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应酬中令人反感的几种行为
据专家统计,在日常应酬中,有十种行为是最令人反感的,这十种最令人反感的行为分别是:
1.目空一切,自以为是
我们常常会在一些应酬场合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某一个腰板挺直的人,呈傲视天下之姿,或居高临下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或穿插于众人之间指手画脚,一副“老子(或姑奶奶)天下第一”的神态。
这样的人有许多。我有位在某杂志社当编辑的叫F的朋友,就是这么一位目空一切、自以为是的人。每次朋友聚会,F都表现出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神态。有一次,有一位朋友故意问F:“F,你知道北京有个新开的爬虫市场吗?”
北京开爬虫市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而且,何为“爬虫市场”,谁都不知道。我及另外几个朋友一听便知,这是故意在耍F。可是F连想都没想,随口便答道:“当然知道啦,不就是前两天刚开的吗,这个谁不知道!”
朋友又问:“那里面都是卖什么的?”
F:“还能卖什么?不过像跳蚤市场一样,卖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朋友再问:“这市场在哪,你去过没有?”
F:“我当然知道在哪儿啦。不过现在还没有去过,这几天特别忙,我已经准备过两天去采访了。”
说到这里,我们已忍不住大笑起来了。像F这样的人,在应酬中,要么令人讨厌,要么遭到大家的嘲笑,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令人反感的。所以在应酬中,一定得老老实实,把眼睛放低点,别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目空一切,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自己陷入自己织就的网中,而成为应酬的失败者。
2.口若悬河,废话连篇
在我们周围,多数人都愿意自己有一副好口才,这是人的共性,而且生有一张伶牙俐齿也同样是人们之所求。但问题是,怎样才算是伶牙俐齿?是不是在应酬中可以口若悬河地大讲特讲,令其他人都插不上嘴便算伶牙俐齿了吗?绝对不是这样。
有些口若悬河的人,往往讲出的话不得要领,所以在他人听来,十句能有九句半是空话废话,没有人愿意听别人说废话,所以这类人在应酬中不可能受到欢迎。
3.虚与委蛇,心不在焉
这类人,一般在应酬中都缺乏诚意,常会引起应酬对象的反感。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楚汉相争时,韩信在项羽军中未受到重用,于是投奔汉营。但是在刘邦军中,开始仍然没有受到重用,于是韩信在一气之下逃离汉营,从而演出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
萧何追回了韩信,极力地向汉王刘邦推荐。刘邦对韩信本无信任可言,只是经不住萧何的再三保举,这才答应接见韩信。韩信应招进帐来见刘邦,可是一见之下,韩信对刘邦当时的行为便极为反感。原来刘邦正在洗脚,见了韩信,不仅没有停止,反而仍然悠闲自得地呈享受状,对韩也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韩信将眉头皱着,回头便走。
若不是萧何不放心守在帐外,再者若不是韩信一心想借汉王之势建功立业,刘邦便会因此失去一员为他争得天下的大将,那么楚汉相争最终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韩信对刘邦的反感,正是由于刘邦在接见韩信时心不在焉,虚与委蛇(yí)。也许,韩信在为刘家争得天下之后便起了造反之心,也正是由于当时的反感而埋下的种子呢。
因此在日常应酬中,不论你的身份如何,也不论你的应酬对象与你的身份地位有多大的差异,在你与对方的应酬过程中,一旦你表现出了心不在焉的神态,对方同样会对你失去好感,同样会对你心不在焉,这样的应酬将毫无意义。
4.抠鼻挖耳,旁若无人
有些人就是这么一个坏习惯,无论在什么场合,不是抠鼻子,就是挖耳朵,殊不知这种坏习惯,正是人们所讨厌的,而有着这种习惯的人,在应酬场合不遭到人们的反感那才是怪事呢。
有一位公司经理,不管在什么场合,一到得意处,便不自觉地抠自己的鼻孔,并且还将抠出的脏物随手弹出。一次,与外商进行有关合资立项的谈判,双方谈得非常顺利,马上就将进行到签字生效的程序了。可是就在这时,这位经理旧病复发,得意忘形,手指不自觉地便伸进了鼻孔。这位经理一边与外商谈笑风生,一边肆意地抠着自己的鼻孔。这个细节被外商注意到了,于是外商皱起了眉头。就在这时,这位经理大人手指甲带着一块脏物抽出鼻孔,随即一弹,那一块小小的脏物便飞到了地毯上。外商一见,眉头皱得更紧了,立即阻止了正要往协议书上签字的双方代表,随后向中方表示,这份合作意向还需再重新探讨,然后领着自己的人扬长而去,留下经理及莫名其妙的中方人员。合作就此以失败告终。事后,有人问过那位外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在关键时刻阻止了协议签字的,外商的一席话传到中方参加谈判的人员耳中,简直令他们哭笑不得。
外商说:“在那样庄重的场合,中方经理先生竟然当着客人的面抠自己的鼻子,而且还随意地抛掉脏物,说明经理先生的素质是非常低的。经理的素质如此之低,他的员工的素质也便可想而知了。与低素质的人合作,是要冒极大风险的,我们不愿意拿自己的资金来开玩笑。”
一个小小的恶习,破坏了一项合资项目的建立,同时还给外商留下了素质低下的印象。可见在日常应酬中,一些个人的恶习如果不改,不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往往也会引起难以预料的损失。
5.贬人褒己,好大喜功
有一类人,在日常应酬中,总喜欢把别人贬得一钱不值,而把自己说成是几乎无所不能的完人。干了一点点事,就自吹自擂;做了一点点的成绩,便要夸大其词地大吹一通,好大喜功,唯恐他人不知道,这类人,肯定会让人讨厌。《演讲与口才》杂志曾刊登一篇署名姚菲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上大学二年级时与另两名同学参加竞选的故事。有三个人,一位男同学已在学校里小有名气,作者和另一名女生对于听众却几乎是生面孔,但是竞选演说一过,投标结果却出人意料,那位男生落选,而另一位无论外形、音色还是风度、气质都比不上作者的女生得票却最多,其中奥妙何在?作者在文中解开了谜底:“原来她比我们更好地把握住了一条:多夸听众,少夸自己。”
“多夸听众,少夸自己”,这正是那位女生夺魁的原因。在日常应酬中,如果能够像那位女生一样,多夸对方,少夸自己,那么对方就会感到你亲切;如果一味地自卖自夸,褒己贬人,那必然遭到对方的反感。因为在日常应酬中,没有人喜欢“王婆卖瓜”式的人物。
6.胡搅蛮缠,满嘴脏话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某一些人,他们崇尚无理争三分,遇到一点点小事便与你胡搅蛮缠,让你心烦意乱。这类人往往是明知自己无理,却还要与你纠缠不休。这类人的最大特点,就是爱占小便宜,哪怕仅仅是口舌之利,他也要将你“击败”,方才罢休。有一句话叫做“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许多人一旦遇到这类人,第一反应便是“惹不起,躲着走”。因为几乎所有比较明智的比较讲理的人,都不愿意跟这类人计较,人们觉得和这类人计较没意思。“没意思”其实就是对这类人的反感,因为反感而将他冷落,一般人都会如此处理。
所以如果在自己的习惯里有如此特点的朋友,最好收敛一些,虽然你可以在一些时候会占到一些小便宜,但是要知道,那只是人家不屑与你计较,时间长了,你肯定会落得个人见人厌的结局,到时候就只能跟自己胡搅蛮缠去了。
7.恭贵轻贱,拍马奉迎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西蜀张松怀揣川中地图来投曹操,本想将汉中之地献给曹操。但是一见之下,曹操却因张松其貌不扬且名声不响而轻视他。于是张松在失望之余非常气愤,便凭借自己过目不忘的特殊才能,将曹操所作的兵法说成是“川中三岁小儿都可背诵之”的平常之物,把曹操狠狠地羞辱了一番,然后扬长而去,曹操也因此失去了一举进入川中夺取西蜀的机会。
曹操因小失大,就是因为他太轻视了张松。而在我们的日常应酬中,对身份地位高于自己的权贵鞠躬作揖,对低于自己的人便露出一副傲慢神态的人,也同样大有人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一旦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便满脸媚笑,恨不能双膝跪倒以示忠诚,人们把这种人称为“奴才”,更是对他们反感和厌恶。可是这些“奴才”们在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面前,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主人”姿态来,除了他的“同类”外,不仅不会有人将他当“主人”,绝大多数人都会对他们嗤之以鼻。因为这种人,在生活中往往是以拍马奉迎为能事,而拍马奉迎的人,是最令人反感的一类人。历史上之所以会留下“吮痈舐痔”的笑谈,就是对拍马奉迎的人的极大讽刺。
恭贵轻贱,拍马奉迎的人,也许一时会得到一点好处,但是,最终的结果绝不会好,而且就在他得到一点好处的同时,也同样会在人们的耻笑中抬不起头来的。
8.散布谣言,蛊惑人心
谣言可以惑众,但是生活中偏偏有人专好散布谣言,隐私让人尴尬,可偏偏有人以揭人隐私为乐事。谣言在生活中的传播是相当快的,虽然传播谣言者往往会对听他传播的人叮嘱一句“别告诉别人呀”,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知道这个“秘密”的肯定不会就是他们两个人。
谣言往往与别人的隐私联结在一起,而探听别人的隐私又是人在本性中的一个弱点,好奇心决定着这个弱点,所以谣言的传播之快自有它的道理。终其源头,最可恶的还是散布谣言的人,一个人一旦被别人认识到是一个散布谣言的人,那么他在人们眼里的形象便会立刻一落千丈。虽然人们都多多少少有些传播谣言的弱点,但是人们却反感散布谣言的人,因为谁都担心有一天谣言会涉及到自己。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就是散布谣言的“高手”,只要看到一男一女在一起说笑,也不管人家是出于何种原因,他便会将一个有关这对男女之间的风流谣言散布出来,而且说得似乎有根有据,乍听起来让人不得不信。刚开始时许多人都相信他,可是时间长了,而且从他嘴里散布出来的这类谣言多了,人们便逐渐了解到了真相,于是对他嗤之以鼻,而且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做“谣言制造商”,从此再也无人相信他,同时也再无人愿意理会他,只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谣言终有被揭破的时候,会遭到别人的反感。所以我们在日常应酬中,千万要注意这一点。
9.论人长短,不计后果
随意地议论别人的长短,是某些人的一大爱好。不计后果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长论短,往往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尴尬。
我认识一位女孩子,生得面容姣好,身材苗条,令许多男孩子着迷。可是这位女孩子有一个爱好,就是爱议论别人的长短,而且不分对象,不计后果。几乎所有的男孩子一开始与她交往时,都愿意宠着她,于是她便得到了充分发挥“特长”的机会。她在男孩甲的面前,说男孩乙如何如何,转过脸又会在乙的面前说男孩丙如何如何,接下来再在甲和丙的面前说乙如何如何,如此转着圈儿议论他们,过不了多久,三个男孩都了解了她的这一爱好,于是先后离开了她。我曾经问过男孩子们,为什么要离开那个女孩子,男孩子们的观点惊人地一致:“她那张嘴太臭!”
从这个例子中,我想你们应该知道随意地议论别人的长短,最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