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想聪明难,想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是难上加难。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大都胸怀宽广,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看到他们的优点而忽略无伤大雅的缺点。凡事大处着眼,不斤斤计较,这样的人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凡事看开,莫太计较
有人说:“我们可以躲开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使我们不快乐的常常是一些芝麻小事。”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往往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重大的危机,却常常被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弄得心烦意乱,被芝麻小事缠绕得苦不堪言。下面故事中的白云禅师就身受此苦。
有一次,白云禅师和师父方会禅师对坐。方会问:“听说你以前的师父灵喻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诗,你还记得吗?”
白云答道:“记得。那首诗是: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语气中不免有几分得意。
方会一听,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白云当场愣住,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他心里很愁闷,一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却怎么也找不出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白云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问师父为什么笑。方会禅师笑得更大声了,对弟子说:“原来你还不如一个小丑,小丑都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
其实仔细想一想,真的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方会禅师的笑也许根本就没有任何意思,但是白云却为此失眠了一整夜,岂不可笑?我们总是专注于一些小问题,结果把忧虑过度放大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类似的“小事”,大多数人“斤斤计较于小事”而浪费宝贵的生命,完全错失了生命的神奇与美妙。所以说,我们不应该让小事绊住前进的脚步,不应该让琐碎的烦恼浪费我们宝贵的时光。
有一天,狮子来到天神面前说:“我很感谢您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片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着问:“但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你似乎正在为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尽管我的能力很大,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吵醒。天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种力量,让我不要再被鸡鸣声吵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声。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狮子问大象:“你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呀?”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道:“有一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毕竟鸡鸣也只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不在骚扰大象啊!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他却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以后只要鸡鸣,我就当做是公鸡在提醒我该起床了,这么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发脾气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虽然我们不能做到那样的大度,但是也不应该为一些小事情去斤斤计较。
名将韩信年轻的时候家里很贫穷,他为人很正直,不会溜须拍马,为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由于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连一天两顿饭都没有着落,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讨饭。
在集市上,韩信遇到三个无赖,他们看不起寒酸的韩信,故意取笑他说:“你虽然长得牛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却只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如果你肯服我们三个人,就从我们的裤裆底下钻过去,我们就不再为难你了。不然的话,就别怪我们不客气!”说完,三个人立了马步,围观的人又多了不少,大家都想看看韩信到底会怎么办。
韩信认真地打量了这三个无赖,于是弯下腰,从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围观的众人哈哈大笑,嘲笑韩信是个胆小鬼。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起义,韩信闻风而起,拿起自己的宝剑,从了军,不久便威名四扬。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成就盖世功业,已经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无赖们,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名抵偿无知狂徒之身。假如他当初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无赖斗殴拼打,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这样的自我克制忍辱负重,不是屈服,而是大度,不能因为自己受辱而逞一时的英雄之气,因小失大。而是应该有非凡的度量,一笑而过,努力奋斗,建立自己的丰功伟业。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在该低头的时候就低头,对我们没有坏处。如果你非要再使个性子,发点脾气,最终吃亏的还是你自己。所以说,做人一定要有度量。试想一下,君王没有了度量,他怎么去治理一个国家,怎么和他的大臣相处,怎么采纳逆耳的忠言,怎么去包容别人的错误?即使是一个普通人,若他没有度量,处处与人斤斤计较,那他怎么去和身边的人相处?大家都是带着尖刺的刺猬,挨得近一点,就会扎着别人,那么社会岂不是变得很冷漠,很无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宽大的心。脾气就像是调皮的孙悟空,蛮横无理,而宽大的度量,就像如来佛的掌心,可以将所有的脾气都握在手掌心里,化戾气为祥和。
有位先生想开一家餐馆,需要办一些手续,连跑了几个地方,可是有一些问题总是解决不了。有人建议他送礼,说这是形式上的事情,可是不做又不行。他不懂送礼,也不愿送礼,事情还是办不成,弄得自己很生气。他的一位朋友了解到这件事情以后,告诉他直接去找某主任。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挖苦”了几句。他很生气,却又不能说什么,于是带着满腔的怒火回到了家里,并且发誓宁愿不开餐馆也不要再受这个窝囊气了。那位朋友知道以后,笑他:“就这点度量,你是和别人闹脾气,还是和自己闹脾气呢?求人办事情总会有碰壁的时候,如果你一直生气,你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办得好呢?”
这位先生听了朋友的一席话,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不太对,于是第二天,他又“厚”了脸皮去找某主任。结果是出人意料的顺利,主任只照例问了一些问题便为他办了手续。
其实办不成事情的时候,你的脾气总是发给你自己,自己生闷气。可是你在生气,别人又不知道,所以做人大度一点,有点阿Q精神,也不是不好。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让自己不顺心的事情,人际交往的不如意、事业上的不顺心、家庭邻里的不和睦等,这些不如意需要我们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而不是靠一时的脾气和喜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我们天天为了这些小事情烦恼,气坏了自己的身体,不是到头来自己受罪吗?
仁爱待人,以和为贵
人作为一个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否则,不但是道德上的污点,更会处处受阻碍,这样的生活何谈顺风顺水。一个人,尤其是作为领导者,一言一行都应该带有令人亲切的人情味,多替他人着想。这不但会问心无愧,同时也会为自己增加“人气”,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尊敬和拥戴。
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许多事情都可以顺利地解决,时间久了,这个人就自会显出一派从容淡定。生活中的很多误解和隔膜实际上都是由于人与人的生活状态存在差异,从而造成的思维角度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充满仁爱之心,言行充满人情味,不但会给他人带来温暖,也会令自己的人生顺风顺水。
东汉的袁安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有一次,鹅毛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天放晴了,应该是扫雪的时候了。但是他怕自己扫雪而打扰了在自己家门口避寒的人,于是就关上门继续在家里躺着。这时,洛阳的地方官下去视察,发现家家户户都出来扫雪。可是,走到袁安家门前时,看见雪地上连一个脚印都没有,官员们怀疑袁安是不是在家里被冻死了,急忙命人将他门前的雪扫开走进屋子,看见袁安在家里躺着睡觉。地方官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袁安说:“这样的大雪天气,那些在我门前避寒的人又冷又饿,我不忍心出去打扰他们。”地方官认为他很贤德,就举荐他当了孝廉。
为自己谋取方便似乎是人们的天性,而能够将别人放在自己心上来考虑的人,无疑是道德高尚的人。袁安因为怕妨碍别人在自己家门前躲避寒冷,就不出门扫雪,真可称得上是君子的行为,无怪地方官要把他举荐为孝廉。人在顺境中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的快乐生活里而忽视他人的苦难和不幸,袁安却超脱于个人的情感之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和自己素无瓜葛却需要帮助的人,体现出他高于常人的境界。
北宋名臣张咏,官至吏部尚书。
一次,他办完公事回到后厅,见一名守卫正在熟睡。张咏就把他叫醒,和气地问他:“怎么累成这样?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啊?”果然,那人闷闷不乐地说:“我母亲病了很久,哥哥外出很长时间也没有音信,只有我一个人在照顾母亲。”
张咏派人调查,证实守卫说的是实话。
第二天,张咏派了一个仆人去帮助那个守卫照顾他的母亲,守卫感激不尽,从此对待张咏更是忠心耿耿。
像张咏这么有人情味的领导,下属能不愿为他尽力做事吗?
在生活中,一个充满人情味和爱心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无论其地位高低,都会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
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只顾及个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况且自己也无法对自己的生存意义给予评判。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不能离开由这么多群体所构成的社会;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他人、社会给予评判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时刻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做出贡献,奉献自我。一个人只有超越自己生命狭小的圈子,而热心投入到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孟子曾经告诉齐宣王:“君主把臣子看做自己的手脚,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做自己的腹心;君主把臣子看做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做普通人;君主把臣子看做草芥,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做仇敌。”可见中国古人对“和”的重视,在他们看来,“和”是处理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标。
明宪宗朱见深曾经画过一幅画,题目是《一团和气图》。画面上的人物由于开怀大笑,浑身缩成了一个滚圆滚圆的大球。但仔细分辨则可看出,这幅人物画虽只有一副面孔,实际上却是三个人的身体合在一起的。一个封建皇帝画这样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它取材于一则著名的典故:
陶渊明、陆修静和惠远法师分别是儒、道、佛三家的门徒,三人私交甚好,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惠远法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送客绝不超过山下的虎溪。但有一天,三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竟越过了这个界线,于是相顾开怀大笑。这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
有一天,明宪宗朱见深借这个典故画了《一团和气图》,并召群臣上殿,明确要求大家“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即大家不要互相钩心斗角,而要和睦相处、团结友善。
孔子曰:“礼之用,以和为贵。”“和”,意味着自然、完美、平衡和秩序。因而,对“和”的追求,既是一种得之于生活的感性经验,也是一种同信仰纠结在一起的对大千世界运动规律的理性升华。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周就设有“调人”一职,专事“排患释难解纷争”,协调人际关系,以至历代朝廷都延续了这种制度。今天,我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人民调解制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门旅游、乘车坐船等习以为常,难免你占了我的座,我挡了你的道。若遇上修养欠缺、火星乱爆的年轻人,矛盾就会一触即发。这时,如果你能及时好言相劝,甚至主动出让自己的方便,仇怨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另外,做人信奉以和为贵之道,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自我保护哲学。这种哲学教导人们知足常乐、知常守恒,没有过多的非分之想,也不越出自己的利益范围去多管闲事。比如,汉语中的“福”字,其理与“幅”相通,相当于车轮的条幅,几十根车条围绕一个轴心,构成一个有秩序的协调整体,这就叫幸福在于“人心之通”。大家都恪守本分,互不干涉而又互相依赖,这样一种和平宁静的生活就是幸福。即使上下级、同事、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或分歧,人们也总要尽量保持和谐一致。处事以和为贵的人,必有广阔的胸怀。
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为人有宽阔的胸襟、恢弘的度量,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也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解人之难,使人乐于亲近。而胸襟狭窄者则会嫉人之才,妒人之能,讽人之缺,讥人之误,因而在他周围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排斥力,使人对其避而远之。
当然,度量的锻炼,并非一日之功,还要靠长期的修养。需要说明的是,以和为贵并不是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遇事视若无睹,麻木不仁,不讲原则。我们坚持以和为贵,对民族国家,利于和平;对社会,利于和谐;对个人、家庭、朋友,利于和气。
北风吹袭路人,只会使人更紧紧地裹住衣服;而温暖的阳光,却使人乐意解开厚重的大衣。当我们要开启人们的心门时,一颗宽阔而真挚的心,是最有效的工具。
以和为贵,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安宁;以和为贵,给别人留个面子,给别人留个台阶,其实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要做到和气,其实就是赢得好人缘,好人缘是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基石之一。“人和为宝”、“和气生财”,讲的都是人缘的重要性。与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和气,就很容易被人认可和称誉,从而捷足先登,踏上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康庄大道。
忽视缺点,寻找优点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就是喜欢凡事斤斤计较,任何事都要弄清楚弄明白。总之,一是一,二是二。长此以往,这些人就会深陷烦恼人生中而不能自拔,难道不会感觉到累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与其焦头烂额、身心疲惫,还不如换一种生活态度,不要总盯着对方的缺点,要多看看他的优点。这样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花开,处处温暖。