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略为一愣,没有料到对方竟会问这样的问题,但他立即镇定下来,随即反问道:“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你们就没有以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呢?”美国记者顿时不由得一愣,摄像机也立即停止拍摄。
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蒋子龙微笑道。
在辩论中,有时候是需要用点这样的技巧的。当对方对你发起进攻时,不妨将皮球巧妙地反踢给他,让他自己来圆自己的问题。这样让你的论据听起来更有力的同时也狠狠地打击了对方。不过在回答时一定要确保准确无误,无懈可击。当球回转到对方脚前,对方已很难再发起攻势了。
那么如何进行反踢皮球呢?
1.仿构法
在论辩中,我们常会碰到对方对问题作各种不科学的联系,论辩不同于事理解释,所以不需要作详细的剖析。所以一旦对方发难,你便可以利用仿构法作出与对方有切身利害关系的结论,让他有口难言。比如一位白人牧师向一位黑人领袖提出诘难道:“先生既然有志于黑人解放,非洲黑人多,何不去非洲?”这位黑人领袖回答道:“阁下既然有志于灵魂解脱,地狱灵魂多,何不下地狱?”“有志于黑人解放”并不意味一定要到非洲去,所以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没有道理的。但对怀有敌意的白人牧师来说,你作解释是没用的,所以黑人领袖机智地仿构出相应结论,将其错误的机理反驳得淋漓尽致,让牧师哑口无言。
2.归谬法
有个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你把我安排到三等病房吧,我没钱。”“那没有人能帮助您吗?”护士问道。“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没钱。”护士听了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是吗?那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把账单直接寄给我姐夫就行了。”护士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这句话明显是非常荒谬的,但病人却没有直接指出其荒谬之处,而是据此推出“把账单给我姐夫寄去就行了”这个更荒谬的结论。如此巧妙地否定对方的言论,显得幽默而风趣。
3.逆推法
有一次,拿破仑对他的秘书说:“你知道吗?你也将永垂不朽了。”秘书不明白拿破仑的意思,拿破仑解释说:“因为你是拿破仑的秘书呀。”秘书笑笑说:“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拿破仑答不上来了。这就是逆推法的妙处所在。
巧避陷阱
《圣经》的马太福音第21至22节,描述了耶稣骑着驴子进入耶路撒冷后的种种事迹。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后,全城都惊动了。他在耶路撒冷传道,行神迹,广受群众的爱戴和信赖,引起了当地的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忌恨。他们绞尽脑汁,想办法要陷害耶稣。这些家伙想从耶稣的话中,抓住把柄,以便诬陷他。他们别有用心、假惺惺地问耶稣:“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地传神的道,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请告诉我们,纳税给恺撒可不可以?”
聪明的耶稣马上看出他们心怀恶意,这个问题隐藏着恶毒的陷阱。当时以色列受罗马帝国所统治,如果回答说不要纳税,那么这就违反了罗马的法律;如果回答说要纳税,就会引起犹太人的不满。面对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况,耶稣只好要他们拿一个上税的银币给他看。
耶稣用手高举这枚银币,问道:“这枚银币上所刻的是谁的肖像和名字?”
他们说:“是恺撒的。”
耶稣接着说:“那么,属于恺撒的东西就应该归给恺撒;属于神的东西就应该归给神。”
耶稣很巧妙地转移视线,不对这个刁钻的问题作正面的回答,而是把这个问题转移到另外一个层次,借此回避了这个暗藏诡计的难题,让这些家伙的奸计无法得逞,同时,也消灭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在辩论中,双方为了争取辩胜,为了抓住对方的漏洞,都会设置很多类似的问答陷阱。如果真的遇到陷阱了,一定要学会巧妙地避开陷阱。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开对方设立的陷阱呢?
1.巧妙诡辩
有时候我们答非所问会被厉害的对方倒打一耙,这对自己的论题很不利。不过不要着急,你可以采取巧妙的诡辩术灵活地逃脱。就像耶稣一样,既能回答对方的问题,又不会落入别人的陷阱。
2.转移话题
在辩论中,有时候是防不胜防的,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方“陷害”。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马上转移话题,说别的去。当然,这其中也有点小技巧,如果你的话题转移得过于突然,对方可能会借机抓住你的话题不放手,大做文章。所以你在转移时,可以巧妙地转移到听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上去,或者转移到对方目前还没有解决的话题中去,这样对方就不能轻易地抓住你的弱点反驳你了。
3.装糊涂
这也是一个高招。要是你不小心掉进了陷阱,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话题让自己脱身,那就干脆装糊涂,答非所问。即使对方抓住你问个没完也没关系,你就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必考虑如何回答他的问题,尽量不要和对方在陷阱里周旋。
4.避开锋芒
陷阱会让你的辩论陷入困境,那么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尽量避开对方为你设立的陷阱。你可以先用心地听清楚对方论证的重点在哪里,也就是对方论证的锋芒部分。要是你没有好的方法应对对方的锋芒,那就立即避开,不采取“硬碰硬”的方法;要是你正好有应对的方法,那自然更好了。
5.欲擒故纵
不小心被对方困在陷阱中了,这怎么办?别紧张,最好的办法就是“乖乖就范”,先假装被他牵着走,然后瞅准机会,待机反攻。这个方法也不错。
怎样以退为进
有一次,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菲律宾的外长罗慕洛和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罗慕洛批评维辛斯基的提议是“开玩笑”,维辛斯基立即做出了十分无礼的举动,他说道:“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物罢了。”维辛斯基刚说完,罗慕洛就站了起来,告诉联合国大会的代表说,维辛斯基对他的形容是正确的,但他接着又说道:
“此时此地,将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检点点,这是矮子的责任。”罗慕洛的话博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而维辛斯基只好气得干瞪眼,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在这则事例中,维辛斯基身为苏联代表团的团长,虽然来自一个超级大国,却出乎意料地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别国外长进行人身攻击,完全违背了国际友好交往的基本道德和礼仪,表现出了低劣的思想和修养,受到与会者的唾弃是可以想象的。相反,身为“小国之臣”的罗慕洛,虽然菲律宾小得远不如前苏联的一个州,罗慕洛穿上鞋子也不过163厘米,但他面对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官员的严重失礼毫不畏惧,为了维护自己及国家的尊严,他勇敢而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众抨击了对方的卑劣行为。虽然他谦逊地自称为“矮子”,却不是一般的“矮子”,而是能举起“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掷去”的“矮子”,他手里握着真理;尽管他把对方比喻成“巨人”,却是一个在国际交往中“行为不检点”的“巨人”。
这样,“举起真理之石”的“矮子”和“行为不检点”的“巨人”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菲律宾国家虽小,却不容许侮辱的严正立场,准确而有分寸地批评了身为大国之使的前苏联代表团团长有失检点的恶劣行为。
辩论时,我们也要学学罗慕洛,要对准对方提出的论题,针锋相对地给予反驳,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使对方的论题没有立足的余地从而败下阵来。当你抓住对方的弱点时,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正面进攻,反退为进,可以运用真实判断直接确定对方论证的虚假,或者以自己论据的真实性来推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论点。直接进攻,可以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在辩论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你想拥有一流的辩论口才,就不得不好好地掌握这种反退为进的技巧。
向对方发起正面进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开局的主动权
在任何一个辩论场上,只要你争取到了主动权,你就有了取胜的保证。为了掌握主动权,首先,我们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对方,要保持充足的自信,显示出凌厉的攻势。此外还应该在开篇立论中做到稳扎稳打、四平八稳,既不给对方留下可钻的空隙,也不能把自己的后路堵死。
2.语言简洁利落
话说得越多,越容易失言,所以说话时一定要有分寸,要看对方的观点在哪里落脚,你就朝哪里“开火”。对准对方的论点,用干净利落的语言,直接给予反驳,要保证没有半句废话,每句话都一针见血。
3.牵住对方的“鼻子”
在对方发言的时候,你一定要用心地聆听,要能够从他的措辞、语调中,判断出他们观点的薄弱环节。然后集中“火力”,攻击这些薄弱环节,力求先声夺人。取得优势后,更不要轻易松手,而应“宜将剩勇追穷寇”,让对方不能翻身。
逻辑和语言要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