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说才会赢
5236000000014

第14章 交谈口才(4)

在人与人的交谈中,难免会因一时恼怒而说出气话,也许对方话一出口就已经后悔了,但是因为你的愤怒反应,使他不甘示弱而与你针锋相对。因此,判断对方是无心之语时,你不妨较有技巧地应对,让对方心平气和,自觉失言。

当然,假如对方很明显是蓄意惹怒你,你不妨机灵地回敬他一句,然后选择离开,但千万不可大发雷霆,使场面一发不可收拾。

公然直接羞辱人的语言大都有一个共同点:说话的人很冲动,而且被逼得无话可说,你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的一句辱骂,变得像他一样失去理智,否则你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将会绝裂,无法补救。最好的对策是保持冷静,从容应对。

赞美的方法

赞美别人,就像是用一支火把温暖了别人的心,不仅赞美了对方的美德,还能让彼此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赞美别人时如不能掌握赞美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让好事变为坏事。

1.赞美要看对象,注意赞美的内容

在爱漂亮的女孩子面前,你就赞美她的打扮;有小孩的母亲,赞美她的小孩聪明可爱准没错;对于热爱工作的女孩子,你除了赞美她的外表之外,还可以赞美她优秀的工作成绩;至于男人,最好从工作下手,你可称赞他的能力。

赞美要看对象,人的气质有好坏之分,年纪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人独特的性情,这种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普通的赞美更能收到好的效果。称赞别人,要尽可能具体些。

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普通的赞美更难能可贵。对于任何一个人,最值得赞美的,不是他身上早已众所周知的优点,而应是那些藏在他身上尚未让人发现的优点。这种赞美,不但会让他觉得惊讶,也许还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让他发觉自己深藏的潜力,从而改变他的人生际遇。

2.要多赞美小人物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为被埋没而产生自卑心理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句赞美自己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恢复自信进而振作起精神,成就一番事业。因此,最有建设性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通过第三者的赞美更能打动人心。许多赞美的话由他人口中传来,心中的确十分喜悦,或是另一种经由长辈和上司口中传来的赞美,更是让当事者除了感到喜悦之外,还有一份骄傲与感动。虽然做事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但如果你的成功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连自己所敬重的人也深表赞同,那么这些肯定和赞同定会使你更进取更努力。

但赞美绝不是越多越好,这就应记住一句古语:过犹不及。因为,对人赞美只是拉近人们距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因此,赞美的话不能滥用,应点到为止,而后要在和谐的气氛中,迅速转入谈话的主题,赞美只是“开场白”罢了。

3.赞美要自然真诚

虽然人们都喜欢听赞美自己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让对方有好感的只能是那些确为事实并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凭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虚伪做作。

真诚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它是把对方的优点“秀”出来并由衷地赞赏,所赞美的内容的确是事实,不是虚假的。赞美的语气通常亲切自然,表情真挚,使人感到情真意切。如果赞美他人时,挂着一副冷冰冰的脸孔或满嘴讪笑的口吻,那么,对方八成会认为你虚情假意、别有用心,完全是在耍弄他。这样的赞美就变了味,反而和讽刺没两样。

当你见到一位外貌普通的小姐时,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会认为你真是虚伪,尽说些违心的话。但如果你真诚地赞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等,她一定会十分高兴地接受。

对亲朋好友的赞美,当然是出于善意的鼓励,但往往不自觉地会带有偏爱或捧场的成分。你可以态度更热情,语气更热烈,但对人对事的评价绝不能脱离客观的角度,措辞也应当有一定的分寸。

安慰人的方法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就是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如事业受挫、家庭不和、病痛缠身、亲人故去等等。这时候,人们既需要自己面对现实坚强振作,也需要别人的安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友人的关心与体贴,犹如雪中送炭,会使当事者的痛苦得到一定的缓解。面对别人的痛苦,送去真诚的安慰,是一种做人美德。

人在痛苦的时候,考虑问题往往会陷入极端,这时就需要有人帮他转变思维方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如久病的亲人故去,人们在劝慰当事者时常常会说:“他走了,也免受病痛的折磨”;有人丢了东西,安慰者会说“破财免灾”,就是这个道理。对待因不同的问题引起的痛苦要采取不同的安慰方法。其实,安慰人的过程,就是启发当事者自我节哀、自我解脱的过程。

在他人最需要情感的“搀扶”时,适时地给予安慰,既是爱心的体现,也是品德高尚的表现。可以这样说,安慰是从哀愁走向愉悦的跳板,是驱散心灵阴云的阳光。

一般来讲,安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多用鼓励性话语

当他碰到困难时,说一些堂而皇之的劝慰话固然容易,但没有多大实际价值,这样的安慰是属于浅层次的。比如:有一位年轻人爱好写作,凡是有征文比赛的活动,他都踊跃参加,屡次投稿,却都被退回。面对着一封又一封的退稿,他有些心灰意冷。这时如果说一句“没关系,再来”,“你这样努力,总有一天会重见天日”,似有一分鼓励,但仔细想想,这样的安慰话却不能给对方以实惠。如果能同他一起仔细分析投稿不中的原因,找出关键所在,就有助于他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安慰的话就事论理,实用性强,对方能从中受益,就显得很有分量和作用了。所以,安慰话不在多,而在于精;不在于礼尚往来,而在于让人受用;不在于华丽漂亮,而在于切中要害。

2.启发对方自我解脱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个道理在安慰人的时候同样适用。我们无法代替当事者去经受痛苦,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启发他们正确对待发生的事情,从而达到解脱。人们常说的“劝劝他”、“开导开导他”就是这个意思。

3.根据不同性格给予安慰

正像“锣鼓听音”一样,说安慰话也要因人而异。即使是说安慰的话也要尊重人格,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性格和习惯。对性格内向的人,一般不宜在众人面前直接给予安慰;对不喜欢别人的安慰的人,一般不要随意赐予。尤其是涉及到别人的隐私,万万不可“好心办错事”,不宜在公开场合“走漏风声”。在说安慰话时,还得“看人下菜碟”,不同对象不同对待。

4.摸清原委,给予安慰

在没有了解对方之前,安慰充其量只是礼节性的交往,说的话大多是客套话,比较肤浅。只有弄清了对方的思绪,了解了烦从何处来,才能把安慰话真正说到对方的心坎上,顺耳、中听、受用。燕子从农村转学到城里读书,由于教学进度不一,学习跟不上,十分焦急。她看到父母为供她上学而含辛茹苦,更有一种负罪感。她怨恨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子,常常诅咒自己脑子笨。她的教师李楠对她说:“成绩跟不上,不是你脑子不好用,更不是因为你不用功,而是由你原来的学校与现在学校的教学进度不同造成的,只要把落掉的功课补上,以你的用功劲儿,你会比大家学得都好。”燕子听了很高兴,也不再焦急。可见只有深入了解了对方内心特定的“苦闷”和“障碍”之后,安慰话才会有的放矢。

5.送去同情与体贴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安慰人其实就是人的一种感情活动。情相同,才能心相通。要想使自己说出的话让对方感到亲近,被对方接受,就必须从感情上与当事者发生共鸣,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对当事者给予同情和体贴。同情和体贴被安慰者,可以说一些亲切、安慰的话;也可以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要耐心地听当事者的感情宣泄,不能表现出着急和不耐烦。要知道,在知心人面前诉说出自己的痛苦,或者是痛哭一场,有时会胜过许多安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