安左、右门及千步廊。千步廊南端建大明门,作为皇城的南门。大明门之外即北京大城正南门,名正阳门,俗称前门。在前门外二公里多,东建天坛,西建山川坛。

再者,在宫城之后,用开挖紫禁城护城河(筒子河)与南海的废土堆筑万岁山(景山),作为皇宫的屏障和全城的制高点。万岁山再北为皇城北门,名北安门。北安门外即万宁桥,再向北于元大都中心之台处新建鼓楼、钟楼。

这样一来,明永乐年间所建的北京城,其中轴线就凸显出来了,南起天坛与山川坛之间,向北经正阳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及紫禁城内主要宫殿、万岁山、北安门、万宁桥、鼓楼至钟楼。嘉靖年间增筑北京外城,将天坛与山川坛包入城内,并建永定门等城门,又在朝阳门外新建朝日坛(日坛),在阜成门外新建夕月坛(月坛),遂使北京城中轴线益加完备。

清代将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更改名称,如大明门改为大清门,承天门改为天安门,紫禁城内前朝三大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北安门改为地安门等,这没有改变原来北京中轴线的形态。只有乾隆年间在景山顶上修建五座亭子,并将景山后原来偏东的寿皇殿向西移建于景山正北,起到强化北京中轴线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定都北京后,随着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虽然拆除了北京中轴线上的一些建筑,如中华门、千步廊、长安左、右门、地安门等,对北京中轴线的形象不能说没有损伤。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地改造天安门广场后,于广场两侧建筑了宏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历史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并与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相辉映。在天安门广场上,竖起了直插云霄的升国旗的旗杆,建立了高耸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修筑了宏伟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这一切都大大强化了北京城中轴线。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区迅速扩大。因此,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已突破旧城区,向新建城区延伸。向南,通过永定门外大街、南苑路,以至南苑镇;向北,通过鼓楼外大街、北辰路,以至奥运公园。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场馆及奥运公园的建设,北京中轴线向北的延伸更为清楚和重要。2001年,北京市委市属机关工委曾搞了一次“我为北京发展献计策”的活动,我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恢复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古建筑》,二是《建一座奥运公园》,皆收入由市直机关工委王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为北京发展献计策》一书(2001年9月出版)。我的这两条建议皆与北京中轴线有关。永定门的复建无疑与我的建议有关系。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益加显示出什刹海的重要,因为什刹海是最初确定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位置的依托和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